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话课本五编”管窥唐通事的汉语教育

2016-09-29 06:47蒋春红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摘 要:日本江户时代的唐通事为中日贸易和商务交流服务,他们学习汉语使用的教科书多以写本形式存在。本文以“唐话课本五编”的写本文献为研究对象,考察唐通事汉语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汉语教育的具体实态。

关键词:唐通事 汉语教育 唐话课本

一、引言

日本江户时代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长崎一地与中国及荷兰进行贸易。因而在长崎,为中日贸易和商务交流而服务的唐通事应运而生,从1604年冯六被任命为唐通事开始①,直到1867年唐通事制度被废止,这一制度共存在了263年。唐通事主要从事翻译和日常管理工作,他们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当地商务汉语教学的发展。

在江户和明治时期,不仅是唐通事要学习汉语,其他人也有学习汉语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大量专门的汉语教科书和工具书。这些教科书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汉语教学和汉语的风貌,也给今天的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近年来,国内外对这一时期汉语教科书的整理和研究比较多。教科书整理方面,在日本有六角恒广的《中国语教本类集成》(不二出版,1991年);在中国,张美兰主编的《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汇刊》(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收录50多种汉语教科书;李无未主编的《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江户明治编,中华书局,2015年)收录江户至明治末期汉语教科书及工具书文献134种。研究方面,六角恒广的《近代日本の中国語教育》(1984)、《中国語教育史の研究》(1988)、《中国語教育史論考》(1989)、《中国語教学書誌》(1994)等是较早的专门研究。

在这些教科书中,江户时代长崎出身的汉语教育家冈岛冠山编的汉语教材“唐话五种”(《唐话纂要》《唐译便览》《唐语便用》《唐音雅俗语类》《经学字海便览》)向来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冈岛冠山名气大,更重要的是这套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性强,包罗万象,注重口语和实用,确实在早期的汉语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国内关于这套教材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如鲁宝元、吴丽君编《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外研社,2009年)一书收录了多篇论文,对这套教材进行了细致分析;闻广益《商务汉语教育的早期实践——谈日本江户时代唐通事教育的一大特点》(《人文丛刊》第七辑,2012年)对“唐话五种”的商务汉语教育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美兰《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纂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2期)也有相关内容涉及到这套教材。

“唐话五种”作为汉语教材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过这套教材并非专门为唐通事而编写,关于这一点也早有定论。冈岛冠山做过译士,也曾在各地教授汉语,却因为嫌弃唐通事职位不高,没有专门从事过唐通事②。在《唐话纂要》编纂出版期间,冈岛冠山是荻生徂徕组织的译社的讲师,“因此可以说冈岛冠山这套教本,并不是专门为唐通事编写的,而是为江户时代初期,各界汉语学习者编写的,当然其中也包括唐通事。从教本的内容和难度看,不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而是具有基本汉语水平的人。”③除《唐话纂要》之外的其他四种汉语教材也是如此。

唐通事汉语教育所使用的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实态究竟是怎样的呢?关于这一点,学者们通常引用武藤长平著《西南文运史论》中的一段话:

唐通事最初为学习发音用唐音读《三字经》《大学》《论语》《孟子》《诗经》等,之后开始语言的初步学习,即学习“恭喜、多谢、请坐”等短的二字句,熟悉了“好得紧、不晓得、吃茶去”等三字话之后,进一步学习四字以上的长短话,其教科书是《译词长短话》五册,然后是《译家必备》四册、《养儿子》一册、《三折肱》一册、《医家摘要》一册、《二才子》二册、《琼浦佳话》四册等唐通事编辑的写本。毕业后以唐本《今古奇观》《三国志》《水浒传》《西厢记》等为师进一步学习,自学《福惠全书》《资治新书》《红楼梦》《金瓶梅》等,有困难之处询问老师,这就是普通的顺序。④

