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成LIU Zhi-cheng
交流启迪灵感 融合铸就创新北林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STUDIO2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刘志成
LIU Zhi-cheng
在新一轮的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共同支撑,教学团队跨专业协作,授课模式多层面开放,构建了不同专业交流与融合的平台,形成了多维度创新的探索机制,为同学们开启了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展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历程,建立了自主学习与创新研究的途径。关键词:园林教育;设计课程;园林设计;开放设计;学科融合
Fund Item: Support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2015(HXKC15050)
针对当前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北林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教学改革,制订了全新的教学计划,尝试形成全新的研究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向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风景园林设计STUDIO2是新课程体系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在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负责人王向荣教授的主持、召集下,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讨,制订了教学方案,希望形成具有开创性与探索性的教学机制,塑造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风景园林师。正如王向荣老师所言:“我们希望通过一门综合的设计课,运用所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们体会到风景园林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从而建立起对专业的全面认识,使他们具有领导一个由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的能力,为他们在未来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
本门课程授课时间为每年春季,授课对象为研究生一年级,共48学时,是我院第一次由跨学科、跨专业的8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多次邀请多个著名设计机构的设计师直接参与常规教学活动,完成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实践领域非常广泛,特别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具备多
修回日期:2016-01-04学科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课题选取了用地规模较大、内容综合的场地,以便同学们能够从多角度研究场地的特征。课题要求学生们以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全面运用城乡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等相关人居环境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场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工程技术与雨洪管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修复与植被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拓展知识领域,多途径展开设计实践,广泛地探索风景园林学科所面临的问题,本课程涵盖范围广,内容多样复杂,是一个综合性强、内容层次丰富的教学活动。
到目前为止,本教学团队已完成了两轮次的教学活动,两次教学内容略有差异。以2015年春季为例,经规划老师提议,课程组教师讨论,课题选址在文化遗产高度聚集、城市用地条件比较复杂的北京三山五园地区。要求同学们完成“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绿道概念性规划与重点地段设计”,规划研究范围为81.33km2,重点设计范围不小于40hm2(具体地块自选)。
规划与设计作业分为现状调研、绿道概念性总体规划、重点地块设计3个阶段完成。鉴于研究的区域涉及内容复杂,现状调研成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前提。调研以分组、分专题工作的方式,从如下角度展开专题研究,包括:现状部分(用地、交通条件、绿地水系、文化遗产、建设强度与建筑风貌)、历史部分(水系演变、园林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任务是从历史演变和综合现状来看,综合分析这一地段的优势与问题,并探讨应如何以风景园林的方式予以解决和改善。
绿道概念性总体规划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结合上一阶段现场调研分析,探讨三山五园地区绿道的选线模式和路径规划,允许对这一地区的绿地、水系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必要的城市建设安排进行调整,以满足进一步保护历史环境、提升景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合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的目的。规划成果包括区域绿道概念性规划总平面图、相关城市建设要素调整规划图、分析图、绿地系统规划图、水系统规划图、慢行系统与服务设施规划图、植被系统规划图等专项规划图。
重点地段设计阶段是在已完成的绿道总体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小于40hm2的地块进行详细设计,形成与规划定位、结构、功能相呼应,满足公共休闲、文化、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同时,选取该设计中涉及的技术专题,如综合服务建筑设计或城市建筑组团、街区设计、植物生态景观营造、雨洪管理或相关生态工程技术等,进行深化设计。成果包括区位及现状分析图、概念阐释图、开放空间设计总平面、设计分析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规划图、建筑单体或组团概念方案、鸟瞰图,节点平面及透视效果、剖面、技术详图或细部构造、设计说明等。
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需要多学科的教师团队与之相匹配,学院领导精心策划,抽调了园林设计教研组、园林历史与理论教研组、城市规划教研组、建筑设计教研组、园林工程教研组和植物景观教研组的八位教师,完成研究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工作(图1)。教师跨专业协作,分别结合各自专业与研究领域,多层面、多视角地对学生的和规划与设计方案给与指导,以不同的专业视角启发、引领学生们向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专业领域前行。使同学们无论在规划与设计思维的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能得到非常全面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是单一专业对场地的思考与评价,而是各学科之间的支撑与合作,专业之间的差异与碰撞所带来的多元的思考与多样选择,从而形成鼓励学生们综合评价、独立思考的教学机制,达到全方位思考、个性化地解决场地问题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跨专业联合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增进了不同专业之间和不同教研组之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的平台,也成为一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规划与设计的相关问题,交流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平台。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需要同学们能够多维度地探索,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独创性的解决方案。
教师的引领是学生们探索与创新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按授课计划,在规划前期,教师分专业分别就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绿道规划3个话题展开主题授课。在设计阶段,各位教师就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生态修复、雨洪管理、植物景观、建筑设计6个专题,深化专业教育,多维度地展开讲解与评述,强调专业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深度的拓展,以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前沿性思考、国内热点问题与社会需求导向,启发学生探索全新的思路与途径,谋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同学们分组进行了现场调研,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展开系统研究。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给予评判和进一步深化完善的建议,全面深化了同学们对于场地的认知,理清了脉络,突出了重点内容。在规划与设计评图过程中,针对三山五园地区的特点,八位教师协同教学,各抒己见,分别以各自的专业领域为基础,深入阐释绿道规划与城市开放空间的核心内容、相关规范与具体要求,畅谈绿道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多维度地启发同学们展开讨论,全面拓展规划与设计思路,引领方向,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性研究氛围。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完成规划与设计任务。各组独立分析,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展开规划与设计,提出个各具特色的规划与设计目标,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内容的方案,各具特色,下面任选其中的4个方案作简要介绍。
