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新 李星江
(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
大功率激电、大功率瞬变在电磁法青海锡铁山找矿中的应用
■张富新 李星江
(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0)
为了在锡铁山铅锌矿的外围深部找矿勘查中提供深部地球物理信息,首次将大功率激电和大功率瞬变电磁法应用于接地条件十分恶劣、地形复杂的锡铁山地区。采用原长春地质学院研制的大功率设备,对供电电极和常规供电方式进行了改进,使供电电流达到10A以上,保证了大功率激电得以在该地区的实施。并于第28勘探线向南延伸部位发现一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和瞬变电磁异常,由于这两种方法的异常可相互验证,再结合矿山外围地质研究工作,推断该异常为深部铅锌矿体所引起。这一新发现为矿山外围找矿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依据。
大功率激电 大功率瞬变电磁 深部找矿 锡铁山
锡铁山铅锌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海拔3200~3400m,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剧烈,无任何植被,电测工作条件十分艰难。在锡铁山矿务局实施的新一轮矿山外围找矿工作中,地质专家发现了一些新线索,并提出锡铁山地区的区域构造应为复式背斜的新观点,并推论,在锡铁山矿区东翼,新发现的局部向斜核部的深处可能有形成铅锌矿的构造条件。为验证这种推论,提供深部地球物理证据,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桂林工学院于2000年5~6月,在矿区东翼的中间沟地段采用大功率激电中梯、大功率瞬变电磁、高精度磁测等方法进行了深部探测的研究工作。
锡铁山铅锌矿产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锡铁山-绿梁山-赛什腾山晚奥陶世绿岩带中。在以往的地质工作中曾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晚奥陶世绿岩带火山岩与锡铁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受大陆古裂谷作用的控制,是中朝-塔里木古板块进一步解体的结果①。绿岩带火山岩及晚奥陶世的火山作用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成生有着亲缘关系。
本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为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是在裂谷演化的块状断裂发育阶段形成的,是本区的主要断裂,它对于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后裂谷阶段挤压作用、产生矿体错断、揉皱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东向断裂为横向断裂,该组断裂也为成矿时的同生断裂,它将矿带分为数段,成矿后仍对矿体与矿化带产生破坏作用。
在锡铁山矿区东翼中间沟,采用大功率激电中梯、大功率瞬变电磁法、高精度磁测共做了4条剖面(36线、28线、20线和12线),在28线的南部又布设了延长剖面,其主剖面部分经过已知矿体,延长部分经过新发现的局部向斜。
视极化率平面剖面结果反映出在走向上有一连续变化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幅值较高,位置与已知矿带、矿化带的位置吻合,故该异常是由已知矿及矿化所引起(图1)。在第28线的延长剖面,以550号点为中心的位置上,观测到幅值很强的激电异常和瞬变电磁异常,高精度磁测在该处也有异常显示。其中激电异常南缓北陡,表明极化体南倾。瞬变电磁异常也有南倾的特征,异常的中心位置正处于局部向斜的核部,异常范围较宽,说明是深部异常体引起的。激电异常的特征也为低阻高极化。瞬变电磁异常则显示了在较晚期(22ms)仍存在较明显的异常特征。
结论与认识:
(1)在接地十分困难的高原恶劣地形条件下的火山变质岩区,经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了大极距、大功率探测(供电电流达到10~14A),发挥了大功率激电的作用,取得了可信度较高的深部探测资料及较理想的地质效果。
(2)大功率激电和大功率瞬变电磁法相互配合相互验证,为锡铁山新一轮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3)由大功率激电和大功率瞬变电磁法异常的一致性,更有利于鉴别异常源的性质,排除一些多解性。将地质专家对区域构造的新认识、新发现、激电异常和瞬变电磁法异常的一致性及与已知矿异常性质相同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故推断异常是由深部铅锌矿所引起。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