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报道成为做强党报的“利器”

2016-10-08 21:04程雁
记者摇篮 2016年8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利器党报

程雁

【摘 要】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新闻传播手段越发多样,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强做深、强势出击?作为新闻重武器的深度报道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做强党报、创新党报品牌的“利器”。

【关键词】深度报道 党报“利器” 深度 力度 温度 特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党报如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优势?各地区党报都在积极地探索和深入地思考。结合阜新日报近年来改革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做大做强深度报道,以强引领,以深取胜,权威发声,全面解读,提振信心,服务中心,打造品牌,服务读者,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一言以蔽之,做大做强深度报道,是提高党报引导力、影响力的“利器”。

近年来各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高度重视深度报道。作为党报的“利器”之一,深度报道无疑成为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报道方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为了进一步加强深度报道,增强报纸的竞争力,阜新日报在省内率先开辟了《新闻观察》版,该版内容广泛,以主题策划、深度报道类新闻见长,显著区别于《民生》版、《经济周刊》版等专题类版面。《新闻观察》版创办以来,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组织策划,报道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阜新日报一个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重要版面。《新闻观察》版曾被评为辽宁省名牌版面。

笔者认为,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深度报道不仅是新闻宣传中的重武器,加强深度报道也是报纸扬长避短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和优化深度报道不仅重要,而且必要。这是因为,新闻观察类专版要求稿件有一定的深度,能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其本质甚至可以解读其发展趋势。它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带有哲理性、思辨性的报道。

但是,在新闻实践中,有些新闻观察类专版却忽视了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致使有些深度报道质量下降,甚至还没有脱离会议、文件的影子,将表彰会、总结会上的东西改头换面后一股脑“拿来”,变成某些单位或某项工作的总结稿、表扬稿,有的记者则成了某些部门与单位的“代言人”,洋洋洒洒一两千字,篇幅不小,却根本不见记者观察、分析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总结稿、表扬稿往往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有的稿件干干巴巴、罗列数字,见报后连记者自己都不愿意看。长此以往,记者的稿件任务量是完成了,版面也没少出,可新闻观察类专版的特色和质量下来了,这有悖于创办新闻观察类专版的初衷。

随着新闻改革的进展,笔者认为,作为党报应减少一般性、应景式报道,增加重点性、关注性的深度报道。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一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党和政府推动的重点、焦点问题展开扎实的调查研究,挖掘第一手资料,吃透上下两头,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表及里,由浅入深,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群众角度,写出有见地、有价值、有品质的深度报道。这样的报道往往领导要看,干部想看,群众爱看。这样的报道,既可有效地发挥党报固有的善于深度报道、全景式报道的长项,又可有效地避开党报较于电视、广播新闻时效性差、灵活性差的“短板”,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各类新闻媒体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

例如,为配合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阜新日报于2014年4月16日一版开设了“走基地 访企业 看项目”专栏,刊发工业经济方面的重点报道,分析产业发展形势,报道企业经验做法,反映项目建设情况。专栏开设以来,在一段时间内已刊发稿件36篇,包括报道林产品产业集群的《“赛斯木业”:扩能增产底气足》《林产品基地:明晰定位 稳中求进》等;报道液压产业集群的《伟光液压:以创新打开市场》《“阜新睿光”:面向市场放眼全球》等;报道氟化学产业集群的《氟产业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氟都”新春“马力足”》等;报道玛瑙产业集群的《十家子玛瑙宝石城红火开局》等;报道温泉旅游产业集群的《东梁温泉城的“热度”》;报道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六和农牧:冲击年产值10亿》等,全方位地展示了阜新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振了信心,为在新常态下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和项目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大力加强对治沙英雄董福财的宣传报道,在全市迅速掀起学习热潮,2015年阜新日报刊发了超过8000字的长篇通讯《用生命构筑梦想》。

此后,又持续高密度、大篇幅地刊发后续报道。《大爱,感天动地——阜报长篇通讯<用生命构筑梦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身边的榜样奋进的力量——董福财先进事迹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治沙英雄”董福财因病去世 干部群众悲情送别》等一系列“大动作”,实现将重点报道做深做透。

有深度才有力度,有力度才有优势。可以说,深度报道是权威媒体的优势,是大报风格的体现,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观察类专版的质量,创新报道方式,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作用,笔者认为,这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应对,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升。

第一,优化新闻观察类专版,要选好每期报道的主题,重视和加强主题策划

目前,新闻观察类专版有些稿件非但体现不出策划,而且信息量也非常小,一个版面只有一两篇稿子,甚至有时一篇稿件的篇幅就占据了整个版面的“半壁江山”,不但影响了版面的美观,无形中也使版面信息量变小,可读性不强。更有甚者有时整版的所有稿件均为一名记者所写,再看不到第二个记者的名字,这无形中岂不成了某人的“专版”,成了“一言堂”?这样的版面恐怕难让人有策划之感。真正的策划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好的策划甚至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春节前夕,有一个关于出租车涨价、拒载的策划报道,当时正赶上出租车涨价、拒载的问题频发,很多乘客抱怨却又无可奈何。记者及时抓住这一热点、焦点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部分出租车司机利欲熏心,违规涨价、拒载的现象,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篇深度文章见报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即加大了对违规出租车的打击整治力度,净化了出租车行业的一股不良风气,方便了市民出行,此举让百姓拍手称赞。

笔者认为,这样的策划报道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而且还通过报道促进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很大,作用也很明显。

第二,优化新闻观察类专版,要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日趋多样化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读者看报养成了只看新闻标题的习惯,有人称之为“读题时代”。所以,记者写稿首先要注意精炼文章标题,让标题新颖,抓人“眼球”,选取最佳新闻角度,让人有往下阅读的欲望。此外,文章也不宜过长,要精炼语言,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不用两句话。

实践中,有人一提深度报道就进入了写长稿的误区,你写得累,读者看着也累,即使有一定见解和深度的好文章写得太长也容易让人“审美疲劳”,阅读时间一长让人昏昏欲睡。与此相反,一些“春晚”上的小品佳作总是让人眼前闪亮,过后难忘,其中很多经典台词成为当年的“流行热词”。获胜的小品胜在“抖包袱”,而不是胜在比拼表演时间的长短。笔者认为,新闻与艺术在某些方面是有相通之处的,有些经典文章篇幅未必很长,短小精炼也能让人久久难忘。

第三,优化新闻观察类专版,要突出特色,抓住深度,体现温度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要突出新闻观察类专版的特色,始终在深度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使读者不但要知道事件的表象,还要让其了解事件的过程和背景,帮助读者分析事物的趋势变化,提出见解和相应建议等。

此外,不要忽视了文章的“温度”,要拉近报道与读者的距离,不仅要让读者知道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他们有什么内在联系,还要密切关注、追踪、报道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

第四,优化新闻观察类专版,要注重提高记者队伍的职业敏感和职业精神

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身边发生的也许都是新闻线索,记者要增强对新闻的职业敏感,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比如物价、食品安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新闻,都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多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报道挖掘新闻,这样“挖”出来的新闻可看、可感、可用。在采访实践中,鲜活的新闻、动人的故事往往发生在基层,记者的视角要选择“下沉”,切实改变以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为主的采访方式,报道方式可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以小见大。写好深度报道还要求记者不仅要把问题挖得深,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做一个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宽社会知识面的“杂家”,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深度报道的写作,使深度报道真正成为增强党报竞争力的一把“利器”。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利器党报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讴歌新利器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