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让座,孩子如何应对?

2016-09-29 22:55综文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交车乘客道德

综文

近日,在湖南岳阳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生病的女孩因为没有给老人让座,遭到车上乘客的指责,不得不提前下车。这一幕刚好被同车的记者看到,遂跟着女孩下车。经询问后得知,这名女孩是市里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因身体不舒服怀疑自己得了阑尾炎,在医生的建议下空腹前往医院拍片确诊。她委屈地表示:“让座是一种美德,但难道不让座就成了坏人?”(4月15日〓红网)

近年来,逼人让座事件屡见不鲜,所引发的争议也从未停息。

逼迫他人让座,根源在哪里

逼人让座,尤其是逼学生、年轻人等群体让座,总会不时占据媒体版面。网上一搜,类似新闻不在少数。

2015年7月1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辆挤满乘客的64路公交车上,一名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7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其扇了一耳光,后被其他乘客劝开。

2015年8月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快速公交1号线上,一名自称是老师的女乘客逼迫一名小学生让座,引发车上众多乘客不满。该女乘客还与该学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

2015年12月3日,在江苏省如皋市258路公交车上,一名老人因为小学生让座迟了,便骂骂咧咧一路,甚至连周围劝解的乘客也被骂。

……

应该说,尊老爱幼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的一种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这种道德境界的体现。道德约束是自治的也是相互的,古代先贤不仅提出了人要遵守道德,还提出了道德约束的原则和标准,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逼人让座的行为呢?

尽管我们的文化中既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也体现了牺牲自我的精神,但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甚于对法律力量的恐惧。在强调集体、奉献等价值观念的社会中,道德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于是,只要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就能强迫他人去做道德高尚的事情,如果他人不愿做,就会面临“道德审判”,这正是“道德绑架”容易得手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传统文化背景,某些人自认为手里握着“道德利器”,占据着“道德制高点”,便“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人道德高尚,从而达到利己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而且如果这样的行为做得过火,极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人有两项基本权利,即选择的权利和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的权利。强迫公民履行某项道德义务,其实已经剥夺了公民的选择权利。道德行为值得大力提倡,但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去要求他人高尚。在一个法治社会中,首先要维护公民权利,其次才是道德。没有权利保障作为基础,社会道德只能是一句空话。尊重他人的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道德。

江苏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余成虎认为,道德问题实际上可能引发法律问题或者转化为法律问题。就公共汽车上的座位设计和制度安排而言,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士设立专座,一般情况下,普通公民不得占据这些座位,否则就是违法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此一来,一个社会公德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法律问题,长此以往,就能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时事评论员张利军指出,对于“道德绑架”现象,社会舆论要加以引导,要分清道德问题与非道德问题。对于道德问题,可借助舆论工具来明辨是非,通过思想教化来改进认识;对于非道德问题,则要从法律、制度和各种软硬件措施上找根源、堵漏洞,想办法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要分清楚“品德高尚”“守法守德”与“缺德失德”的界线,对缺德失德行为要批评,对遵守公德行为应肯定。对于品德高尚的行为,能做到的要褒扬,没做到的也不应指责,标准过高,强加于人,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抵触。

著名教育学者、杂文家吴非撰文写道:“我的老年朋友曾说,他的孙子上小学时就经常给人让座,到了高中更别想有座位了。他疼孙子。我想,如果他把全市中小学生都当作他的孙子,他也许不会难为他们让座。同样,如果所有的中学生都把白发老人当自己的爷爷,也就不至于有那张‘现眼的照片了(注:指的是7名中学生在公车上不给老人让座的照片)。于是我们的问题又变得简单了。”

在国外一些国家,例如日本,年轻人一般不给老人让座,因为很多老人感觉自己身体还硬朗,给他们让座是认为他(她)已经老了,反而是一种不尊重。因此,在日本的地铁或公车上,常常能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站着,一旁的年轻人无动于衷。

说到底,还是社会观念问题。老年人和年轻人若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事情也就没有这么复杂了。

被逼让座,孩子如何应对

教育孩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常常忽略一个问题,即我们教会了孩子如何讲道德,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应对“不道德”,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从大方向来讲,诚然需要从制度、法律、舆论等方面遏制“道德绑架”行为的发生,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孩子当前就在公车上遇到了被逼让座的行为,又该如何应对呢?

当然,要避免出现被逼让座的尴尬,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孩子主动让座,这也是培养孩子高尚道德的重要内容。可是,问题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曾有学生埋怨,他们在公交车上基本没有坐的权利,经常感到“坐着的压力”。还有学生说,生了病在车上也不敢坐,有些身体还很硬朗的老人(往往也只有五六十岁),一上公交车就盯住中小学生,使他们感到委曲。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在公交车上见到有位子也不坐,反正迟早是要站起来的。

于是便有学生问,当自己身体不舒服或很累时,在公车上该不该让座?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的回答有时会大相径庭。学校或许会教育学生,行善不需要给自己找理由,再苦再累也要尊敬老人;家长心疼孩子,或许不支持孩子让座,因为孩子的身体也很重要。对此,有网友给出一些很实在的办法,如面对站在旁边的老人,告知自己不便让座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理解。

对于已经出现被逼让座的情况,如被掌掴、被强行从座位上拉起来、被辱骂等,学生们又怎么办?说实话,出现这样的现象,已经属于社会问题了,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共同解决。学校、家长要提醒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全,必须马上向周围人求助或报警,事后还应该及时报告给老师、家长。老师、家长及时进行引导,消除此类事件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学校专门组织了主题班会、话题调查、心理讲座等,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举措。

教育既要关注大问题,也要关注小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既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又要教会学生保护自己,这是当前学校亟需做好的一项工作。

(参考南海网、找法网、新浪博客、都市快报等)

(责编〓欧金昌)

猜你喜欢
公交车乘客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你们认识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最牛乘客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城里的公交车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