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万里?周大茂
编者按:2010年以来,独山县立足全局实施城乡供水、公交、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和城乡区域发展“六个城乡一体化”工程,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农助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城乡供水一体化
措施:2011年9月,独山县在距县城11.2公里之外的甲摆河建设应急工程。2012年初,又建设日供水10万吨的县城供水扩建工程。规划将全县分为北部、中部、中南部、南部四个供水区域进行科学供水,推进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通过招引民资对国企供水体制进行改革,实施供水一张网工程,供水管网向镇、村延伸。
成效:“十二五”时期,共完成水利投资4.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甲摆应急供水工程、谭尧中型水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告别“旱城”历史;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5万人;甲摆、洋蒙、尧弄、打渔河等一批大中型水库正加快规划建设。
城乡公交一体化
措施:按照“南北延伸、东西扩展、无缝连接、分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总体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全面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科学布局城乡公共交通线路,合理设置农村公共交通候车亭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枢纽客运站点,优化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加强公交改革,优化便民服务,进行班线车改革。
成效:已建成通村油(水泥)路119条870公里,比全省提前3年、全国提前5年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成功引进城市公交、出租车上市营运,“的士进城、公交进镇、面的进村”全面覆盖。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直达客运为主干,县际班线客运和城市公共客运为联接,农村客运为节点的通达城乡、互联互通的城乡客运网络。
城乡教育一体化
措施:2011年起实施“科教强县”战略,按照“小学分散、初中集中、高中聚集”布局,实施“三名工程”(名生、名师、名校),推行幼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修建全省第一家县级大学城,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同步发展;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开放式办学。
成效:独山大学城一期完成,目前已入住上万学生;先后与广州大学附属学校、贵阳兴农中学等签署教育发展、联合办学协议,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江苏海安县、南京师范大学等展开教育合作;突破了28年来独山学子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历史”,全县初中、高中教育成绩节节攀高,跻身全州前列。
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
措施:积极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医,对影山、基长、上司、下司、玉水、麻尾六个中心镇卫生院的医疗业务交由独山县医院和中医院托管;加强医务人员、资源配备和管理,结合县区划调整,从社区医院调配部分人员到中心卫生院,保证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业务开展;实行医疗业务和学习“双向制度”,县级两家医院下派专家到所托管医院进行“传、带、教”服务,四所分院轮回选派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实现规范业务技术和诊疗水平。
成效: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实现了群众就近就医的意愿,实现了“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县内留诊率达到86%;全民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计划生育实现“双降”目标。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措施:积极调动金融、通信、广电网络等资源向镇村延伸,推进公共服务网点遍及全县每个村居,实现金融服务“镇镇有”、通信服务“户户通”。扩大金融覆盖面、加强城乡金融网点建设,促进全县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全面统筹发展有线宽带、无线宽带的普及应用,积极推行宽带进村入户的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有线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
成效:目前已建成金融机构6家,全县共有银行服务网点49个,遍及所有乡镇;全县光纤覆盖率达100%,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通了宽带,解决了广大农村通信难、上网难等致富瓶颈问题;启动有线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新建干线280公里,全县原1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全覆盖,新增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000余户,建成乡镇四位一体化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四个,农村电商实现村村有。
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
措施:2013年3月,独山县启动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积极探索“以区为主、区镇合一、融合发展”模式。将产业园区与周边乡镇整合,区立足经济发展,镇重点关注社会发展,区镇融合互动,以区带镇,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率先在全省进行乡(镇)、村、组区划调整,将18个乡(镇)一次性撤并为8个镇,142个村(居)调整为64个,2350个村民组撤并为1093个。
成效:搭建了独山大学城、独山经济开发区、麻尾工业园区、独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长新区、独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独山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等“一城六区”发展平台,打破了原有的地域、人口、资源、审批等限制;在8个镇设行政服务中心、在被撤并乡镇原政府所在地或中心村设22个镇级社区服务中心、在56个行政村(居)“两委”所在地设村社区服务站,在机构设置上基本实现了服务网点全覆盖,编织了“上下联动、层级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三级便民利民服务体系。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4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增长16%;争比进位由全州第9位到2015年在全州非经济强县第3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独山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