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月
“创新必须以花费非常的代价为前提,但是,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成果带来如此大的社会效益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朱志平,2013年加入九三学社,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溧水区政协常委,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12年初入选首批“南京市科技创业家”,2012年底入选首批“江苏省科技企业家”,2014你去年底入选首批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连续两年被九三学社南京市委评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毅然辞职,开启创业人生
朱志平曾经是一家大型国营企业技术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但这家国营企业改制后,一些产品开发方面的决策明显滞后于市场,朱志平心中的那些创新方案难以实施,这让作为第三大股东之一的他陷入了迷惘。朱志平认为,制冷技术有很多新的应用领域,像环保、太阳能等应用方面的,有许多充满魅力的研究课题,同时更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他觉得时间不能等,于是和销售部门另二位同事一道辞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因为是主动从公司走出来的,所以在索回股份权益的问题上阻挠重重,最后也没有按照企业净资产折算获得股份资金,得到的是低于股份数额的资金,致使他一个人就损失数百万元。但他并不后悔,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会有舍弃。
“我不适合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平淡生活。”朱志平说,他是从事技术研发的,想出来从事创新的研究领域,“不管成功与否,都要试一试”。当2007年国家刚刚颁布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商机,毅然将公司的研发实力全部押注在冷凝式油气回收机组重大项目开发上,希望利用低温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从气态到液态的直接变换,减少汽油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而当时国内普遍采用吸附式油气回收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的问题。
创业最重要的就是目标的确定,他们为自己的选择倍感自豪。一群怀揣梦想的科技精英雷厉风行,2008年底在溧水购置土地,2009年建造标准厂房和研发楼,2010年开始投产,目前油气回收机组的销量已经达到全国第二,油气回收率为全国第一。随着项目的落地,将汽油储运、装卸过程中跑掉的油气及时“抓”回来,不仅“抓”出了环境效益,更“抓”回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业之路充满荆棘,甚至可能头破血流,但是我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而且自己的很多想法可以很快付诸实施。”朱志平说。
攻坚克难,追求科技创新
对于一个创新型民营企业来说,没有技术创新的先行就不可能有企业的生存。朱志平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他首先带领研发人员努力在技术创新上攻坚克难。
多少年来,作为科技工作者,朱志平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参与重大方案的设计、评审,并亲自到试验现场和有关人员一道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项目进行检查。在油气回收样机研发过程中,他带领研发人员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车间现场,24小时不停地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试验数据。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解决润滑油的回油问题,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难题。按照原理,润滑油应该只在压缩机内部运行,但它经常会随着制冷剂一块跑到制冷系统中,这不仅降低了制冷系统的传热效率,还直接影响压缩机的可靠运行。“当时我们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用尽了,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大家一度感到非常沮丧。”朱志平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跨行业寻求帮助,最终在精细化工领域找到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才得以破解这一难题。
朱志平已经获得包括10项发明专利在内的78项国家专利证书,主持起草国家标准两项,主持起草行业标准4项,获得省级、部级、军队等科技进步奖7个,承担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8个,是省“333人才”和省“六大人才高峰” 培养对象,还是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去年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二届“紫金科创”十大先锋人物。
“注重科研的投入,在研发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花大力气,加强企业‘三站三中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靠加大投入来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朱志平如是说。
身为东南大学产业教授的朱志平,一贯注重产学研合作,公司与东南大学合作,在厂区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大型油气回收机组试验室,建有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公司投产3年就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5年获江苏省著名商标,2014年还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南京市优秀民营企业”。
朱志平说:“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公司独家起草的《冷凝式油气回收机组行业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作为第二起草单位起草的国家标准也已进入报批稿阶段。作为油气回收行业的引领者,他们又将眼光瞄准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公司正在引进高端人才,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子、制药、光伏、石油或天然气开采等行业的挥发性工业废气回收设备,信心满满,立志为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障做出更大贡献。
“创新必须以花费非常的代价为前提,但是,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成果带来如此大的社会效益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朱志平说。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朱志平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社员,他在全力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企业,经常抽出时间去调查了解一些企业的发展情况,注重走访、调研,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问题认真思考,了解其他企业存在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紧扣党政中心工作,站在区域整体发展的高度,超前思考,使选题更具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几年来汇总后形成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企业两化融合、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支持民营总创空间等方面的十几个提案,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点回复,提案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
他把积极参加政协和人大组织开展的各种会议以及各项视察、调研、民主评议活动,当做自己履行民主党派职能的必修课,他说:“这些都是自己开阔视野、加强与政府行政部门沟通、整合资源的大平台,只有踊跃参加才能更好地建言献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朱志平曾说“民主党派人士更应该热心公益”。2012年以来他先后5次利用科协或科创家平台在区内和区外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方面的讲座;利用民营科协沙龙辅导区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站三中心”建设以及各类科技、发改、经信、人才等项目的申报;作为科普专家在科协网站为广大网民答疑解惑。
他经常倡议身边的人群参与公益活动,在“千企帮千户”活动中,公司每年都拿出数万元资助孤寡老人或困难家庭,并资助新区小学的40名外来务工子弟安心学习。去年还响应社省委号召到贵州偏远山区参加助学活动。 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朱志平先后到永阳街道新区小学、东庐中学、社区教育中心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给贫困学生送去10万元助学款。近几年来,朱志平积极参加千企帮千户活动,通过多种渠道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共计捐款60多万元。
朱志平站起来望着远处一排旗帜,面带微笑地说:“我们公司还处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与许多企业大佬相比贡献微薄,政府却给了我们很高的政治待遇和荣誉,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我定当尽心尽力尽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多做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政协副巡视员、九三学社南京市溧水支社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