这段话让我们了解了唐通事汉语学习的基本顺序和使用的教材。这段话里说到学习发音之后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唐通事编辑的写本,而这些写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使用呢?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藏有一个唐话教材的写本,这个写本将《小孩儿》《长短话》《请客人》《小学生》《闹里闹》五编缀为一册,现已由奥村佳代子将其整理出版,并附了影印本。原写本并没有题目,奥村佳代子将其命名为“唐话课本五编”,这套写本也没有标点句读或任何拼读符号。在这五编中,《小孩儿》《闹里闹》作为单篇汉语教材曾在别处出现过(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就藏有这两篇教材),不过将五编缀为一册的情况却是前所少有。因此这个写本不但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让我们得以窥见唐通事汉语教育的实况。

二、关于教学对象和教育目的

上述武藤长平关于唐通事汉语学习的一段话中,没有提到“唐话课本五编”中的任何一种。不过同一本书中,关于萨摩藩(鹿儿岛)唐通事的唐话学习,却有这样的描述:

作为教科书是习读《二字话》《三字话》《长短话》《小学生》《请客人》《要紧话》《苦恼子》《译家必备》《琼浦通》《三才子》《三折肱》《养儿子》《闹里闹》等,以《小说精言》《小说奇言》《三国志》《今古奇观》《唐话试考》等毕业,这是常例。其中《二字话》《三字话》《长短话》《请客人》《苦恼子》等据说是在鹿儿岛藩刊行的。⑤

这段话里面提到了《长短话》《小学生》《请客人》《闹里闹》等课本,也说到《长短话》《请客人》是在鹿儿岛藩刊行。这是否能说明“唐话课本五编”只是在鹿儿岛刊行使用呢?好像还不能这么说。因为从课文内容来看,四编中有三编都提到了长崎,如:“再若是风一转,还下雨,满长崎都扫光了,家伙都搬到山上去了。”(《长短话》,第32页)⑥“尊寓在何处?尚未曾奉拜,小寓暂借在肥前(肥前主要指今天的长崎和佐贺)会馆中,怎敢劳动台驾?”(《长短话》,第32页)“十年受尽灯前苦,一举成名声满崎。”(《小学生》,第44页)“说话的,为何只管讲贼人的话。因为要讲的崎野人们放火的这一段话文,先说这话做个入港。当初长崎繁华的时节,人家守着本分。”(《闹里闹》,第45页)因此,恐怕这些教材主要还是为长崎的唐通事编写的。

那么,这些教材的具体教学对象都是些什么人呢?让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小孩儿》一篇主要是讲学堂的规矩,用的全是先生训诫学生的口吻,里面列举了小孩子种种不学好、胡闹的情景,苦口婆心地说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并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要求,而且列了奖罚标准。从内容看应该是开学第一课,它的开篇这样说道:

我和你说,你们大大小小到我这里来读书,先不先有了三件不是的事情,等我分说一番。把你知道。你们须要牢牢地记在肚里,不要忘记。原来人家幼年间到学堂读书,不是学个不正经,要是学好的意思了。难道做爹娘的叫你特特送来学个不长俊不成?我这里就是学堂,一个礼貌之地了,不是花哄的所在了。你既然晓得我这里是学堂,因该正经些,不该乱七八造,只管放肆。”(《小孩儿》第20页)

从“大大小小”“我这里就是学堂”来看,这个地方应该是专门教授汉语的学堂,而且学生人数应该不只一个,年龄也不一样,从后面列举的学生们种种淘气、调皮捣蛋的情形来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文里也提到:“还有大汉子把曲本《西厢》这等的闲书带过来,放在身边假做读书,低低儿唱曲子,把一个学堂当作戏台。”(《小孩儿》,第22页)“我听你们的说话竟不分贵贱,蛮七蛮八,粗糙得紧。大的对小的讲也不是了,小的对大的讲也不是了。”(《小孩儿》,第23页)这里的“大汉子”“大的对小的”“小的对大的”都说明学生年龄有大有小,而且可能有的年龄差距还不小。

老师教授汉语是从零起点开始还是教已经有汉语基础的学生?从《小孩儿》中老师的训诫来看,应该是从零起点教起的:

你既做了我的学生,要晓得我的恩。我说的恩在那里呢?一个蒙蒙胧胧一字不识的小孩儿,千辛万苦指点你,方才字也识得出,书也念得下,后来肚里大通,做了职事,一年收多少俸禄,又不少吃,又不少穿,快快活活过日子。究起这个根本来,亏我好几年用心教导你……(《小孩儿》第27页)

