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娟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课的开设,尤其在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农村小学生美术课现状
农村学校全面教育的成效仍然较低,音体美学科的教育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师资的不足,专业美术教师缺乏,在岗美术课的教师基础知识尚差;学生们的兴趣不高,在校也有小学生反映说他们从来没学过美术,到高年级突然让他们画画,都觉得很生疏;还有一方面是家长不太支持。在农村小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拥有一套画具的,画具比较贵,家长不太愿意出钱,也会有家长认为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语文、数学这些“主科”抓好就行了。
笔者教的是四年级美术,里面就有几堂手工制作的课程。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对美术课貌似不感兴趣,画画、手工制作都觉得很难,动不了手的感觉。通过一番了解之后,只有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行。
二、调动农村小学生美术手工课兴趣及能力的对策
1.从学生的爱好入手。在美术课堂中笔者慢慢地尝试着加入一些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首先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剪纸开始尝试,但不是传统的剪纸艺术,而是贴近小学生的兴趣,剪一些小动物的形象。但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们从来都没见过人剪纸,更不清楚怎么剪。经过几天的准备时间,首先,让学生们准备工具和材料:剪刀和彩色卡纸,这些准备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材料也很实惠,因此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其中先学习剪简单的图形,然后学习剪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小动物的形象,如:小兔子、小狗等。
2.丰富手工课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学习手工,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热情突然增高了许多,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不少。由于自己对美术教学有热情,常常准备很多自己剪的一些小动物以故事的形式粘贴成画,供学生们欣赏。之后又加了些画图的内容,因为在剪纸当中,是必须先进行画图的,只有画好图之后,才能剪出好的形象作品。通过这次的尝试,自己收获颇多,当然更能看出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及兴趣是真的提高了。
3.充分挖掘农村现有资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是学生自身比较感兴趣的想竭力模仿或创造的东西。实际上农村小学生的视觉范围要比城市小学生的视觉范围广阔,如:山永远是绿的,水永远是清的,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也是很容易接触到的,他们所接触到的也是大自然中美妙的一切,老师要多鼓励、激发学生把看到的使用各种表现手段表现或是塑造出来。在培养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中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并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手工制作的提高在于能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样的东西,引领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流程、不同的制作方法,充分感受手工和美术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新鲜感。
美术教育是培养和建立小学生对美的需求,加深对于美的表现和区别,为此小学生的手工制作课程是直观培养他们对艺术需求和欣赏的手段,更是农村小学生提高和培养美术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捷径。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农村美术教育的新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来推动山区学校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屏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