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屏
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高大上的内容,就是与周边的人,与周围的事物的关系,把它理顺了,就是一个温暖的气场,时刻陪着你。
大学毕业到现在为人母的十年时间,我搬了十五次家,在七个城市生活,几乎每年换一个城市,从北京到深圳,从内地城市到北美地区,从拎一个箱子出发到打包二十八个行李箱。生活境遇的各种变迁在很多人看来是劳累不堪,但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在不同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因为我有一项安家秘诀,就是在一个地方住出“邻家感觉”来。
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不外乎就是衣食住行这几样,其中尤以“食”为主。
搬家之前,就在即将要入住的地方寻找像宏状元、和合谷、永和大王这样的连锁中餐小店。这些连锁店干净,有序,无须拿着菜单翻来覆去地选菜,不用等待太久,套餐有主食、主菜还有饮料、配菜,不要看服务员的脸色,菜品也比较稳定。还有肯德基、必胜客等西餐,记住宅急送的电话。
刚安家的半个月都会是忙乱和不堪的,每天要为去哪里填饱肚子发愁、伤神,会让你对新住处的好感度大打折扣。
住下后慢慢找家质量有水准的小店,这样的店不要很大。有一年我们搬家到深圳时,楼下就有个一家三口经营的炖汤馆,不到十张桌子,主营各种炖汤,附带一些卤蛋、鸡腿、鸭腿、猪蹄等小菜。点一个套餐,切成小块的牛腩或鸡块,配点土豆丝和白菜丝,小碟咸菜,一份例汤,不到五分钟,既干净,又家常,像在家里吃饭一样地放松。
除了吃,届家还有一柴米油盐的事情。餐厅、书店、报摊、花店、水果店、蔬菜店、超市、蛋糕店、炖汤馆、卖麻辣烫的——此类种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店,店主的笑容和性情是首位,现在的东西差别不会太大,有个温和的人,才能慢慢地发展友情。
一家家店去实地探访,找那些性格随和、处事大方的店主,时常过去买东西,拉家常,这样有了新鲜的水果总会替你留着,还会帮你选豆腐。便利店的摊主像你妈一样纠正你挑食的毛病,告诉你秋天不能吃太辣。
日用品尽量去家门口或者小区附近的便利店买,也许贵一些,但你可以结识店主。有时能帮你通下水道、修水管,提供钟点工信息。
住下来的半年之内,开始在附近寻找合适的发型师。然后你可以试着告诉他们,你要剪最新一季的梨花头,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发型师会拒绝你的要求,迎合你,并且说这很时尚的,基本不太靠谱。我在江西时两年的时间一直在一家店剪头发,因为他们的8号发型师在我提出想剪个BOBO头的时候告诉我:“你最好的方式是简单地修短一下,然后扎起来,刘海只会让你看起来没精打采。”
和住所附近卖杯碗盘碟、衣服、CD、鲜花、外贸布的所有小店店主交朋友,在第一次买东西的时候就和她们聊天,她们会告诉你很多关于漂亮的小秘密。现在,我还加了她们的微信,虽然不聊天,但每隔几天会看到她们分享的最新一季流行时装。
这些资讯原本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寻找、淘汰和分享,但现在有很多人从她们的切身体会和专业角度无私奉献。
有一家以欧洲美风主打的叫“小资有约”的店,店主曾是个空姐,品位比较独特,我虽然不喜欢也不适合她家的衣服,但买过一个包送人,加了她的微信,时常看到她分享的朋友圈。比如从造型和美学还有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如何穿衣服,都是些非常实用的小妙招。比如上下身同色要显瘦,因为视觉上没有阻碍;把衬衫领口敞开、袖口挽起会显瘦。
有一个化妆品专柜的店员告诉我,为何要选气垫BB霜,因为化妆的海绵蕴含八十万个气孔,每次触碰时,通过海绵充氧泵的作用,带来空气,上妆白净自然、均匀,帮助打造清薄、自然的妆容。
我有位中学同学在上海当医生,我虽然没有在他的城市生活过,但一直保持联系,有什么问题都通过他远程遥控解决。孩子发烧感冒等小问题咨询他如何用药,省却了去医院的麻烦,有时就医前问问他的意见,可以拒绝过度治疗。我妈妈的脚有点关节炎,一直吃药,在武汉生活时,他就建议我们去协和做个微创手术,解决了多年的腿痛问题。
医生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一旦结识了,就要成为通讯录里永不会丢失的朋友,如果不能和他们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尽可能地让他们推荐一些同学和朋友。我们搬家到北京时候,我不小心扭到了腰,痛得无法走路,就是通过同学一位在积水潭医院做药剂师的朋友开了几盒药,同城快递过来,贴上几天后就能下床活动了。
现在很多人邻里之间交往很少,始终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但多用点心,就会发现人的美好之处。在成都时我们的小区门口岗亭有位年轻的保安,整天见人开口问候、微笑行礼,遇到带孩子的人便主动把杆抬起,让推车可以顺利经过。国庆节,他在栏杆上插了一朵鲜花。若遇上雨天,他还会拿个扫把奋力地清扫积水。在这份枯燥的工作里,我总是看到他开心的样子,便时常和他聊天,有时我儿子放了学,他还会邀请他去他的岗亭里玩。不到一尺见方的空间,有台电脑,还有咖啡机,早晨的时候,氤氲的香气袭来,他泡一杯咖啡,朝过往匆匆行走的女生吹口哨。他喜欢值早班,有时也值夜班,他说,这样我可以看到下了班的女孩子。他并不像那些人一样玩手机,有时还拿些书来读。半年后,他升为保安经理。不在岗亭,但每天都会在小区到处走,很快楼道里堆放的杂物和自行车少了,栏杆总是被擦得光亮。见到谁推车,都会去帮忙,用手摁住电梯。后来他当了物业经理。
几年后我们到北京生活时,他已经升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到北大光华学院进修。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曾经门口的保安已经变为生活的朋友。
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高大上的内容,就是与周边的人,与周围的事物的关系,把它理顺了,就是一个温暖的气场,时刻陪着你,把异乡住成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