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上午,在安庆师范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闵永新向毕业生鞠躬道歉的行为,让在场的学生和老师深受感动。
“图书馆的座位少,一座难求;菱湖校区的宿舍差,过于拥挤;双龙湖畔的小道泥泞,雨天难行;食堂的饭菜凉,不那么可口……”这些学生在网上经常吐槽的问题,校长闵永新都在致辞中一一承认。期间,他还停下致辞,走到台前,对在场的毕业生弯下腰深深鞠了一躬。闵永新表示:“作为校长,要向同学们真诚地表达歉意。”
“正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爱这所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他们才会吐槽。我作为他们的‘家长,应该放低姿态,去接受、去改变。”闵永新说,今后将会不断推进和完善学校建设,“在明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希望不用再道歉了。”
让毕业典礼的情怀贯穿教育过程
大约从2010年开始,以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的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为引导,国内诸多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风格发生了转变——校长们不再正襟危坐、高谈阔论,而是俯下身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与学生做最后一次对话与沟通;校长们放弃了端庄且威严的领导讲话模式,切换到“潮语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演讲频道。其中,“问答体”“追忆体”“激励体”“叮嘱体”等各种体裁精彩纷呈,及至今年“致歉体”的出现。
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看,教育是讲求秩序与权威的,于是师生关系就逐渐固化成指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演升到大学校长的层面,其在校内的权威性与指导意义几乎就达到了一所大学的顶端。从这个角度看,校长致辞逐渐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甚至能够产生共鸣,便可以看作是去行政化的进步。与刻板、权威的行政化相对应,是大学的自我批判与人文情怀应该焕发活力。可喜的是,这种活力在近年来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中,越来越生动。无论是安庆师大校长为饭菜不可口道歉,还是西北政法大学校长为寝室没装空调致歉,抑或是有校长鼓励毕业生要“敢为天下先”,浅层面看都不乏教育的温情甚至人之常情,深层次看也有一种或自我批判,或家国志向的情怀在其中。应该说,这才是教育应该抱有的面貌与风骨,而这样的情怀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莫等明年毕业季再道歉
安庆师大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其他大学里也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只有安庆师大校长给学生鞠躬致歉呢?其他校长们有没有想过因为自己工作的失误或努力不够,给学生们带来了烦恼?有没有想过,因为校方未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该向学生表达一下歉意呢?这绝不仅仅是毕业典礼上的程序设计、内容安排等问题,而是与大学校长们的思考重心、工作重心有直接关系的。
大学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眼前的生活。学生们行李都收拾好了,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这时校长才来鞠躬、道歉,从态度上值得肯定,但从时间上来说的确晚了些。大学生在校4年间,学校不妨自问,究竟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哪些努力?所做的努力有没有效果?大学生们需要校长们的励志语言来为自己壮行,同样也需要校长们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多做实事。这些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容易被大学管理者们忽视。但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既关系到学生的生活,也直接影响大学的声誉。意识到问题并感到歉意,这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真正改善学校管理的细节,让学生们真正找到归属感,是众多大学校长们要做好的一门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