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图学

2016-10-08 02:40戴尔君
教育界·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制图绘制

戴尔君

地图是表达和传播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绘制、应用地图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有关地图的史料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土了不少古地图的实物,展现了古地图的真面貌。特别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地图,更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我国和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新的光彩。公元3世纪,西晋科学家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制图六体”,是当时世界绘制平面地图的最高理论概括,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

一、 地图的起源和早期的应用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的起源还要早。在远古时代,原始居民会用画图把山川、道路、树木等如实地画出来,用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的生活环境或者走过的路线,作为外出劳作或狩猎的指南。有的学者考证,早在一万年前就出现了在地上用线划、简单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图,到原始陶器出现时,陶器上往往会有刻画符号。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符号是汉字的最初源头。其中有些象形的符号,如“水”“山”“日”“田”等,有很大可能是先人用在原始地图上作标记的符号。

传说中我国的古地图出现得非常早。大禹治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时,河神河伯献了一块青石板给大禹,上面有治水用的地图。大禹用以指挥治水,终于取得了成功。晚年的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后,为了纪念这次盛会,将各方诸侯、方伯进献的“金”(青铜)铸成九个大鼎,把九州各自的地理、物产分别铸在这九尊鼎上。河伯献图和禹铸九鼎的传说,在我国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它反映了在四千年前,地图的应用就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

先秦古代文献中,有关地图的史料很多,如《尚书》《周书·洛诰》《诗经·周颂》《周礼》《管子》《山海经》《战国策》都有详简程度不等的有关地图的记载,《周礼》中,有13处明确论述了地图,如交通图“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川林泽之阻,而达其道路”。1954年,江苏出土西周初期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记载周分封诸侯时使用了地图并说到《成王、武王伐商图》《东囩图》。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确记载地图应用的实物资料。

春秋战国这五百年,各国诸侯纷争不断,疆域不断地发生变化,地图已经成为国家管理、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史记》中有两个生动的例子。在《刺客列传》中,说燕国太子丹为防秦的进攻,派荆轲出使秦国,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伺机刺杀秦王。结果“图穷匕见”,行动失败。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见秦王无意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便举壁准备向殿柱撞击,“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谢,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急忙召唤主管地图的官吏,铺好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这两个故事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图穷匕见”“完璧归赵”两个鲜活的成语,也使我们感受到两千年前我国地图应用的广泛程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曾经把各国地图收集起来,以致秦灭亡时,刘邦攻入咸阳,宰相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地图收过来,以备为新王朝的统治服务。

虽然古文献中地图的记载很多,但是古地图的实物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了一些古地图,人们才看到古地图的真面貌。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地图实物,是1983年在河北平山县中山古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块铜版地图,即《兆域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1厘米。铜版背面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图。兆是古代祭坛或墓域的称谓。该图显示中山王、王后、夫人等五个陵墓的建筑方位。图中还有433字的铭文,说明墓葬区域各部分的名称和长度。该图距今已2400多年,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地图,比地图史上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早600多年。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一组战国时秦和西汉初期的古墓群。其中,一号墓出土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的七幅地图。这七幅地图是用墨线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绘制的是秦邦县地区(天水至宝鸡一带)的地理状况,按其用途可分为《政区图》、《地形图》和《林木资源图》。这些图以水系为框架,能辨认出山川、居民点、城邑,还可以看到各地间相距的里程数。这七幅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木板地图。更可贵的是,放马滩地图不仅有注释和符号,而且还有了用比例尺绘图的理念。最令人惊奇的是,在第五幅图中,出现了用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非常类似于后世的等高线。这反映出,我国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五号墓中还出土了一幅西汉早期的纸地图,纸薄而软,出土后仅存不规则碎片(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红线绘制山、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画在纸上的地图。这幅纸地图的出土同时还证明了西汉初年已有书写用的纸张,而且质量较好,工艺成熟。

