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曰罗宋非赵李

2016-10-11 22:39
食品与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白兔奶糖洋葱

王蕾

十月革命时,大批俄国人辗转流落到了上海,他们带来了伏特加,也带来了俄式西餐。其中有道汤最为知名,由源自乌克兰的浓汤改良为俄式红菜汤,落户我国后成为了西餐的必备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罗宋汤。

“罗宋”之名其实并不符合我国本土菜肴的命名方法。中式汤羹的名字,基本上由原材料、口味、发源地等组成,比如番茄蛋汤是根据原材料命名,而酸辣汤则是以口味命名。若是略讲究些,会用一些价贵的物件儿来比喻家常的食材,比如翡翠白玉羹。那“罗宋”指的是厨师的姓氏吗?这其实出自著名的上海话念外语大法——洋泾浜英语,是Russia一词的音译,“罗宋”汤即为“俄国式的”汤。

沙俄难民的舌尖逆袭

俄国人是如何把罗宋汤引入上海的,还要从饱含中华民族血泪史的年代说起。不同于挟不平等条约之威前来殖民的英美法等国西方人,俄国人在上海开埠初期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1865年全上海登记在册的俄国人仅有4名。情况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发生大逆转,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上海,有时候一天之内就有1 000多人抵达。很多俄国难民因为没有工作,流落街头乞讨,不客气的上海市民用几个洋泾浜英语拼在一起,称呼他们为“罗宋瘪三”(Russian beg say),“罗宋”二字在上海的语言系统中崭露头角。

罗宋汤就是在那个年代,慢慢地从舌尖走进人们心里。罗宋汤原名“俄罗斯红菜汤”,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红色的甜菜来熬制汤头。不过上海不产甜菜,于是本地厨师就联想到,卷心菜和甜菜口感相似,番茄酱既有酸甜味,又能让汤色变红。另外,俄国人通常会在汤里加入酸奶油再喝,这也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于是,本地厨师在不用酸奶油之余,连番茄酱也用油炒了,去掉酸味再用,最后还要放白砂糖,营造酸中透甜的滋味。还有人喜欢用去皮的番茄打成浆,既保证了食材天然,又相对保证了汤色鲜红。西式罗宋汤里还要加炒过油的面粉增加汤的厚度,本土版本则是在汤里加入土豆泥和炒烂的洋葱,来达到类似的口感和视觉效果,且比只“勾芡”更多出了许多滋味。

“大白兔奶糖”的点睛之笔

大白兔奶糖和罗宋汤怎么会扯得上关系呢?跟着我来做一遍便可见分晓了。制作过程没什么新鲜的,原材料是耳熟能详的:牛肋条(牛腩)、芹菜、白洋葱、卷心菜、胡萝卜。

第一步,炒蔬菜。将蔬菜切成均匀大小。老上海的味道,一定是用黄油,因为其沸点比较低,锅子不用太烫。油热后先放洋葱,爆香至半透明状便可以放入其他蔬菜了。

第二步,牛肉切成小块,放入滚水中焯1分钟,汤水出沫即可捞出牛肉。锅里换两碗清水,焯过水的牛肉继续熬,两碗水的量烧到剩下一半的时候,放入炒好的蔬菜。

第三步,调味上色。用番茄沙司不太好,里面有糖分,容易炒焦。最好选用番茄膏或用番茄去皮后捣成浆,炒至1分半钟左右即可入汤锅。此时,最厉害的秘密武器:大白兔奶糖登场啦。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去酸”。不是瞎说的,老上海的罗宋汤,就是要放大白兔奶糖!绝秘,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哦!

几经改良的罗宋汤已经独具海派特色,它曾是俄罗斯贵族心中的思乡情节,也曾是巷弄里放学时分饥肠辘辘少年的企盼,或香浓或寡淡,每个主妇都有一套关于自己烧罗宋汤的心得,在酸酸甜甜中吃出其乐融融的味道。

猜你喜欢
大白兔奶糖洋葱
“国民”奶糖须顺势改变
汤姆的奶糖
大白兔引爆了潮流,为何挽救不了销量?
第一次切洋葱
切洋葱
大白兔奶糖
价钱里的学问
洋葱 编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