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英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6月28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一组日本小学生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时一人一本书安静阅读的照片。这组照片很快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时间微博、微信上“日本学生爱读书不玩手机,就是素质高”“日本教育强大的秘密”之类的论调甚嚣尘上。
7月4日深夜,30多名来自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四五年级赴英国游学团的学生在广州白云机场候机。当得知航班晚点后,这些孩子纷纷从书包里翻出准备好的书本,捧着书席地而读,没有一个玩手机的。不过,因为先有日本小学生机场阅读的照片曝光,所以不少网友质疑这群中国孩子是在“模仿”“作秀”,是“老师事先安排的”。
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相似的情形却引来截然不同的评论,不能不引人深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应试写作要求先聚焦一个点,然后展开分析和联想,拓展成文。这个写作的点,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心。写作时,要把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出来,把每一段的中心提炼出来,然后综合判断,做出选择,确立中心,进而依据中心进行论述。
这则材料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概述日本孩子机场读书受到人们“素质高”“教育强大”等赞誉性评价,第二段概述中国孩子机场读书得到人们“模仿”“作秀”等负面评价。前面两段表述的重点是“评论”而不是读书,不同国籍的孩子在机场读书只是引发这些评论的缘由。第三段是材料的核心,综合了前两段的内容,即“相似的情形”引来“截然不同的评论”。其中的“引人深思”四个字告诉我们写作的方向,提出了写作的“任务”。审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抓住第三段的关键信息,如果只是就“读书”这个话题来写,是不符合要求的。
为什么“相似的情形”却引来“截然不同的评论”?这是本题的核心。笔者以为,在写作立意时,以下观点可以参考:
1. 选择性信任。《晏子春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同一个事物、同一种现象,发生在那里被认为很正常,发生在这里则被认为有猫腻。这是人们怀疑心理的一种体现,他们的信任有选择性。
2. 狭隘、不宽容。平时见多了玩手机、不读书的孩子,现在看到相反的情况,先是惊讶,再是怀疑,然后认为机场读书是“作秀”。
3. 本能的反应。平时见多了各种各样的“作秀”,现在看到如此一幕,出于本能,认为中国孩子机场读书的行为是在“弄虚作假”。
4. 自信力不够。我们的民族经历过太多灾难,我们的自信力在近百年来被摧毁殆尽。我们习惯了别国的“优秀”,也习惯了自己的“作秀”。我们无视自己国家教育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以为我们的孩子出国旅游就是在他国文物上刻写“××到此一游”。
1高分佳作
溪花与禅意
文/陶欣然
从来古刹和幽境,掩山映水临溪花。山、水往往给人以清丽幽谧或波澜壮阔的感觉。对于山间小溪扬起的浪花,游人、骚客却未必能解其中禅意,有人仅仅看到它的一段身影,或者听到一阵潺潺水声,就妄自揣测它的品性。溪花的美是否真诚,禅意是否体现其中,是不需要他人妄加评判的。1
溪花如此,人事亦同。中日两国小学生同在机场阅读,却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于孩子而言,闲暇时读书的行为并无特别之处,也就无所谓作不作秀。
孩子都应该热爱读书,无论他是哪国人。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一本书,如轻嗅一朵溪花,并无过错。日本小学生在机场读书的新闻先被报道,是“第一个将花比作美人的人”,然而中国学生的阅读未必就是附庸风雅的模仿。读书本就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没有所谓“榜样的珠玉在前”。它应该是一件不限于个人、不限于民族、不限于时间与空间而广为众人称道的美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无论读的是什么类型、什么方面的书,也无论怀揣着什么目的和态度,阅读者总可以从书中汲取营养来提升自己。在这一点上,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所作所为并无不同。2
偏颇的言论,会狭隘世人的目光,并且干扰孩子的学习。同样是在机场候机的点滴时间倾心阅读,日本的孩子受赞颇丰,而中国的孩子只因事情发生的时间稍后,便遭受到他人的怀疑和抨击。这一方面缘于国人对本国孩子素质的不自信,而另一方面则缘于国人对真善美的不信任。虽然目前国内的素质教育和人才评价机制仍亟待改进,但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如同孩子们在机场看书,无论是否是老师要求如此,都切切实实地对自我进行了提升。而之所以被怀疑为作秀,无非是因为评议者周遭并无这样的读书氛围,甚至于自己也是玩乐多于阅读之人。于是他人的良好举动,似乎也带上某种功利性质进而变得可疑起来。3
如何让溪花之馥郁遍布山野?如何让读书之风气尽染人心?我们应该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同时引导扶正妄加断语的评论。只有让我们都如这些孩子一般珍惜点滴光阴,兴起全民阅读的潮流和风气,才能创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文明社会。如此方可得解一川溪花背后的悠远禅意。
正所谓“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而忘却了言语论断的潜心修习,才是真正该追寻与关注的境界。 4
2高分
佳作
给民族以自信的强心剂
文/李玥彤
有人说,日本学生爱读书不爱玩手机,素质就是高,表现了日本教育的强大;而中国学生做同样的事情是“作秀”,是“老师事先安排的”。相似的“情节”,却因为主角是不同国籍的孩子就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评论,这不禁让我深思,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民族出了问题?1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教育天差地别。中国的教育,给人的印象仿佛就是只有学习,重智育轻德育;日本则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用近乎严苛的要求教育本国孩子。诚然,中国的教育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近些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我们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网友们却没有与时俱进地、自信地看到这些进步,还在用老眼光来审视中国小学生在机场读书的行为。他们的评论相当偏激,相当不负责任。2
如此言论,难道仅仅是因为教育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我们民族缺少一针强心剂。相似的情形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论,让人痛心,其实质是我们心中的民族自卑感在作怪,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实在太不自信。因为不自信,就觉得日本小孩素质高是理所当然;因为不自信,就觉得中国小孩机场读书是“作秀”。其实,即使真是“作秀”又何妨?这样的“作秀”也值得提倡和鼓励。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即使是“作秀”也会变成“习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看低自己。只有我们相信自己,全社会的文明、素质才会有所提高。3
