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心里的镜子

2016-09-30 07:58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三害司马氏养活

佚名

《世说新语》中记载,西晋时,有一个叫周处的人,年少时横行乡里,与山中虎、水中蛟并称三害。有人劝说他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余一。他杀死虎后,入水斩蛟,几日不回。乡人以为他已死,正敲锣打鼓欢庆,他回来了。这时他才省悟,明白自己以往是多么荒唐。于是立志改过,征战沙场,最终成为忠臣孝子,名扬四海。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不做错事、不说错话,唯有以耻为镜,看到自己的不足,勇敢面对,才能不断上进。

不同的人,镜子的高低不一样。有的人被绳之以法才对镜知耻,有的人以高尚者为镜而知耻,还有一些人,心中始终悬着一面道德之镜,时时揽镜自照,一动私念,便感羞愧,偶有过错,便自责不已,甚至不算是过错的事,也深为羞愧。

东晋明帝司马绍,有一次向大臣询问司马氏得天下的原因。当听到司马氏当初是如何诛夷士族,树立亲信,杀曹爽夺天下之事时,以手覆面,伏在床上,惭愧不已:“如果真是这样,国运如何能长久啊!”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有一次,他看到田里绿油油的庄稼不认识,问是什么草,左右答是稻,简文帝面红耳赤。回来后,三天不敢见人,说:“哪有靠稻米养活着,却不认识禾苗的人啊!”或许他还联想到靠百姓养活却不识百姓疾苦,这实在是一种羞愧。

这两位皇帝:一个为先人的不仁不义而耻,不强辩,不粉饰;一个为自己的无知浅薄而愧。虽然他们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历史评价不低,这与他们的知耻应当有很大关系。

常以人为镜、以史为镜,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活得有尊严,有气节。在知耻者的心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莫让别人拿镜子照你,要主动在心里为自己装一面道德之镜,时时拂拭,莫使染尘埃。

【哲理思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有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美丽,不惜伤害身体改变自己的容貌;有的商人为了盈利,不惜违背诚信道德昧心经营。或许在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的当下,人们更需要的是一面明亮的“心镜”,独处的时候时常照一照,迷茫的时候记得擦一擦。

【适用话题】

慎独;自省;心灵的警钟……

猜你喜欢
三害司马氏养活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论司马氏对曹髦之死的应对
—— 兼论葬仪之议中的刘贺记忆
下乡养儿:坝上的养活教育
养活教育
周处勇除“三害”(下)
周处勇除“三害”(上)
浅析东晋门阀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