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文化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2016-10-10 00:01邱春林
中华手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手工艺环境生活

邱春林

半年来,各行业都在议论“工匠精神”的回归,那手工艺领域该提倡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呢?今天的手工艺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商业文明呢?重合同、守信用、诚实、平等、合作。这些价值尽管在传统商业文化中也存在,但在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手工艺并没有真正在国人心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在国际市场上的美誉度也十分欠缺。

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全部的社会遗产都属于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从堪察加半岛到火地岛,从达荷美到夏威夷岛等落后社会生活的地区考察中,发现不同民族在木工制品、鱼网、钓竿、打猎的箭或矛、取火、捻绳、编篮筐等方法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其实中国的许多手工技艺也并非我们独有,在材料处理与制作方法上,我们与东亚各国,甚至更远的民族也有相似性,这说明人性和生活环境的相似性可以发展出相似的手工艺雏形。

而手工艺的“工匠精神”在世界各民族也有相似的内涵。代表日本“工匠精神”的奈良法隆寺“宫殿木匠”与中国道家的某些精神高度一致;横滨“秋山木工”的学徒人格养成与儒家的精神也可相互印证。但中国手工艺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质”,这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在传统社会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文化特质”就是手工艺体现出的“礼”,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明显的规范性。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中国的手工艺多数都已倾向商品化生产,“礼”对于手工艺的涵养、约束、提升作用已经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时尚、流行和消费者的不同趣味,它们对手艺人的创作产生着影响。因此,今天手工艺产品越来越强调通用性,注重艺术设计,中国的手工艺与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仅仅体现在些许趣味上的不同。这就是开放时代带给手工艺的惊人变化。

任何时代,手工艺的精致与否与全社会的富裕程度有关,也与消费者的社会地位相关。社会经济越繁荣,手工艺的总体制作水平会上一个台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对用具的质地、设计和制作也会越讲究一些。所以要繁荣手工艺,光是提倡发展高雅与精致的手工艺还不够,需要在现代商业文明环境中,鼓励制作出适应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的高质量产品。但高质量不等于奢侈品,而是要切实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做到适用、美观。

文化是一个抽象名词,它的实质却是生活。任何文化,只要适合当时的生活方式,容许生活各方面丰富的发展,即是适宜的文化。当生活与时代大环境不适应时,人们自然会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也同时改变着环境,随之也改变着文化。没有人会牺牲自身生活的安适,一定维持着某一种特定的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最近100多年以来,不少知识分子对西方现代文化侵染中国传统文化持迟疑态度,但也无法阻止广大民众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欢迎与接纳;尽管政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无法减缓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性文化的消失速度。

手工艺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手工艺人持技谋生,采取哪种形式属于一种文化选择。从纯手工生产到半机械化半手工生产;从独立制作到分工精细;从家庭副业式到手工作坊,再到现代化管理企业;从沿街叫卖到前店后厂,再到体验店、公司+农户、互联网+等销售方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作品或产品本身的类别与审美差异度,手工艺生产的制作、管理、销售、消费等方式也是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今天,中国手工艺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但呈现出历史上最为丰富、最为立体的文化形式,这一切都是手工艺人适应这个开放、多元环境的结果。

尽管手艺人对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但不排除其中有非理性的举动,手工艺行业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存在选择时的盲目性。这就需要相对客观、立场公正的知识群体,研究历史和现状,对变迁做出解释并提出方向,并对手工艺行业的短视进行批评。

而政府对手工艺技术、管理、销售、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干预,都会对文化变迁产生导向作用。所以无论是保存、保护传统技艺,还是激励创意、创新,我们都需要就手工艺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提出一个可以接受的方向与尺度。

猜你喜欢
手工艺环境生活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