【摘要】PPP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投资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扩大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公民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依靠PPP融资模式建设,这不仅提高了民间资本的投入,解决了资金的困难,也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和工程的质量。本文从PPP模式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及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和PPP项目的股权配置上做了简单概述和研究。
【关键词】PPP;运行方式;轨道交通;股权配置
一、公私合作制(PPP)的概述
公私合作制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服务而建立的一种长期的相互合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公共服务,共同的分担风险,共同的分享获得的收益。在 PPP模式中,PPP项目的所有权归属公共部门。政府既是公共项目实施者、参与者、特许权授予者,又是项目的监管者。企业或公司作为PPP项目的投资方,主要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主要职能。
PPP项目运作流程是:项目发起人发起项目意向,政府通过授予与私人企业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筹资、建设、运营等,达到特许期后,项目公司再将项目移交给政府。PPP项目融资的实质是:政府通过授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二、公私合作制(PPP)的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早在改革开放,我国就开始有了公私合作制的雏形。1985年,香港合和实业公司与深圳经济特区电力开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兴建沙角B火力发电厂的特许权协议。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BOT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我国公司合作制(PPP)项目运行的开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巨大社会需求,公私合作制(PPP)又迅速被提上日程。2013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推广PPP模式。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大量PPP试点项目,标志着PPP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由此掀起了又一波的PPP高潮。因此有人认为,2014年是中国PPP的元年,而2015年是中国PPP的突破年。
三、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多,建设能缓解交通压力的轨道交通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建设地铁,轻轨等一系列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典型的社会型公共设施,兼具公益属性和私人的营利性属性,过去我们对这种具有双重属性的公共产品缺乏认识和实践经验,一般都是以政府独揽全局或者全部推给市场模式运行,政府独揽全局的方式造成项目实施资金不足,效率低下,全部交给私营部门又会因为缺乏有效监管造成项目的偷工减料,质量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现在的PPP融资模式恰好适应于这种兼具公私属性的项目,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利于达到两者的双赢。
四、PPP项目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股权分析及优化配置
PPP项目的参与主体众多,结构复杂,但在融资阶段主要参与方是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两大主体。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中股权资本的来源也主要是这两大主体。资本在项目中的占有比例是对该项目的控制程度。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虽然占据可观的比例,但是由于公共项目的发起人是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方在项目中依旧没有太多决定权,却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权不对称的现象极大地缩减了社会投资方对PPP项目的投资热情。由于项目的可营利性,政府也不愿意放弃其中的股权控制。这就造成了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在股权投资比例上的矛盾。因此,PPP项目的股权结构配置不仅影响社会资本方的投资热情,进而还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PPP项目的应用。
(一)合理的股权结构能降低成本,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我国已逐渐踏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此领域内引入PPP模式,并对这类项目进行合理的股权结构配置,具有以下优势:(1)可让社会投资方分担在建设期的建设成本和风险;(2)可以通过协议方式让社会投资方分担在运营期的设施维护费用和更新费用,甚至可以承担经营费用。而这种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运营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的经济状况的约束,因此,采用合理的股权结构能降低是成功实现PPP项目的关键。
(二)优化股权结构能合理分配风险,降低融资难度。
不同于一般的BT、BOT等模式,合理股权结构的PPP模式在项目初期就能够进行风险分配,这时一部分风险转移到政府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私营部门投资风险,从而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风险分配的合理性,更降低了融资的难度。在分担风险的同时,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各自也拥有一定比例的控制权。基于以上特点,有必要对利用PPP项目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股权结构的设计,进行合理的股权结构分配,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行。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交通需求迫切提升,要顺利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的股权比例是决定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促使项目平稳和高效运行。然而在PPP项目中,由于不同城市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特殊性,对于股权结构的配置并没有普适性的法则,各地政府需综合考量当地监管环境、筹集资金能力、投资人市场的接受程度以及具体项目所在行业特点等众多因素,做出与当地发展相适宜的结构设计和权利义务安排。
参考文献
[1]余晖.秦虹.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中国城市公共事业绿皮书No.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增忠.《公私合作制(PPP)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3]张海军,黄海明,张建明.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交通技术,2015(1).
[4]孙连杰.浅谈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城市,2008(6).
作者简介
尚晓姗(199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新疆大学,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