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人?刘锐
上下班准时签到,工资比原来翻番,干得好还有额外奖励……职业化管理让村干部一跃成为“全脱产”干部,这是独山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举措。
职业管理不“尴尬”
在中国广大农村,村干部不仅事务多、压力大,而且待遇低,事业上也难有上升空间。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山区多,经济欠发达,基层干部担子重,责任大,工作辛苦,一定要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引导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2013年,独山县实施行政村区域优化调整后,将全县原有的142个行政村(居)调整为64个,全县配置的村(居)干部453人,他们平均年龄4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只占7.6%,选拔干部难、年龄结构大、学历层次低,但是,他们的思路、态度、行为是决定独山县脱贫攻坚战成败的关键。
强化村干部管理,成为摆在独山面前的一道难题。
“行政区划后,村域规模变大,服务人群更多,扶贫任务更重,村干部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与其应享有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相匹配,从而导致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村干部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独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杨正江道出了村干部群体所处的尴尬境地。
2012年,独山县出台了《独山县村常务干部岗位职业化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村干部待遇实行“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报酬”模式。自此,独山县正式迈出了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步伐。
此后3年时间,独山县又出台了一系列试行意见与办法,从各个方面规划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例如,2014年独山县就明确了授予专业村的村常务干部工资待遇参照副科级工资标准执行,2015年又出台文件对村干部行为规范、纪律监督、奖惩制度等多项内容进行明确和补充。
2016年1月,独山县出台《独山县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办法》,正式全面推行全县所有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
一套以“一定”(定职责目标)“三有”(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五化”(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管理规范化、成长持续化、奖惩具体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正式形成。
待遇保障有“奔头”
《独山县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办法》出台后,政治经济待遇有了保障,一些因种种原因有“撂挑子”想法的村干部,也表示要再“大干一番”。
2015年7月,影山镇黄桥村村支书文际培成为独山县村干部中享受到副科级待遇的第一人,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有3704元。
自2016年1月起,独山县村干部的工资改革比之前翻了一番,平均上调到2700元左右(不含考核激励工资)。
“待遇提高了,解决了后顾之忧,现在我们村几个干部心齐、劲足,一有空就讨论发展什么产业或者想着去哪里学习经验,一门心思地‘脱壳、发展‘专业村,不仅鼓了自己的腰包,还‘肥了群众的荷包。”下司镇北盛村支书陆跃奎说。
职业化管理意味着村干部由“兼职”正式转入“专职”,坐班、值班成了必须,“吃住行在村、开展工作在村、服务群众在村、发展产业在村、化解矛盾在村”的“五个在村”全天候服务群众新模式也应运而生。
“职业化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玉水镇玉龙村村支书白廷高感慨到,“以前工资不高,工作量没那么多,压力也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综治稳定这些工作都是难啃的骨头,咱们村干部不好好干,可对不起国家发给咱们的工资。”
“除了经济待遇,更重要的是政治待遇,现在全县每年都会定向从村干部队伍中招考事业人员,以招考方式,实现其身份的转变。”杨正江表示,上升通道的打通,将为以后村干部队伍吸引年轻人增添不少砝码。
增比进位强“干劲”
“以前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都是固定的,又不存在考核。”拥有19年村干经验的玉水镇合力村村支书杨仁纪说出了曾经绝大多数村干部面临的处境。他表示,没有一个系统和明确的规定约束大家,村干部很少有积极性。
由于过去村干部的管理模式是非职业化,在现实中,村干部把村务管理当作副业来做的情况比比皆是。
作为职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2016年,独山在全县村(居)开展了增比进位目标管理考核,对64个村(居)在项目建设、服务群众、经济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进行工作量化,年终进行收官评比,根据评比结果最高奖金达30万元,并且用80%来奖励村干部。
此举一出,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生机与活力,各村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持续攀升,村干部们主动挖掘自身潜力,摒弃慢作为、不作为,争有为、争有位。
“今年我们村将要努力实现‘211发展目标,‘211即发展中药材种植2000亩以上、线椒和生姜1000亩以上、发展烤烟种植1000亩以上。增比进位既给了我们动力也给了我们压力,我们村干部现在是全身心投入到村经济建设中来。”麻尾镇新董村村支书王廷刚在麻尾镇全体干部大会上主动亮剑,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的。
专家点评
伍小涛
贵州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
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时下,村级党组织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素质不高,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等,甚至一些村党组织“老龄化”、“空壳化”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独山县立足本县实际,从队伍建设入手,实行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无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重大创新。
首先,化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相当地存在着村(居)干部待遇低,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情况。独山县提高村(居)干部的待遇,激发了村干部干事的热情和激情,同时,通过能者上庸者下和一系列考核措施,优化了村级党组织结构。
其次,化无偿为有偿。独山县通过奖惩机制鼓励村(居)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从经济上保障了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最后,独山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对贵州乃至全国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普适性。当前我国正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独山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