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2016-09-29 03:04于舒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测评胜任力模型辅导员

于舒

摘 要 以辽宁省15所高职院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胜任力冰山模型理论,采用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包括四个维度:职业态度、个人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并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等级考核测评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测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63-03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工作群体,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能否选拔素质能力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担任此项工作,能否对其持续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能力培训,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评定辽宁省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结构和水平为研究基础,架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等级考核测评指标体系。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

参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以胜任力冰山模型要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通用胜任力要素设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要素。一般来讲,通用胜任力要素包含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六大方面内容,展开包括20余项子要素,对于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来说并不完全适用。针对辅导员工作特点,采取座谈、电话访谈的形式请主管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提出辅导员职业胜任力关键词8~10个,分类汇总成辅导员职业胜任力要素词典。抽取高频显示词条,排位前60%的词条形成胜任力模型要素汇总,该要素内含有学历、资历、资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专业能力等板块,将模型要素词条分四层等级,有助于能力考核层次区分。

对2014年教育部表彰的31名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初步的考核论证,同时选取在岗辅导员进行访谈实测。辅导员的选取分为两组,分别是绩优组与绩平组,绩优组的选取依据为近三年受评为系院级、校级优秀辅导员,以此为标准在省内6所高职院校选取12名辅导员,为避免个人提前定位影响测评结果,课题组采取“双盲访谈”形式。初步建立可以实际应用的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雏形,将其转换为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重要因子筛选,调查问卷人员为与辅导员工作范围相关者,即学校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共分为三类调查问卷,差异性体现在填写问卷人员的身份、年龄、学历等显性因素,重点调查内容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专业能力要素。

问卷发出1000份,收回989份,有效问卷974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中,三类人员因素数据交叉频率最高因素为学生的活动管理,最低因素为遭遇挫折的恢复能力。将各类要素最高值取平均频率数,以平均频率数测出超出平均线因素为学生的活动管理、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运用多种方式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各类要素中间值取平均频率数,以平均频率数测出超出平均线因素为后勤服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行业动态的掌握。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大部分的管理部门、学生包括辅导员自身,都认为对学生日常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相对重要,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学生更加需要辅导员的指引。数据报告见表1。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模型中包括职业态度、个人素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四类共16个子因素内容,具体模型见图1。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应用

根据区别胜任力模型原理,本课题应用胜任力模型设计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等级考核测评指标体系。见表2。

本测评指标体系有四个维度,16个考核因素,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能力等级。考核结果在优秀等级者,即视为能够胜任辅导员工作岗位;考核结果在合格等级者,需要加强日常的工作责任心,要加强培训力度;考核结果在不合格等级者,则视为不能胜任辅导员岗位,需要加强培训及复核或者考虑岗位调整。

本测评指标体系在3所高职院校应用过程中考核实验效果表明其信度、效度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可以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考核中。在模型应用过程中,课题组也对目前的省内高职院校辅导员状况有了大致了解,就本模型因素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与目前的准入机制及培训培养计划并不完全适合,对学生的有力引导和极强的责任心是辅导员胜任力的核心,对大局的认知和政策的理解、执行与推动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实际问题的解决则是职业胜任力的有力表现。目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低;理论能力高,实践能力差;管理能力强,政治教育水平弱。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式:以高职院校职业胜任力模型为基本工具,更加深入地了解高职辅导员的特征,及时发现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准入机制上进行适当调整,不纯粹以专业和学历来选拔用人,提高岗位特征及道德素质的评价权重。加强辅导员培训的专业指向性和有效性,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多样性的培训计划体系,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进而大幅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生管理、思想品德修养、责任感、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吕云超.基于“冰山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5):4-7.

[2]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太原:山西大学,2004.

[3]曹继军.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N].光明日报,2006-01-16.

[4]张治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J].人民论坛,2009(17):76-79.

[5]霍晓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标准与开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Abstract This study constructe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model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by regarding the counselors of 1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competency iceberg model. The model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that are professional attitudes, personal qualiti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level. And the grade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has been establish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 competency model;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Author Yu Shu, lecturer of Liaoning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110122 )

猜你喜欢
测评胜任力模型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