上面这段话表明先生可能是从发蒙就开始教起,而且一教“好几年”。当然,老师说上面这段话固然是希望学生知道自己的恩情。不过,对老师来说,更希望学生长进、有出息,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报恩。

只有一件事情,依我的说话。那个就在我身上算得大大报恩了。一来守规矩,做人要正经;二来发狠肯读,当心学话。你若做人忠厚,不学不长俊,肚里太通,唐话也会讲,明日出头的时节,不但你一个人体面,连我的名声也惹得大起来,这个就是报我的恩了。(《小孩儿》第28页)

“唐话课本五编”的第二部分是《长短话》。冈岛冠山《唐话纂要》中有“长短话”,《唐语便用》中有“长短话”,《唐音雅俗语类》中也有“长短雅语”部分,但这些内容都与“唐话课本五编”中的“长短话”不同,可见“长短话”只是一种体例。在冈岛冠山的时代,为区别于“二字话”“三字话”“四字话”等整齐的编排,将长短不齐的对话命名为“长短话”,以后就沿用此种体例。

《长短话》的教学对象都是谁呢?课文里有这样的对话:“老兄到唐馆里去值日么?”“不敢,年纪还幼少,不曾去值日。”(《长短话》,第31页)又有“我们读书要紧,这些戏文、闲花,都不在心头。”(《长短话》第33页)从这些内容推断,《长短话》的教学对象也许是15岁以下的唐通事子弟。因为大约从15岁开始,这些子弟们就要去唐馆中做见习通事,又说“不曾去值日”,所以大约是小于15岁的学生。

在长崎进行贸易的中国人一般都集中居住在称为“唐人屋敷”的地方,因此,去拜访当地居住的中国人、进行日常的应酬交际也是唐通事的职责之一。《请客人》的内容就是主人与客人之间劝酒的情形以及就饮酒与喝茶的话题发表一些对世事的看法和议论。从开头的寒暄来看,似乎是成年人之间的对话:

“尊翁大人多多纳福。”

“多谢。家严都平安。”

“老翁先生健得很。尊夫人一向都好么?”

“多谢。贱门都好。”

“令郎读书用工,聪明得很。”

“小儿笨得很,只要懒惰,不能进学。”

“令爱及笄了?”

“小女年长了。”

“好好,两位都伶俐。”(《请客人》第36页)

《小学生》与《小孩儿》性质有些类似,也是劝学的内容,甚至许多句子都比较类似,如“原来人家年纪小小的时候,到学堂里去,读书写字都要学好的意思。难道做父母的特特送来学个不长俊不成?若是学会了的时候,父母的体面不消说,连我先生的也多少光辉了。都说,某人是某先生的学生,先生教导的好,所以他也学得好,肚里大通,唐话也会。人家称赞他,便说先生的好。”(《小学生》,第41页)另外,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小孩儿》有“麻雀是含环报恩,乌鸦是反哺报恩”这样的话,而关西大学图书馆的《小孩儿》中没有这句话,但这句话却出现在关西大学图书馆的《小学生》里,由此是否可以推测《小孩儿》和《小学生》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呢?《小学生》是先生与学生的对话体,而且从内容和说话语气、口吻来看,里面的学生比《小孩儿》成熟许多,所以《小学生》是比《小孩儿》更高阶段的教材。

《闹里闹》由三个话本故事组成,这也是较高阶段的教材。

关于教育的目的,对于使用这些课本的人来说,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成为唐通事。从历史上看,由于唐通事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所以通事家的子弟成为唐通事的可能性最大。颍川君平的《译司统谱》(1897)、宫田安的《唐通事家系考》(1979)考证了唐通事的家族情况,基本上都是家族传承。教材的内容也反映了教学目的,如:“晚生们生在通事家,不学书本,不讲唐话,那里做得职事,衣饭从那里来?怎能够养父母?”(《小学生》第42页)“通事家的儿子,讲话、读书、写字、学做诗文,第一本等,不得不学。你学成了,做了职事,唐话也会讲,肚里也明白,意识运气转头,做了大通事。那时候,吃着好,穿着好,丰衣足食,养着父母。”(《小学生》第42页)

