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岩
1947年出生,福建诏安人。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翰墨书画院院长、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评议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林深不知处 68cm × 45cm
又是一年吉庆时(左) 136cm × 68cm
让中国画的魅力重现(续前)
文/沈岩
1999年4月,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时,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家亲口对我说:“传统的东西50年后就没人看了。”我当时感到十分震惊。不久在电视上看到,旅美画家丁绍光介绍美国人对中国画的态度时说:“他们分不清300年来中国画的差别。把近300年来的中国画作品展现给他们看,他们认为是一个人画的。”
且不说明清以来,中国画是否陈陈相因,毫无可取之处,就说美国人的审美观、艺术观,难道就因为是超级大国,就具有超级水平?单就民族风格而言,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东西方文化本来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何必拿洋人的眼睛当我们的拐棍呢?丁绍光先生又说到,自己的作品能被洋人接受,主要是中国线条、西洋色彩、装饰美和歌颂母性的主题。西方人的审美正向东方靠拢。这倒是说出了中国艺术的魅力。不是吗?毕加索就曾向中国的艺术同行表示过:“中国艺术家为什么要到法国来学画呢?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富春观钓(右) 34cm × 136cm
为什么国人要一而再地否定自己,对自己钟爱的中国画失去信心呢?
究其原因,不外几点。一是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应激反应。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对此作过中肯的分析,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本来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又不都是在平静的状态中进行的,原因是在文化艺术后面各民族有政治、经济强弱的区别,这种区别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交流双方的心理与心态。”他举例说,汉唐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我们的祖先对西域文化态度宽容大方,不会出现畏惧心理,由“容纳”到“融化”不是人为地做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过程与结果。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力衰弱,西方列强恃经济、军事之优势企图瓜分中国,西方文化艺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入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中间出现顶礼膜拜和拒之门外两种并非正常的心态。二是苏联老大哥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老大哥,大量引进苏俄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并突出为政治服务和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批判传统成为历次运动的需要。中国画的自我批判成为主流。三是全球化、现代化的误读。不少人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要现代化就必须向国际化靠拢,把西方的审美取向当成自己的取向,把西方的写实、色彩当成主要的努力方向,把西方艺术家的好恶当成自己的好恶。
对中国画的无知和知之不多、了解不深也是重要原因。中国画是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诞生的,经过历代画家的数千年探索,已形成完整的独特体系。它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傲视群峰,可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绘画早于文字,早在数万年前的岩画就说明这个问题。湖南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龙凤仕女图》和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已两千多年了,但可以看出,两幅画的骨法用笔和描摹状物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精妙程度。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体系。笔精墨妙、出神入化的笔墨语言,以书入画、画中有诗的画品内涵,心手双畅、以形传神等技法程式,畅神适意、明心见性的艺术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画理画论,澄怀味象、计白当黑等审美情趣,逸神妙能、气韵骨法等评价标准,画如其人、腹有诗书的人文修为,闲适静心、细斟慢酌的品评鉴赏,三教启迪、天人合一的哲学根源等等,深邃睿智,令人赞叹。虽然,三千年的绘画史时有波澜起伏,画家也常有衰落迷茫,但总体上来说瑕不掩瑜,中国画的传统仍然熠熠生辉。
中国画自古以来充满着自信。清代初期,郎世宁到中国,带着他的画作和一批古典主义油画来,康熙皇帝和当时的中国画家看后并不以为然。宫廷画家邹一桂说:“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此举虽然包含着天朝的自大,但也不乏坚持中国画传统的真知。老子认为,道是不能直白的,画也不可能绝像,所谓“大象无形”是也。古代画家很早就崇尚写意。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写意精神是对中国绘画史的重大贡献。当今的画坛,除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不足、不深外,让人忧虑的是存在许多让人诟病的地方,如肌理的过分制作、构图的卡通倾向、照片式的摆拍模拟、笔墨的淡化无趣甚至无笔无墨、写意的削弱缺失等等,要努力补上传统这一课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民族虚无主义不可取,浮躁的心态要放弃。国粹之精华光彩夺目,中国画在历代均形成了一座又一座高峰,要逾越它是要付出艰辛的。抛弃传统就等于抛弃中国画艺术,不站在古人的肩上如何超越古人?唯有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传统,才能获益。很多人对传统并没有充分理解和真正掌握,就迫不及待地创新,虽然有时也许能吸引一些人的眼球和一些媒体的关注,但终归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中国艺术之根在传统,只有牢牢把握中国优秀艺术传统,钻研得越深,越能掌握它的精髓。我们不反对融合中西的探索,但更期待踏踏实实地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真正能博采众长而让传统中国画发扬光大的艺术家,让中国画的魅力在21世纪重现,在走向文化强国的道路上重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