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芬
在移动医疗行业里,有人依然主攻线上,有人已经开始转战线下寻求盈利。
就在去年,移动医疗创业如火如荼,投资人普遍看好,创业者纷纷涌入,整个行业十分活跃。但是到了今年,移动医疗又被普遍唱衰。这里面有政策的阻力、线上线下融合的困难等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也普遍关注到了企业融资遇冷的事件。谨慎之下的创企和投资人也多了不同的思考。
医疗“移动”起来
传统的医疗行业借助互联网“移动起来”成为时尚,这被称之为“移动医疗”。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1年到2015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次数分别是22次、25次、58次、156次、283次。从此数据可以发现,2014-2015年是移动医疗企业的大规模融资期。例如微医集团获得腾讯、复星医药等E轮融资,融资金额3亿美元。就医160也在2015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第一个登陆新三板的互联网医疗公司。
根据易观智库研究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可以分为八大垂直细分领域,包括问诊咨询、导医平台、医疗学术、自诊自查、预约挂号、医疗咨询、疾病管理、体检等。其中,医疗学术类和自诊自查类占比较多,分别占26.0%和21.4%。
今年以来,由于移动医疗盈利方式不明确、政策限制、资本寒冬等原因,已经渐渐呈现“移不动”的情况。移动医疗的融资温度开始大幅降温,投资者也逐渐恢复了理智。从数据上看,2016年上半年天使投资和VC对移动医疗投资额下降了1/3。
近日,由猎云网主办的“资本寒冬下,聚焦医疗健康创企的发展际遇”会议上,作为投资人的信中利投资部副总经理于奔,阐明了一个观点:看得多,做得少。他认为复制和扩张确实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局限性,但是移动医疗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展望未来”上。
看中医创始人罗峰则认为,医疗是否能“移动”,最重要的是一个资本公司“属性”:它要有医疗的基因。很多人现在有误区,自己的公司明明是偏互联网性质的,也在用偏互联网的方式做着移动医疗,一旦发生问题,就认为是移动医疗“移不动”了。罗峰说如果本质停留在“移动”,而不是“医疗”,就算获得投资还是无法移动。所以他认为:是一些人把属性搞混乱导致了“移不动”的错觉。
iBaby的创始人吕国涛认为互联网的意义,正在于它可以帮助医疗做“加法”——提高效率,传递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疗做“减法”——改善体验,让医生和孕妈更加轻松。他在2015年创办了iBaby,致力于打造国内一站式孕妈移动互联网健康平台。iBaby连接的两端用户,一端是妇产科医生,还有一端是准妈妈群体,以互联网+医疗教育为切入点,主要覆盖的女性从备孕开始一直到育儿。吕国涛说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IBaby总共开展了1000场线上医生讲座,1000多场孕育学堂等线下活动,总共覆盖了100多万的妈妈群体。
“抓住赖以生存之本,就无惧寒冬”,吕国涛认为一切要从医疗的本质出发,即:保证患者质量和安全基础上提升效率。因为医疗的特殊性,最忌讳的是用互联网做法“超车”,不能将线下业务线上化。他认为最靠谱的做法是:在尊重生命、遵循医疗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医疗流程中的效率。
离“赚钱”还有多远
9月9日,趣医网宣布完成B+轮融资,共计2.16亿元人民币,此轮融资由软银中国资本领投,趣医创投、某知名投资机构跟投。趣医网成立于2014年5月的“医院+”平台,链接医院和互联网第三方机构的平台,已签约超过20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比达50%。
趣医网创始人李志认为“得医生能得天下是伪命题,得医院才能得天下”。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志说,得医生得天下的说法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为什么现在纯粹做互联网搞不下去,得医生能得天下无非就是两种模式,一种飞刀模式,抛弃目前的医疗体制,把医生挪到体制之外,帮助医生来赚钱。这种有很多限制,不仅是体制的限制,还有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限制。医生拿着医院的钱,自己又在别的地方利用工作时间去赚钱。而且这个收入是台面上的还是台面下的,其实还是有很多瑕疵。”
李志评价春雨医生与好大夫网站,认为它们最终也没办法靠加号、医生的咨询来实现规模的盈利,“患者问是可以问,让他付钱或者他付的钱足够涵盖你这个钱的成本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现在大家慢慢转到B端付费。春雨现在也在向B端收费,向私立诊所转诊,或是向诊所去收费,它知道向患者收费比较困难。”他说移动医疗还不足以依靠医生来盈利。
近日,寻医问药网副总裁姜天骄也就为什么移动医疗难以商业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主要因素在以下几点:医疗的低频需求属性、商业化选择难题、需求间的转化太困难、无法实现核心话语权决策、消费和支付的分离、医疗是一种成本型消费、医疗是天然缺乏粘性的服务、治病的隐私性和严肃性等。
他说,医疗的低频需求属性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改变低频,主要是两种方法:第一个就是从医疗到健康管理——医疗是有病治病,健康管理是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相比治病更高频。第二个是转向医生驱动,比如在社区做的随诊,可以相对高频。
另外,互联网医疗究竟是做一个大而全的全科互联网医疗,还是挑一些细分的病种?就医疗领域而言,一下子做太全,资源是分散的,成功概率比较低。但做垂直领域,比如慢病,往往达不到商业预期中的效果。这就是商业选择的难题。
姜天骄说,互联网的创业很多时候依赖于爆发式的增长,突然的社群化口碑传播,带动一样产品的火热。但是医疗不具备这样的属性。我们通常看到有人把自己生病这件事在社交渠道公开,但是治好这个病是因为吃了什么药、看了什么医生并不会公开,这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隐私心理。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娱乐传播非常快,但医疗的形象不是这样的,因为医疗的基础就是信任,要有严肃性,然而严肃性的东西又恰恰很难传播。这是一个天然存在的问题。
与互联网其他行业不同,由于医疗的特殊性,核心话语权掌握在传统行业人的手中,比如网售处方药这件事,监管机构和专家说不行,即便这件事能提高客观效率,也是不能做的,姜天骄认为。