作为北京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地段,各小组都将保护该区域的文化遗产作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在所选的方案一中,将绿道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完善三山五园地区皇家园林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通过综合研究文化遗产、生态基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旅游发展和空间特征6个因子,完成三山五园地区的道选线规划,并希望绿道能够进一步发挥传播历史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之目的。该组设计地段选择位于三山五园东西轴线上、紧邻圆明园东门、具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资源的一亩园社区及挂甲屯社区,构建绿廊连接系统,沟通场地周边区域,激活场地内部活力(图2)。
景观生态学已成为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理论,认真掌握与运用这一理论已成为专业基本功。方案二通过学习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系统进行了整合和完善。设计地块选取毗邻颐和园北宫门的青龙桥片区作为节点进行详细设计,以生态修复为主体,以“缝合”为概念,通过整合城市交通系统、构建生态廊桥与生态驳岸,对破碎的生境斑块进行“缝合”,再现青龙桥买卖街商业文化、京西稻田田园风光,实现青龙桥片区历史文化的繁荣、生态格局的健全和游憩功能的完善(图3)。
方案三运用GIS对场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研究确定了适合建设历史资源廊道、休闲游憩廊道、生态保护廊道的点和线,并结合潜力空间,形成绿道概念性规划。所完成的设计以“水融园外园”为概念,精心打造从颐和园西门到香泉环岛的廊道,解决或缓解雨洪、交通拥堵、历史风貌破坏和绿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实现重塑海淀田园水乡风貌、增加绿地复合功能、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之功能(图4)。
方案四则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图5),确立生态型、都市型和文化型3类绿道,以综合评价结果确定需要连接的景观斑块,整合区域特色,形成绿道的规划,希望借助现有的生态资源,形成具有生态优异、文化特征突出、和谐、优美的都市空间。设计选取了京密引水渠和清河夹合成的三角地段作为设计场地,将被市政交通割裂而形成的破碎区域进行整合,挖掘该区域文化元素,打造沿京密引水渠文化展示带,形成具有传承区域文化、生态集雨、休闲活动功能的城市绿道节点。
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多学科融合所确立的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师多学科协作所形成的多元的专业建构是多层面开放教学模式建立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可以不断生长的平台,造就了进一步多途径开放教学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中,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鉴于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要求学生们打破各自为战、独立完成设计作业的方式,以团队的方式开展设计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从而形成了同学们之间敞开心扉,畅谈设计理想、相互交流、多层面探究、共同成长的学习历程,建立了开放的创新交流途径。教学过程强调团队合作,每一个小组成员需要各司其职,不仅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专题或设计内容,更需要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协作,以多学科的视角进行讨论。多学科的交叉互动拓展了学习内容,为学生建立起多层次、多视角的自主研究模式,形成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敞开校门,积极邀请校外设计机构的设计师参加阶段性评图,是开放性的另一种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先后邀请了SWA、AECOM、北林地景、清华同恒规划院、EDSA、北京创新景观等设计机构的著名设计师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参加阶段性评图(图6-8)。他们的到来,使学生们有机会与境内外的著名设计机构与优秀设计师面对面地沟通,讨论设计方案,直接了解成熟设计师对于具体项目的理解、认识、思维逻辑及设计机构的具体需要,拓展设计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且,这种交流也进一步加强了学院各个层面与各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直接促成了学院教师与用人单位直接探讨、谋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他们的建议与思考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教学的场地选择在学研大厦的公共空间内,开放的教学场地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增强学院的学术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更多的学生介入设计教学当中来,提供学习的机会,建立了更为广阔的交往平台。
课程组的教师希望这是一次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高效率教学历程,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强化专业基础,拓展设计思维,同时,进一步深化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为同学们开启一扇通往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大人居环境学科相互融合的大门,启迪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展开规划与设计的历程,建立自主学习与创新研究的途径。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每次学生作品编辑成册。这本学生作品集凝聚着每一位同学的汗水,渗透着每一位参与此次教学活动的教师与设计师的教诲。书中的每一份方案、每一张图纸、每一段文字都是同学们成长历程的见证,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注释:
图1,6-8作者提供,图2由2014级风景园林硕士生STUDIO :何二洁、罗亚文、朱友强、孟宇飞、甘其芳、施晨、施莹、张俞绘制;图3由2014级风景园林硕士生STUDIO:刘加维、吴明豪、王茜、刘童、张琦雅、夏甜、韩冰绘制;图4由2014级风景园林硕士生STUDIO :王博娅、丁小夏、郑慧、张司晗、刘健鹏、郭沁绘制;图5由2014级风景园林硕士生STUDIO :李婉仪、葛韵宇、张芬、胡盛劼、李雅祺、赵欢、邓力文绘制。
Integration Bring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Enlighten Inspiration The LA design studio2 reform practice of school of LA 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In the new round of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al reform, the teaching tea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studio2 is comprised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 an open-ended education process. We attempt to provide a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platform and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to help student begin to design with integrated use of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build an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procedure.
Landscape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Open-ended Education; Integration
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HXKC15050)资助
TU986
A
1673-1530(2016)01-0052-05
10.14085/j.fjyl.2016.01.0052.05
2015-11-15
刘志成/1964年生/男/江苏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设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北京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