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雯
摘 要 在我国机构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推广的过程中,现行粗放式的预算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建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预算;编制;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会计信息使用者对预算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着手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一、预算的定义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部门预算应该是反映一个部门全部收支状况的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部分,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了原有的以基数为核算基础的方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从预算内容看,收入预算由重拨款转向重自筹收入,支出预算更细化,预算控制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这些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根据单位预算的特点结合财务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为了保证预算依法收支,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其预算管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时间较短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任务下达时间为每年9月,上报财政时间为一个月,整个预算编制过程较短,不能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不能充分预测与详细规划全年收支,也不能对项目支出作必要的调研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财务预算缺乏可信度,使得预算编制质量在初期就不能得到保证。
2.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领导未充分重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少沟通,使预算编制缺乏大量的基础信息,导致各单位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只凭自己的思路来编制预算,这将导致全年预算收支不全面。
3.预算编制方法需要改进部门预算编制遵循零基原则,但是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批复部门难以准确了解申报部门的真正需求,往往只是在今年的基础上提高一定的百分比,甚至没有变化,这从本质上还是采用了原有的基数法,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不利于控制支出规模和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根据部门预算要求,全年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后,无特殊情况发生,是不能随意改动和超预算拨款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不够严格,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人员支出挤占公用支出,经常性支出挤占专项支出,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大量应由基本支出列支的招待费、差旅费,购置办公设备支出等,没有能建立一套自上而下严密且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监督监督机制。
5.缺乏预算考核和监督机制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执行结果既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也未与职工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没有约束力,资源利用效率差。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上来看,其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和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
三、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1.充分安排编制时间。由于每年预算编制时间为下半年,因此预算编制应该提前准备,由于预算牵涉部门多,时间跨度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内是不可能满足大量调查研究、目标预测、论证分析等的需要,因此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是必须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早启动预算编制,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扩大预算编制周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考虑本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
2.合理安排支出项目。按照预算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区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预算编制与部门发展规划相结合。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没有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预算的短期行为。为此,一方面要把预算的编制和单位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在预算编制前,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建立项目库,确保预算项目编制有的放矢。
4.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严格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预算作为一种科学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一定要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产地等详细列报,并编制政府采购目录表。建设性项目和专项支出要递交支出项目申请,并同时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准确地确定预算项目所需资金。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支出申请科室及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地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对政府安排的刚性支出项目必须保证,不留硬缺口。只有这样项目支出预算才不背离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单位的事业发展才有资金支持。
5.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基层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预算项目的变更、取消、追加和调整审批制度,加大对预算执行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实现对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用机制和制度保证预算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6.加强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各基层事业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