相信我们自己,是最好的强心剂。它会让我们的内心强大起来。你忘记七十多年前被法西斯侵略的中华民族了吗?那时,在国家衰颓的局势下,我们尚可做到相信自己,奋力反抗。可是如今呢?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反而不相信自己,反而变得自卑了。我们为什么要自卑呢?前段时间,外交部长王毅怒斥一位对中国充满偏见的加拿大记者:“你去过中国吗?你知道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到让六亿以上的人摆脱了贫困吗?你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人均8000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面对一个这样伟大的祖国,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这是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伟大的民族!4
自信,就是最伟大的力量。相信自己,给民族一针强心剂。5
低分病文
是时候拾起自信力了
文/李林霈
广州一小学的孩子在机场看书的照片,一下子捉住了我的眼睛。浓郁的书香气充盈着整个机场,也仿佛穿过屏幕来到了我面前,内心便有了一丝温暖。后来才知道在泰国也有同样的事发生,不过主角是日本小学生。日本学生当然也值得我们点赞。未来世界的主人们都这么优秀,我们也好像有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 1
读到了如材料中那样的评论,我顿时打了一个寒战,感到一丝凉意袭来。这也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谈到的自欺,我在这里便断章取义了。有的人无所相信,单单因为看到了一些冷漠的事,便觉得世界俨然是一个冰窟窿,没有什么能再让人感动了。没有了自信力,也便觉得自己是没有救了,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天生就是这样。没有了自信力,也便看不到自己的希望,有一点美好萌芽的势头都会被认为是“模仿”、是“作秀”。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肤色,为什么做同样的事会得到不同的评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它们最初都是一样的。就像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总是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自己孩子的优点也会随着你的表扬鼓励的减少而丢失。那个时候他就真正变成了你口中的模样,失掉了希望。网友百般的冷热嘲讽不就是没有自信力的体现吗?长此以往,我们还拾得起自信吗?2
凭什么说日本孩子机场看书就是素质高?凭什么说中国孩子阅读就是被老师要求的?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难道是为了镜头?人生下来都一样,空如一张白纸。而正是因为这样,教育才显出它的力量来。那么,就算真是老师“要求”的,也不过是美丽的提醒。祖国的花朵需要呵护,能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只有大圣,而我们常人需要在自己的坚持和他人的关心下才能健康成长。老师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真的是表演给人看?我们更要为这些老师点赞,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正是有了他们,孩子们才会把自己的未来带到彩虹上,绚烂出温暖的光,去温暖世界角落的冰凉。老师是看到希望的人,为孩子们看到了希望,甚至为中国看到了希望。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不要丢掉中国人的自信力,就算目前阅读的清风还没有掠过每一个人的身旁,就算文明这种事不是一群人或一代人能够奠定的,但我们至少能够想起从前中华文化的威力,至少看到了眼前的美好与希望。 3
所以我们不要失掉了自信力,不要在春天播种的时候,想起冬天让人难熬的霜雪,而觉得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是时候拾起自信力了。4
病文升格
是时候拾起自信力了
文/李林霈
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生在机场看书,浓郁的书香气充盈候机大厅,仿佛穿过我的内心,带来一丝温暖。无论中国孩子还是日本孩子,都该获得我们的点赞。未来世界的主人这么勤奋,让我们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但是,网友们对中日孩子截然相反的评论,让我顿时打了个寒战,感到凉意袭来。 1
凭什么说日本孩子机场看书是好习惯,中国孩子就是“模仿”“作秀”?就是被“要求”的?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难道是为了镜头?人生下来都一样,璞玉一块。正因如此,才需要教育使之完美。况且,就算真是老师的“要求”,也是美丽的提醒。祖国的花朵需要呵护,需要在自己的坚持和他人的教育下健康成长。老师要求他们带上一本书,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为这些老师点赞,正是有了他们,孩子们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正是有了他们,孩子们才让自己的未来像彩虹一样,绚烂出温暖的光,去温暖世界角落的冰凉。
教师是看到希望的人,为学生看到了希望,甚至为中国看到了希望。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不要丢掉中国人的自信力,就算目前阅读的清风还没有掠过每一个人的身旁,就算文明这种事不是一群人或一代人能够奠定的,但我们至少能够想起从前中华文化的威力,至少看到了眼前的美好与希望。2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谈到的中国人的自欺,我认为是有的人不肯相信事实,单单因为看到了一些冷漠的事,便觉得世界俨然是一个冰窟窿,没有什么能再让人感动。他们没有自信力,便觉得自己没救了,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天生就是这样。没有了自信力,也便看不到希望,有一点美好萌芽的势头都会被认作是“模仿”“作秀”。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肤色,为什么做同样的事却得到不同的评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它们最初都是一样的。就像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如若总是表扬别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自己孩子的优点也会随着你的呵护的减少而丢失。那个时候他就真正变成了你口中的坏样子,失掉了希望。网友百般的冷热嘲讽不就是没有自信力的体现吗?3
长此以往,我们还拾得起自信吗?所以我们不要失掉自信力,不要在春天播种的时候,想起冬天难熬的霜雪。我们要相信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应该受到成人世界的肯定和鼓励。拾起自信力,现在正是时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