看中医创始人罗峰在采访中同样提到了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他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其所在的中医领域变现还是需要通过线下的传统医疗方式。以目前情形来看,互联网是无法战胜医疗的信息闭合性的,在中间环节收费上有法律的管控,中医很多琐碎的环节,这就导致了移动医疗还不能实现变现。
作为投资人,于奔认为,变现是所有医疗行业面对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变,都应该“离钱越近越好”。
“变现”在做母婴产业的吕国涛眼中,有另一番景象:对于母婴产业来说,很多用户有生活上的需求,需要被垂直细分。他提到的变现方式主要有:实现医疗类的服务和生活类的服务。他认为母婴医疗行业按照体验营销和会员增值的方式收费更有利于在这个行业中发展,围绕用户的生活场景去思考才能决定母婴行业的商业能力。在猎云网的活动现场,他提到了连接了资本和用户的黑马会创业平台,它依托靠谱的会员,已经在IPO排队了,这无疑是一个不依托互联网数据成功的典型案例。
线下是王道?
创立于2011年7月的春雨医生,据称拥有20万注册医生及目前世界上最全疾病数据库。就在今年3月,春雨医生与武汉硚口区卫计委合作,在武汉市硚口区开设春雨诊所。线下诊所的开张,被视为一次自救之举。尽管拥有6500万的用户量,但变现终究困难,用户量难以转换为盈利。
罗峰带领的看中医团队则一直做线下,他认为线下的方式是最直观的治疗方式,也是距离变现更近的方式,确实没有“兜圈子”的必要。同时,他希望未来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移动端的前沿成品,能够秒杀线下实体给大家的传统概念。
掘金微创业孵化器创始人陈浩认为,医疗的本质确实也离不开服务和体验,线下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光凭数据和线上的服务变现。投资人于奔同样认为,往线下发展可以解决基层百姓看病的问题。
吕国涛对于线下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当然开诊所不见得是一件不对的事情。放到整个社会来看,假设我们做了很多民营医院或者私立诊所,它总体的供给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最缺的还是医生。所以我们觉得解决医疗的问题,开诊所是解决方式,但是不见得所有的问题都是开诊所可以解决的。”
吕国涛提出了三个解决措施。
一是增加医生供给。如何增加医生的供给,牵涉的问题比较复杂。这个跟政策环境、医生的收入和地位有关。
二是如何来提高医生的水平?吕国涛说iBaby做了妇产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包括妇产科医生之间的交流,让基层医生能够快速提高水平,至少要达到临床指南、规范这些东西要遵守。
三是走市场化道路。学会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价值。吕国涛说为什么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本身没有创造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BAT三家,阿里也没有做生产,腾讯更没有,百度也是同样。互联网更多的是切入信息传递,这个互联网医疗跟医疗专业出身的人有一点区别,应该把互联网和效率的提升在医疗这样的场景当中发挥到极致。
并购已经开始
掘金微创业孵化器创始人陈浩表示投资需要必要的“观察期”,如果做投资,医疗背景“基因”也尤为重要,资本方认为:那些对医疗行业有着深刻理解,并且能够与互联网技术聚合和连接的人,是真正准备好了的人,这些人在未来会更受资本青睐。
元航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肖玮从滴滴Uber合并的事件出发,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元航资本是肖玮和张志勇以及另外几个合伙人在今年年初新创立的基金,目前有一支天使基金和一支VC基金,其VC基金则专注投资医疗健康领域。作为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肖玮曾在医疗健康行业有超过十年研发,管理和投资经历。
他认为,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就像中国历史体现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样,未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药行业的并购已经开始了。对于互联网医疗,未来肯定会出现并购潮。互联网医疗并购潮以后,行业未来仍然会存在新的机会。新的机会需要创业者和投资人一起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肖玮说,互联网和医疗行业是两个非常奇怪的行业。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尤其是以流量经济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这个行业寡头经济非常明显,“老二非死不可”。但是在医疗行业里面,这个行业由于疾病的多样性由此出现了很多垂直细分的行业,由此没有一家企业像消费互联网领域的百度、阿里、腾讯能把中国的医疗行业全部通吃。以上是两个行业最大的区别,但是这两个行业又有共性,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医疗健康行业尤其互联网医疗的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它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因此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有效性或者说疗效,对于客户体验倒是排在这两者之后。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无论是医疗+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医疗,其实这两者的本质还是医疗。”
在肖玮看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困境在于公立医院的改革,这也是医改的核心。肖玮认为,行业大变革是大势所趋:医院市场化改革;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管控;医保资金市场化运营,探索购买服务等。中国医疗产业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未来会产生一大批第三方服务组织,医疗行业2.0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