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唯一
【摘要】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的培养,但过度的游戏常规要求及教师示范,会限制幼儿的发展、约束幼儿的创造性。只有放手,才能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建构游戏自由自主愉悦创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众多游戏中,建构游戏活动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在此活动中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协商、谦让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所以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建构游戏时老师应当从何入手?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孩子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笔者将结合两次相同主题的建构游戏案例来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美丽的小区》第一次搭建活动
活动背景: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已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建构经验,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利用各种物品建构自己喜欢的物体。按课程总目标要求,大班孩子还需掌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的要求。因此,开学初,我就选择一些合作建构方面的内容,如《美丽的公园》《动物园》《我们的小区》《各种各样的桥》等。
活动实录:
活动开始前,我把之前收集的许多小区图片做成课件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同时告诉他们小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哪几个构建组成;小区的公园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有哪些设施;小区的大门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分几个门。然后我就出示了一幅我自己构建的小区示例图。
在活动正式开始前我按照惯例,先是提出了活动常规要求,诸如材料不能一次拿太多,用多少拿多少;小组与小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注意自己的动作不能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然后就给每个小组规定了活动区域,同时要求孩子们只能在自己的规定区域中活动。
建构活动开始后,我发现孩子们参与性不太高,几个平时表现好的孩子甚至在纠正着其他孩子的作品。小毕:“天天,你这个房子做得不对,房子的顶是尖尖的,应该用这个尖的搭。”安安:“这个公园应该搭在我们房子的中间,刚刚老师都给我们看过了。”
几个平时比较活跃聪明的孩子一边搭着自己手里的构建,一边仔细观察着我的小区构建示例图。
最后活动结束,所有小组的作品几乎千篇一律,而模版就是我的示例图。我感觉所有的孩子兴致都不高,明显这个活动是失败了,过多的代替让我放不开手,这些带给我的思考不言而喻:我是不是在认真地做傻事?
分析反思:
1. 过多的常规要求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如需要多少材料取多少;应该在距材料摆放处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搭建以方便他人取材料;小心行走,注意不要撞倒、推倒或是踢倒别人的建构物;撞到别人的建构物要向别人道歉;不遵守游戏规则,下次就不能玩游戏了。建构游戏水平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水平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幼儿玩出来的。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讲解玩法、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往往就限制了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
2. 搭建房子的形状、结构没有任何新意。在对小区环境布局时,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每个小区都变成了一模一样,偶尔有几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都会很快被同组的其他孩子“纠正”。当我们不知道孩子想玩什么时,我们能否不急着把活动全部预设好,想当然地提出我们认为“应该蛮好玩”的内容?不是孩子不会玩,而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圈出一些内容教孩子玩,孩子在玩的其实是我们以为的游戏,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所提供的游戏主题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其实,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并寻求改变吗?
《美丽的小区》第二次搭建活动
活动背景: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放手让幼儿游戏,才能捕捉到精彩的游戏故事。现在幼儿园都要推进课程游戏化,站在老师的角度讲,教师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支持幼儿自发性游戏,让孩子换着花样来玩,以自己的意愿来玩。
由于第一次的建构活动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规则要求太多让孩子们顾此失彼,我在想:为什么不“放任”一回,让孩子们尽兴一回呢?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带着不甘和好奇,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第二次的主题建构《美丽的小区》。
活动实录:
在第二次“美丽的小区”搭建活动前,我只简单介绍了一下材料,然后提了一个要求:材料用完要放回原处。游戏正式开始了,孩子们那个高兴啊!整整四十多分钟,我什么都没有干预,只是在静静地观察。
这次孩子们除了在搭建小区外,还将自己也代入了情景中。聪聪:“我们这个小区有个坏恐龙,喜欢欺负女孩子,不过小雨你们不用怕,我是警察,我就守在这个城堡里,保护你们。”小雨:“那我就在这个小吃店里给你做饭吃吧。”可乐:“哇,聪聪,你们小区也有城堡啊,我是我们小区城堡里的王子,我帮你一起消灭这个恐龙吧。”星星:“家祺,你怎么在游泳池里面放鱼了啊,这可是给我们学游泳的地方。”家祺:“我爸爸可喜欢钓鱼了,我在泳池里养着鱼给我爸爸钓。”
瞧!那儿传来了生日快乐歌,原来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过生日呢,只见他们用木质积木搭了一个十几层的立体蛋糕。
就这样,一座座现代化的、复古的、科幻的小区就建成了,每个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都通过动手感受了小区建成的快乐。
瞧!没有老师的指导干预,孩子们照样玩得很有创意,照样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分析反思:
1. 在自主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在孩子们的建构游戏中,我看到了恐龙、机器人,男孩子开飞机、做警察;女孩子买菜、烧饭、过生日,孩子们扮公主和王子结婚,诸多情节就顺理成章地演绎出来,在孩子们的游戏世界中从来就不缺少创意和方法。我发现当孩子们拥有了真正的自由后,他们的建构游戏变得丰富多彩,甚至出乎意料。原来,放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他们真的可以!
2. 在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游戏期间,几个孩子不时地有矛盾出现,可是,没关系,人就是在解决矛盾中发展的。看着孩子们能把积木玩出这么多的花样,真是自叹不如,而且他们忙而不乱,自己分工明确,安排组织得井井有条。
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玩着:按着自己的意愿,自然地使用材料,自然地交往,自然地选择游戏场地、游戏伙伴、游戏内容……脱离教师的“高控制”“高干预”,孩子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内心的极大满足,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呢?
两次案例观察比较分析:
1. 自发性的游戏能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孩子们是在为自己的游戏而建构。经过两次对《美丽的小区》建构游戏的观察,孩子们使我很受教育,让我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游戏的能力,他们实在是太聪明,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二次建构中从孩子们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自主游戏、想象创造的能力,更看到了孩子们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但创造了建构物,也创造一套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适应游戏开展的规则,在合作的建构游戏中,也学习解决与伙伴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
2. 观察,让我看到孩子们不一样的精彩。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正是老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识别幼儿发展水平的最佳途径。既然游戏是孩子说了算,我们干嘛要多嘴?既然游戏是教师不可控的,我们为什么去控制?我们要做的是看懂游戏,读懂孩子,转变观念,改变行为。
建构游戏的过程,不仅仅是追求单纯建构技能的指导,更有想象创造火花的诱发;既有游戏兴趣的激发,又有自主、协商、合作性等能力的培养;既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坚持性等品质的锻炼,又有爱护建构材料、珍惜构造成果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游戏精神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学前教育里程碑的意义是让教师把眼睛转向幼儿,转向幼儿意味着要观察和了解幼儿,意味着必须把游戏还给幼儿。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游戏专家,是幼儿,而不是教师!
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幼儿,孩子们的建构游戏可以更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