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村华丽转身

2016-10-11 06:59李世长
红土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华安县铁观音华山

李世长

今日老区

华山村华丽转身

李世长

华山村民采茶忙

来到华山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崭新的错落有序的楼房,让你感觉不到这里是深山中的小村庄。远远眺望,满山遍岭尽是翠绿的茶园,位于小盆地中的华山村被绿色的海洋包围着。

华山村位于华安县新圩镇东部,与安溪县龙涓乡美岭、庄灶等村相邻,海拔670多米,四周层峦叠嶂,云蒸雾绕。全村3个村民小组,116户,536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仙都、良村、湖林等周边乡镇大搞开荒种茶致富之际,华山村仍然延续着老祖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传统,村民们不是种田养猪就是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村民收入偏低。2002年,村财不足2000元,人均纯收入仅1000多元,被漳州市政府定为经济欠发展的贫困村。

“怎样因地制宜谋发展,尽快让华山人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这是华山村两委时时牵挂在心的大事。

2003年初,村委会老主任方清海看到仙都茶农到华山租地创办茶厂,种植和加工茶叶赚大钱,便萌生了种茶致富梦,他想用实际行动来引导村民。于是,他千方百计地筹资,带头开垦种植10亩优质铁观音。由于华山土地肥沃,白天日照充分,晚上雾气缭绕,加上他辛勤管理,第一次采摘冬片茶青300多公斤,以每公斤40多元卖给茶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方清海种茶第一年就收回成本,获得了比种水稻高出好几倍的收益。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掘到了第一桶金的事实,在华山村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第二年,华山村两委和驻村的漳州市纪委工作队因势利导,实施“兴茶富民”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全村掀起了种茶热潮。原来外出务工的200多个村民,纷纷回村种茶。村民们尝到了种茶获得可观收入的甜头,连续几年都把卖茶赚到的钱投入到再开荒再种茶上。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和提高茶叶质量,村两委还走出山门学习取经,邀请茶叶专家上山来讲课指导。至2007年底,全村种铁观音优质茶2330多亩,实现人均4亩茶,兴办茶叶加工厂60多家,年创产值7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同时,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投入350多万元,修筑了一条7公里长的水泥路,与省道漳华公路连接,打开了山门,为华山发展茶产业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村民们种茶劲头倍增。2008年,伴随着茶叶的发展,华山村成立了茶业专业合作社,对全村茶叶生产实行品种、农药、施肥等统一管理和监督,极大地促进“华山茶”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村。目前,全村有茶叶加工户90多家,茶园2600多亩,人均达5亩多,总产值1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种茶大户方清贤种茶60多亩,年收入100多万元。他制成的茶叶连续两届荣获“天福杯华安铁观音茶王邀请赛”第一名。

华山村梯田茶园

茶叶又丰收

由于华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华山人肯干肯学,确保了“华山茶”质量上乘,色香味俱佳,销路畅通。每当采茶季节,小山村便沸腾起来,泉州、厦门、深圳等地的数百名茶商都会自驾小车接踵而至,茶农雇请的外来采茶工近2000人,采茶、制茶、品茶、话茶、卖茶、买茶,到处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华山人的腰包鼓起来了,家家户户都有30至50万元的固定资产。丰厚的收入加快了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村民们兴建混凝土结构楼房100幢,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还踊跃出钱出力,改造了电力低压线路;设立了移动通讯台点,实现手机通讯全覆盖;清理河道,建立一个100多立方米的自来水池,饮用上干净自来水;建起500平方米停车场,修通了环村的机耕路;新建一幢学校与村部合用的综合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华山村里有50多部小轿车,家家户户还有1至3辆摩托车。村里还开了三间小超市和三间小餐馆。村民们高兴地说,华山人居住楼房化,出门车子化,通讯手机化,家用电器化,用水自来化,生活城市化,日子越来越甜美。古稀之年的回乡老干部方坤乾亲身感受到华山村的发展变化,感慨地说:“华山种茶致富,由扶贫村变为小康村,这是做梦也不敢想的!”

华山村十年巨变,是华安县老区村旧貌换新颜的缩影。华山人并不满足,靠山吃“山”,发展林下经济,新一轮的创业目标在召唤,他们将顺势而上,在创建富美乡村的大道上迅跑。

(作者单位:华安县老促会)

华山村道旁茶园

题图:华山村茶园

猜你喜欢
华安县铁观音华山
Spatial correlation of irreversible displacement in oscillatory-sheared metallic glasses
缩略词
咏华山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华山论“剑”
瑞 兽
飞龙在天
鼠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