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旎
奥林匹克精神的升华研究
——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为例
王彦旎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我国短跑名将刘长春一个人奔赴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故事,在1932年洛杉矶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刘长春成为我中华民族第一位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下,在重重阻挠之下做起来尤难,甚至在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之下就更难。难以想象,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将是怎样的奥林匹克?现代和平环境下恐怕更难想象得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将背负着怎样的一种家国认同?
(一)民族危亡之时的体育强心剂
近百年前,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统一的民主政体,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军阀肆意蹂躏着这块中华大地,不仅整个社会生产力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而且天灾频仍,加之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人民生活几陷入困境。1931年9月18日本帝国主义更侵占我东北全境,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亡的生死关头,中日矛盾成为最主要的民族矛盾。在此前的1929年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我国短跑名将刘长春一举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全国纪录,成绩分别为10.8秒、22.4秒和52.4秒,而就在前一年的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运动会上100米的世界冠军的成绩也是10.8秒,刘长春的成绩显然已经相当于奥林匹克冠军的成绩,这一成绩无疑给危亡之际的中华民族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照
(二)民族危亡之下政治抉择
从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来看,刘长春成为短跑名将之后即已引起日本人的关注,日本人扶植的伪满洲国对其进行了严密监控,甚至以高官厚禄诱使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即将到来的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世界体育大舞台上,代表伪满洲国和代表中国意义显然截然不同,由此可见,刘长春的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当时已经由体育意义而上升到了满满的政治意义,战火纷飞、国难当头的东三省已经被日本人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民族危亡使得整个东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刘长春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伪满洲国。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情节颇为惊险,刘长春事实上是冒着生命危险以一腔爱国激情爬过长城来到当时的北平,在民族危亡之下,刘长春作了他一生中最为正确的政治抉择。
(三)民族危亡之际奥林匹克精神
纵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全片,虽然是一部书写爱国主义热血激情和民族永不屈服抗争精神的影片,但是,在该片的厚重且充实的叙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刘长春一个人身上所映射出来的那种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仅只是重在参与,而且追求着更大、更强、更快。每当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曙光将天际点亮,总有一个人迎着朝阳在海边的松软的沙滩上不知疲倦地奋力奔跑,为的只是快一点,再快一点,似乎是要将发达世界以一己之力追上,似乎是要将民族的屈辱全部抛诸身后,矫健的步伐和挺直的腰杆永远向前,永远向着初升的太阳,永远追逐着心中的梦想。作为我中华民族第一个追逐奥林匹克之梦的人,当刘长春第一次站在奥林匹克赛场的起跑线上时,就已经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表率,在民族危亡之际,这种奥林匹克精神,其实已经化为一种时代符号系统下的英雄主义,刘长春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奥林匹克英雄。[1]
(一)爱国主义激情的奥林匹克式酝酿
刘长春的爱国主义激情早在其小学时期,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踏上中华大地时就已经开始酝酿了,在小学时期,日本小学生经常仗势欺人,刘长春在大连沙河口中心小学时,常因制止日本小学生的暴行而被偏袒日本学生的日本教师无理地惩罚,这使得刘长春在其幼小的心灵之中早就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而体育就是刘长春借以抒发其爱国主义激情的唯一渲泄途径,刘长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足球和短跑上用体育的奥林匹克精神压倒日本人。而当时中国的整体足球水平已经居于整个东亚之首,刘长春在短跑方面从小学至高中一直名列前茅,其短跑成绩在中学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张学良将军邀请的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上,刘长春终于得偿夙愿,将号称“短跑怪杰”和“飞毛腿”的两位日本短跑冠军远远地甩在后面。
(二)爱国主义激情的奥林匹克式启航
辗转来到北平的刘长春在张学良将军个人的资助下终于得以成行,影片中当刘长春踏上驶往洛杉矶的邮轮,面对码头上的盛大送别场景时,耳边响起教练的谆谆教诲。邮轮上,夜色中,当其他旅客们都在酣睡时,刘长春将背带系在甲板上,独自一人负重奔跑,刘长春知道,对其个人而言,他奔向的虽然是一个人的梦想;但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但他背负着的却是整个民族的希望,为了梦想和希望他要不停地奔跑,为的是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一个能够在内忧外患下聚沙成塔的中华民族,为的是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一个无论任何战争都打不垮的中华民族,面对民族危亡,刘长春就这样满怀爱国主义激情,开始了他的奥林匹克式启航。
(三)爱国主义激情的奥林匹克式昂扬
