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诗佳
终于有了第二个宝宝,你欣喜的同时是否忽视了此时羡慕嫉妒恨的老大?某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曾一个月内接诊了5个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家里新增弟妹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
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100%
我再次怀孕了,6岁的Teresa好奇地看着我的肚子一天天变大,惊喜地发现肚皮居然会动来动去。
“妈妈,我希望她是个妹妹,这样就有人陪我玩了。”Teresa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肚子,说道。
“好啊,以后你就可以带着妹妹去公园,然后啊,她会跟在你屁股后面,一边跑,一边叫着姐姐……姐姐……”
“哇!好想她快点出来哦,我都等不及了!”
“快了快了。可是,妈妈也有点担心唉,如果妹妹出生以后,妈妈忙着照顾妹妹,陪你的时间少了,怎么办呀?”女儿歪着小脑袋想了又想。可能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真的是有些为难了吧。
“有了!到那时候,我就和妈妈一起照顾妹妹,这样就可以有很多时间和妈妈在—起了呀!”
听到这里,我真是又惊又喜。这一招,还是从儿童心理学的专业书里看来的,可女儿咋歪歪脑袋就想出来了呢?看来,千万不能低估了孩子的智慧。
“Teresa,你真俸!知道吗?妹妹出来了,你就是我们家的长女了哦,长女可厉害啦,能帮爸爸妈妈做好多好多事情,你想不想做长女啊?”
“嗯,想。”女儿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还有一件事情,妈妈必须要告诉你。”我坚定地看着女儿的眼睛,“无论以后妈妈照顾妹妹有多忙,有一件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就是妈妈对你的爱永远是百分之百,一丝一毫也不会减少。你一定要记得,好吗?”女儿望着我一脸严肃的样子,郑重地点了点头。
让姐姐找到责任感和快乐
转眼间,Rachel开始牙牙学语了。而Teresa也成了一名小学生。每当她背着书包回到家,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来到妹妹面前,便开始训话:“妹妹,你今天乖不乖啊?”看到妹妹无比崇拜地望着“高大”的姐姐,总让人忍俊不禁。
“哎,姐姐,你不是说长大以后想当老师吗?”我开始套Teresa的话。
“是啊,怎么了?”正在逗妹妹玩的Teresa心不在焉地问。
“我们不需要等到以后啊!你看,现在每天,我们都会在学校里学到很多知识,已经可以做妹妹的小老师了呀!”我故意用“我们”这样的词来和孩子做无缝交流。
别让他被迫接受
等到肚子大到无法掩盖了,才让孩子“被迫接受”。这种回避行为会导致后期爆发时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让他每天至少独享5分钟
趁着照顾小宝宝的间隙,让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哪怕是没有任何打扰的5分钟也行,给他讲个小故事,玩一会儿假装游戏或者躲猫猫。
理解他的情绪
像恶作剧、哭闹或对妈妈不理不睬都是孩子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试图讲什么大道理,给他一个拥抱,让他静一静。
争取他的同情
你可以对老大说:“你知道妈妈一天要给弟弟换多少次尿布吗?我自己都数不清了。”让老大知道,妈妈也不是完全适应新的生活,我们都需要调整。
替他说出不满
你可以替他说出不满的情绪,“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看见我只照顾小宝宝,很生气,很伤心。”
和他一起照顾宝宝
让他找到当哥哥或姐姐的成就感,比如让他帮你拿纸尿裤,和你一起给小宝宝唱催眠曲,让他帮妈妈监督客人,如果客人没洗干净手,就不让他们摸小宝宝的脸。
“好啊好啊!那我教她什么呢?”
“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子要学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妹妹现在的年龄,比较适合看一些图片啊、搭搭积木啊,你愿意教妹妹认识这些图片吗?”说着,我拿出了刚从书店里买来的宝宝图书。
“行,没问题!”
于是,Teresa把教导妹妹当成了一份责任,我很高兴看到她在过程中还能找到乐趣,而我可以腾出手来,忙自己的事情去喽!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Tresa跑来告状:“妹妹刚才抓我的书,万一被她撕坏了,我怎么上课啊!呜……”“嗯,妈妈知道了,学校的书是不可以随便拿来玩的。”听到我这么一说,Teresa感受到了被支持的力量,逐渐止住了哭声。“妈妈相信,如果你耐心地和妹妹解释,她是会明白的。你愿窟试试看吗?”
过了不一会儿,客厅里传来了姐姐的声音,“妹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姐姐的东西,你不可以拿。”我好奇地竖起耳朵,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要玩,要玩。”姐姐的阻拦似乎引起了妹妹的抗议。“啪、啪!”妹妹的小手狠狠地打在了姐姐的身上。
“你干吗打我啊?明明是你不对嘛!”姐姐的声音又带着些许哭腔了。“你再打,我就还手啦!”只听见又是‘啪”的一声,妹妹开始号啕大哭起来。
惨了,这回该不会是妹妹被了了吧?我心里一阵紧。听着外面的一片混乱声,我开始犹豫,是不是要出去协调一下呢?
等一等!再等一等!在房间里强忍着。
没过多久,客厅里便没了动静。
又过了一会儿,传来了妹妹嗲嗲的声音:“姐姐,玩。姐姐,玩。”“好吧,姐姐陪你玩一会儿,再去做功课。”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何不索性偷偷懒,让孩子多些锻炼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