二、 马王堆西汉地图的成就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幅地图,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出土的古地图。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候利苍及其亲属的墓葬。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该墓葬因为出土了一具历两千年而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和三千件文物而闻名于世。古地图是在三号墓出土的,地图画在缣帛(一种丝织品)上,没有注明绘制时间,但肯定要早于下葬时间,因此距今至少有两千一百多年了。

第一幅为《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又名《地形图》。图幅为边长96厘米的正方形。所绘范围是当时长沙国的南郡,相当于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一带。这部分图的精度相当高,比例尺约为十万分之一。南部邻区是南粤王的辖区,这部分图的精度明显降低,特别是海岸线很不准确,属于示意性质。图上用均匀曲线绘有河流30多条,河名的注记有一定的位置;山脉用闭合曲线内加晕线表示;图中有80多个居民点,其中县注8个,用方框表示;乡、里用圆形符号表示;地名一律注在框内;道路用细线表示,未加注记。现代地形图的四大要素,即水系、山脉、道路、居民点都已具备。

第二幅为“驻军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是用红、黑、田青三色绘成的守备地图。其范围相当于第一幅深平防区主区的东南隅,大体包括今潇水上源地区,比例尺约为五万分之一。此图突出军事内容,用黑底套红勾框表示九支驻军的驻地及其指挥中心。用红线沿山脊绘出防区界限,用红三角符号表示烽火台。图上有49个与军事有关的居民点,大多用红圈表示,圈内注地名,圈外注户数。道路用红点线表示。20余条河流用田青色表示,河名注在上源处。山脉以黑色山形曲线表示,重要的山加注山名。

第三幅图残破严重,无法修复,依稀可以看出绘有的建筑物。

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是目前世界上传世下来的最早以实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这两幅地图反映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地图技术的高度水平。首先,有很高的测量水平。马王堆地图同现代同一地区的地图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水道已经接近现在的地图;几个县城的位置比较准确;九嶷山等山系及整个流域的地势表现得非常出色。在两千多年前,没有现代测绘仪器,没有卫星定位系统,完全依靠人力,能有这样的测量结果,确实非常不简单。再看制图技术,图中已经有了统一的图例,清绘的笔法也相当熟练,驻军图用彩色来表现它的军事用途,也是具有开创性的。总之,马王堆地图的出土,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我国和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新的光彩。

三、 裴秀的“制图六体”

我国的地图学经过汉代四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但是缺少理论上的概括,这个任务是由西晋科学家裴秀完成的。

裴秀是魏晋间河东闻喜人,自幼“博学强记,无文不度”。入仕后,多次随军征讨,积累了比较多的地理知识。裴秀担任西晋司空时,因职务关系,他能经常接触秘密图籍,对地图的重要性和当时地图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那时为了军事目的经过实测的地图比较少,而一般常见的行政图大都比较简陋,有的只具有示意的性质,并且编制地图没有统一的制图原则。

裴秀用四年时间,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途迂直”,对魏国的旧图进行了校验,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地图集。这些地图都是一丈见方,按“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即1 ∶1800000)绘制而成,无疑这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

裴秀在为《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所写的序中,提出了绘制地图必须遵守的几项原则——“制图之体有六”,即“制图六体”理论。这是我国传统地图学也是当时世界绘制平面地图的最高的理论概括。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就是说首先要具有反映面积、长宽大小的比例,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比例尺;“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是说其次要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是说第三要知道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是第四、第五和第六三项,说路程有高下(相对高度)、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的不同,必须因地制宜,求出地物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图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与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望准,那么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而违,地图精度同样不高,不能应用。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

裴秀的“制图六体”是在他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前人制图经验而创造性地总结出来的地图绘制理论。他奠定了我国中古时期制图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地图学的发展,在世界地图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理论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的制图理论。除经纬线和地球投影外,现代地图学上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他几乎全提出来了。他的理论一直到明清时,都是被制图学界所遵循的。明末,意大利有经纬线的地图传入我国后,我国的绘图方法才开始有所改变。

猜你喜欢
制图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放学后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VBA在宗地图绘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