影片中当刘长春登上远渡重洋的邮轮之时,正是刘长春的同学们拿起武器抗日救亡之日,出发之前,刘长春即和同学们共同约定,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到世界运动舞台上去揭露各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真相,向世界展示中国进步青年的满怀赤诚的爱国激情,向世界展示全中国人民永不屈报、永远昂扬的民族主义精神。事实上,当刘长春远渡重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奥林匹克赛场,并将中国国旗迎风高擎,当中国国旗如征战沙场的旌旗般猎猎昂扬的时候,一种爱国主义激情已经以奥林匹克形式在全世界的瞩目之下高高昂扬。影片的结尾不落俗套,没有像好莱坞大片那样的欢呼式的结局,相反,这部影片的结尾部分是刘长春目视前方振臂奋力向前奔跑,与好莱坞式的喧嚣相比,此刻的寂寥却一默如雷、振聋发聩,以刘长春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新中国的即将诞生。
(一)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
奥林匹克精神的解析与爱国主义激情的热血释放仍未解决奥林匹克精神从何产生的问题,通过这部影片我们深刻领悟到,体育精神既来源于最为自然,最为朴素的人类情感,亦来源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个体对于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人文风物与文化传统的眷恋,同时,更来源于个体对于祖国的历史血缘的无穷无尽的根性依恋。影片中的刘长春第一次站在世界体育大舞台上,以一己之力向世界展现了我中国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不同的国家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层次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其实,从本质上而言,在那个艰难岁月,奥林匹克之于中国人民的意义,早已不仅限于四年一度的这一次世界体育运动的盛会,其意义实际上早已升华为彰显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的鲜活存在与精神昂扬。奥林匹克精神此时已经在爱国主义激情的感召与指引下完形为一种中华民族永恒的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中的孤独与壮丽
从影片中所传递的内涵来看,单纯的体育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确已经无法容纳如此壮丽的篇章,刘长春所代表的是当时的4亿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不啻为一场中华民族的荣誉之战。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虽然孤独,但是,无论就其体育精神,还是爱国精神,抑或是就其中华民族精神而言,刘长春显然都是无比壮丽的,刘长春的壮举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这也是美国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持续支援中国的一个根本原因。[2]对一个民族的认同 必然来源于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并不孤独,因为,站在刘长春身后的是4亿斗志昂扬永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值得一提的是,在唯奖牌论作祟下,未获奖牌的刘长春无人问津,以至于无钱回国,洛杉矶街头留下了刘长春无奈羁留的寂寥的身影,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刘长春显然是孤独的;而从刘长春身上所投射出来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风骨而言,刘长春的单刀赴会已经足够壮丽。
(三)民族精神中的中国奥运梦想
在影片最后,刘长春饱经磨难,突破重重险阻,冲破重重阻挠,历尽千难万险远涉重洋,终于在1932年7月29日抵达洛杉矶,次日即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将永远铭记的日子,刘长春挥扬着代表中国的旗帜精神抖擞地站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奥林匹克赛场上。令人凄然泪下的是,刘长春的金牌梦想一直支撑着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3年溘然长逝之时,仍然未能等到中国奥林匹克的第一枚金牌。198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又在洛杉矶举行,中国的第一枚金牌入账,此时距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在洛杉矶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过去了整整52年,魂兮归来。刘长春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林的起点,每当国歌在奥林匹克赛场响起,都令人心情无比激荡,也令人每每忆起那个不停奔跑着的东北大学生。值得告慰中国奥林匹克先驱刘长春的是,自1984至2008的短短24年间,中国在奥林匹克所获金牌就从零的突破跃居世界第一。
当刘长春高擎猎猎国旗昂首阔步地踏上第十届洛杉矶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之时,在场的所有侨胞们一下子就沸腾了,整个中华民族也随之而沸腾了,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早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奥林匹克精神,早已经由一种体育精神升华为一种热血激情驱策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种顽强不屈原力下的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而这也恰是刘长春一个人不远万里、苦渡重洋来到世界体育大舞台的真正意义所在。名次早已经不再重要,刘长春一个人奔跑的梦想,早已在此刻升华为整个中华民族强势崛起与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管子》牧民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句话看似简单且浅显易懂,但是一旦将其置诸于特定历史时空,这段话的意义就会在瞬间变得有所不同,84年前的刘长春,在民族危亡之际,正是背负着这样的一种家国天下使命,昂扬着这样一种家国天下的形诸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爱国主义激情与民族主义精神。
王彦旎,女,海南临高人,琼台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体操、健美操教学及训练方向研究。
本文系2013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健美操在海囗城乡小学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jjg2013-56)部分研究成果。
[1]郭学军.体育电影研究断想:《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及其他[J].大舞台,2011(1):153-154.
[2]黄式宪.中国人的奥运梦及民族尊严之觉醒——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J].电影艺术,2008(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