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货”一词的词义演变

2016-10-08 18:39骆江霞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成词指人古代汉语

骆江霞

摘 要:本文选取“行货”一词,对其组成成分,组词规律,原始意义,词义演化过程及词义演变的原因等展开分析。围绕“行货”这个词如何从古代汉语词汇到现代汉语词汇所出现的不同情况表示的不同含义,及其不同时代演变动因与方式,为认识词汇化这个语言现象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行货;词义演变

一、“行货”的成词及词义演变

1.“行货”的成词过程分析

(1)作为短语的行货。“行”与“货”组合在一起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①为叔孙故,申丰以货如晋。叔孙曰:见我,吾告女所行货。 (春秋·《左传》)

最初“行货”还没有成为一个词,意为行贿,这说明“行货”在当时主要记录官方行为,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

据现有语料分析,在两汉时期、隋唐时期,“行货”的主要义项为“行贿、贿赂”,其义项主要有延承先秦时期的义项和发展趋势,意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也没有出现新的义项。

(2)“行货”的成词。“行货”作为一个词出现,最早约在宋代,如:

①介甫寻举进士,以诗寄之曰:‘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传语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褚人获·《坚瓠三集·老蛇皮》)

这里“行”与“货”组合在一起意思是“次品、次货”,已经成为一个词,具有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后代一直延用。

2.“行货”一词的词义演变

(1)宋朝时期的行货。北宋时期也延续了前面几个朝代的义项,尤其是“行贿、贿赂”这个义项,仍在普遍使用。尽管“行货”成词以后最早的义项为“次品、次货”,约在北宋时期。但是“行货” 在南宋时期用来指“商品、货物”。

如:

①十字街头卖行货,是甚麽?断跟草鞋,尖檐席帽。(南宋·《佛语录·五灯会元》)

显然,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行货”的地位又下降了,它也指一般的普通的商品货物了。这里“行”与“货”组合在一起意思是“商品、货物”,且之一般的商品、货物,已经成为了一个词。

“行货”指买卖的商品,词义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由此可见,“行货” 一词在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中性用法的过渡阶段,“行货”最初的义项就是贬义的,后来又有了中性用法,在组合关系上受到贬义语境慢慢渗透形成的。

(2)元朝时期的行货。元朝时期也沿承了前面朝代的义项,且主要保留了南宋时期“商品、货物”这一义项。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行货” 一词后又演变为“骂人的秽语”。 根据现有书面古籍文献资料,“行货”用来指称一些不雅的秽语这一用法大致从元代开始,如:

①我瞒着员外,这里有个赵令史,他是风流人物,又生得驴子般一头大行货,我与他有些不伶俐的勾当。(元·《全元曲》)

其实“行货” 一词发展到后来还用指男性的生殖器,其贬义色彩更浓,到明朝时期已普遍使用,尤以《金瓶梅词话》中使用频率最高。

前面提到“行货” 用物来指人具便有了贬义色彩,自然也就加强了其贬义程度。生殖器属于禁忌语,用这一禁忌语来指人,具有贬义。[1]“一个词一旦带有了贬义,人们在非贬义的语境中就会渐渐排斥使用它,避免产生不好的联想。“行货”在其演变过程中,贬义渐渐占据了上风”。

(3)明朝时期的行货。明朝时期,“行货” 一词也主要保留了前面几个朝代的义项,并且主要保留了“行贿、贿赂;商品、货物”这两个义项,但其使用范围并不如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以及北宋时期那么广泛了。这说明,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行货” 一词的基本义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刚开始占主导地位,使用较广,慢慢地占次要地位,使用较少,而新的义项正慢慢的占据主导地位,后代也一直广泛沿用,这说明词义的演变既有延承性,又有革新性。随着语言和社会的发展, “行货” 这个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义项,意为“东西、家伙”,用来骂人、指人,这一义项,在明代的小说中,使用甚广,如:

①薛霸便焦躁道:“你道没有盘缠?便是李天王也要留下甲仗,生姜也捏出汁来。在我们手里的行货,不轻轻的放了。” (明·三遂平妖传》)

“行货”之所以会产生贬义义项可能是语用的需要,需要表达这样的概念,出于经济原则,在原有的词汇中找可以延伸表达这样概念的词,“行货”恰好有这个语义可能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出,在某种意义上人也可以成为某种货物或是某种资本,如例句当中的人便都有某种利用价值,相当于货物的意思,因此才用其来指人,且带有贬义。“行货”一词不断受到贬义的语境的渗透,其贬义用法渐渐凝固下来,感情色彩发生了转变,意义也发生了偏移,从平面语用组合上的中性贬义,到慢慢凝固成基本义上的纯粹贬义“东西、家伙”, 用东西货物来指人,语义的侧重点有所转移。

(4)清朝时期的“行货”

清朝时期,“行货”一词用来“指人、骂人”这一义项依然是主要义项。在清朝的很多小说中,此义项被广泛的使用。这说明,词义演变到一定时期,又具有稳定性。同时,“行货”一词也用来指“有权势地位”的人。最早出现在清朝的小说《东度记》中,如:

①梁善说道:“小子只因四十无嗣,娶得外方一个行货人家女子为妾。

这里,行货意为“有钱的、有地位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此义项在清朝时期使用过,后代并没有一直沿用。这说明,在词义的演变进程中,有的义项逐渐淡化消失,不具有稳固性。而“行货”表示“有权势地位”这一义项在这一时期并不是主要义项,其主要义项是用来指人、骂人,词义的感情色彩为贬义,这种用法一直保留到现代汉语方言中。

二、近代汉语中的 “行货”

“行货”在近代汉语中已经有“次货”的意思,这一义项也一直保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其义项依然延续古代汉语中的词义发展趋势。

在现代汉语中,“行货”这个词使用频繁,反映出方言词和行业词对全民语言的影响。主要指经过合法的报关手续等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境外商品,对古代汉语中的贬义义项和中性义项并没有普遍沿用。这说明,现代汉语中的“行货”已逐渐淡化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贬义色彩和中性色彩,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三、结语

从我们对“行货”一词成词过程和历史演变规律可知每个词都有它的演变规律,每个词都有它的个性,但又反映出词义演变的共性。词义演变不仅局限于语言自身,还有时代生活的影响。

注释:

[1]洪晓婷:《“爪牙”的词义演变》,《语文学刊》,2012年第14期,第23页.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洪晓婷:《“爪牙”的词义演变》,《语文学刊》,2012年第14期.

[3] 绍则遂:《“行货”的音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汪化方:《不堪重负的“行货”、“水货”》,《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成词指人古代汉语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报复性熬夜
“凑合”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再论“睡觉”成词的时代
“企业”的成词及词义内涵考释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螳螂捕蝉
岳西话指人“底”字短语的情感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