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颢

2016-10-10 03:12周颢ZhouHao
艺术沙龙 2016年2期
关键词:沙龙中国画绘画

周 颢

1973年出生,湖北安陆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画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致力于水墨艺术的创作探索及相关文化史研究。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西文化、画种如果有界限,那么它只是一种历史地域文化习俗的秉性差异,但在最高的文化精神层面是完全一致的,故而我们在当下可以吸收人类所有已知的文化养料为我所用,但要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合乎自己的方式。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周 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的关注点在于,为什么中国画一定要讲传承?到底传承什么?创新的标准是什么?在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中国画是否一定要裹足前行?如果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这些早就不是一个纠结的问题,而对于初学者,的确应该思考这些。

一旦选择“中国画”这种语言从事创作,必然会关联其相应的文化背景,这似乎是一种“中国特色”式的宿命,即便如此,我们能否超越这种概念的限制,单纯以材质切入艺术创作?而在当下,这无疑是完全可行的方式,目前极其丰富的水墨艺术创作样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故而,所谓“传承”的意义暂时被消解,而传承的内涵指向就更加多义了,这一点正好反映了当下中国画的创作状态,也反映了这种格局下创作作品的时代性。的确,好的艺术创作是完全可以超越上述所有问题的。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不妨试想一下后人该如何选择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回顾一下中国绘画历史的演进,我们大略可知,数次文化的碰撞交融都是极大地丰富了固有文化的内涵,而绘画在拓展其语言、样式及其精神内涵时最终又会回归民族的审美习俗,回到母体文化历史发展的主线。

《艺术沙龙》:对于中西界限、画种间的界限,你的态度是什么?

周 颢:中西文化、画种如果有界限,那么它只是一种历史地域文化习俗的秉性差异,但在最高的文化精神层面是完全一致的,故而我们在当下可以吸收人类所有已知的文化养料为自己所用,但要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合乎自己的方式。

《艺术沙龙》:你认为“70后”“80后”画家的创作与前辈画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周 颢:更加关注自我的生命体验。

《艺术沙龙》:说起大学,你首先想到什么?可否聊聊大学中最让你难忘的人或事。

周 颢:我读大学本科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央美术学院。央美的许多教授都能平等、友善、真诚地对待学艺的后生。或许是经历过那个动荡时代,他们平静、从容而又坚持内心的那份清正,完全不同于目前市场经济大潮洗刷下学院中的那份市侩与俗态。记得有一年去拜访卢沉先生,虽然我是刚上美院的学生,但卢先生详细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并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我的姓名、住址等,后来还带病来看我们的画展并提出一些画面意见,让我感受到先生的真诚与平和。还有韩国榛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引领我们对于绘画本体语言的关注,等等。这些都是在大学期间受益无穷的经历。直到现在我还在庆幸能在那个求知若渴的年龄段接触到一批令人难以忘怀的先生。

《艺术沙龙》:身在学院时,你怎样看待学院外的潮流?走出学院后,你如何评价学院中的美术教育?

周 颢:在学院时,我还是会关注学院外的潮流,因为有一种极大的好奇。而走出学院时发现学院其实是个保护伞,有许多先生会呵护你的想法,尽管它不乏粗陋。

目前,美术教育在当代学院教育中存在许多众所周知的问题。对于我相对熟知的中国画教育而言,每个学院都有它们各自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画的基础教学问题。基础教学中如何认识与解决造型的问题,基础教学中如何融汇传统书画理论的问题,如何处理笔墨认知与体验相贯通的问题,如何引领学生从文化情景中认知中国艺术的问题,如何培养良好的审美判断力的问题,等等。而目前的中国画教学缺失了“问题”意识。

《艺术沙龙》:过去一年中有哪些展览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周 颢:其中有两个展览令我难忘,一是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另一个是上海博物馆“吴湖帆藏品展”。

前者是琳琅满目的视觉大餐,把我拉回到每位作者当时创作的现场。书画家的一举一动、一个沉思,都似在眼前。目光触摸不同纸绢的肌理与质感,感受临纸欲书的状态,特别是那元明时期如珠似玉、晶莹润泽的宣纸还淌漾着温文尔雅的气质,是那么可人,看着它久久不忍离去。终得一见的冯摹《兰亭》让我眼前一亮,那鲜明而又沉郁的紫玉光墨迹似是未干,莫非作者刚刚写就,然后从容而去?让我体验了一会儿时空的穿越,骋怀难已。

“吴湖帆藏品展”中有一幅吴小仙《铁笛图卷》,画面皆以墨线勾就,许多线条画得无比稚嫩,并无甚奇特,然而此画被吴氏目为“天下第一吴小仙画”。他为何如此侧重?我反复揣度,只觉得该画甚是明净,人物位置闲散,构图疏朗通透,且不计较一笔、一墨、一根线条之得失,神色淡远,意境清新,似是作者惬意时神来之笔,传达出文人画所追求的最高审美。这难道就是传说中超尘脱俗的高远境界吗?

《艺术沙龙》:你经常读哪些书?对绘画有影响吗?

周 颢:主要还是读与文史相关的书。读书其实是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交流,有时是在补充知识,但更多时候是在引发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譬如数年前读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导论》时就在书上写下许多批注。读进去时如在山阴道上,各种问题亦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也是读书一乐。有时,读书会撼动情怀,使人难以自已。某年撰写研究陈老莲的论文,提前两年多阅读大量相关文章,再用半年时间撰写。撰写时,读到陈老莲《宝纶堂集》中几首描述其身世的诗文,人生若浮萍飘零,似有同感,不觉恸哭难已,感触至深。王羲之说:“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描写的也是这样一种情感不古、千古同在的历史时空。由此看来,读书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体验!当然,这些与绘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艺术表达的深层。

《艺术沙龙》:绘画之外,你是否有其他的爱好,痴迷到什么程度?

周 颢:痴好砚。砚如镜,可以用,可以鉴。砚如人,其身温厚,其性质直。

鸣琴 136cm × 70cm 2015年

树下听禅 136cm × 70cm 2015年

禅意四屏之一 136cm × 37cm 2015年

禅意四屏之二 136cm × 37cm 2015年

廓然(上) 31cm × 66cm 2013年

山中何所有 岭上白云多(下) 31cm × 66cm 2013年

示道 42cm × 22cm 2013年

树下听禅图 100cm × 50cm 2013年

问禅 70cm × 45cm 2011年

猜你喜欢
沙龙中国画绘画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中国画
MS·CHIC美发沙龙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