三、关于汉语教学情况

关于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就是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课文里也透露出一些信息。

“我不是生在唐山的。”(《小孩儿》第26页)

“我说的唐话,虽不如唐人口气,不过杜谩撰而已,但是不是讲假话一样不三不四的,算作一个唐话,可以做得准了。”(《小孩儿》第25页)

“我老自又没有才德,满口放屁,此身之外,没有什么想头。可惜我郑先生的唐话,一世埋没了,没人提起。目今做先生教授学生的唐话,都是郑先生的偷来教导他,所以口气教法天差地远。”(《小学生》第43页)

“我的唐话虽不如唐人的口气,郑先生的教法,学得饱在肚里,你若依我的教法学得好了,就是郑先生的门生了。”(《小学生》第43页)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基本断定,进行汉语教学的是生长在日本的中国人,有可能就是唐通事的后代。

关于学习方法,从课文透露的信息来看,仍然以老师教授、学生背诵为主。

我辛辛苦苦教导你十来遍,看见你略觉记得,又换个别人来读,叫你依旧到自己的坐头上去读。(《小孩儿》第21页)

这个可能是在练习发音的阶段,一遍遍纠音,然后再自己练习。

今日学过的书本,回到家里读了几十遍。背在肚里,明日在我面前背得出来。这样的时节,学了唐话才可以用得着。(《小学生》第41页)

这说明学过的内容不但要回去复习,还要背诵。

四、对汉语语言特点及规律的认识

你若依我的教法,平上去入的四声、开口呼、撮口呼、唇音、舌音、齿音、喉音、清音、浊音、半清、半浊,这等的字音分得明白后,期间打起唐话来,凭你对什么人讲也通得的。苏州、宁波、杭州、扬州、云南、浙江、湖州,这等的外江人不消说,连那福建人、漳州人,讲也是相通的。他们都晓得外江话,况且我教导你的是官话了。官话是通天下中华十三省都通的。(《小孩儿》第25、26页)

从这段话可以知道,当时教授的是南京官话,唐通事对汉语音韵学术语是非常了解的。

唐通事将商业伦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也融入教学中。《请客人》里有关于饮酒、喝茶的情景对话。可是在这些对话中,都对其中的奢侈享受持一种贬斥的态度。

关于《闹里闹》,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学书志》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认为《闹里闹》由三话构成:第一话劝诫节约用钱,如果乱花钱,会贫穷、借钱,甚至会为了钱去杀人放火,导致玷污祖先的名声;第二话讲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盗贼,有个潮州人到苏州游览,在浴池洗澡,结果被搓背的一番甜言蜜语哄骗,把柜子的钥匙调换了,结果衣服钱物都被偷走了;第三话说的是长崎半夜发生的一场火灾,人们四处逃窜,街上一片混乱,而一个寡妇却背着生病的婆婆、带着三个孩子逃过了火灾,为此得到官府对此孝行的奖赏。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版本正是按照上面的顺序编排,而“唐话课本五编”中,《闹里闹》的先后顺序是:火灾故事在前面,其次是节约用钱,最后是盗贼骗子的故事。从内容看,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版本的顺序是对的。编辑这几个故事的目的,课本说得很清楚:一是学习俗语,二是学习道德,学会孝顺父母自然有好报。

今日在下做这一本俗语,因为要说孝妇这一段话文,先说火烧的事情做个入港,但凡这里来学话,不但留心学得这一本俗语,还要把这个孝妇做个样子,孝顺父母。一则话也学会了,二则天地保佑自然出头了。(《闹里闹》第58页)

五、关于商务汉语教学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唐通事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口语的交际功能更是十分重视。“唐话课本五编”虽是比较简单的汉语教材,但是在言语的交际功能方面仍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例如《长短话》是各种情景会话的集合;《请客人》主要是宴请场合的对话,但其中包含了成段表达;《闹里闹》由三篇短文或者三个小故事构成;《小学生》是以学生与先生的对话呈现。在唐通事学习汉语的阶段,这也是日常交际中重要的一环。这从侧面提醒我们:编写教材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要注意交际对象的身份。课文中有下面一段对话:

“令尊、令堂都好么?”

“多谢问候。家父、家母都是康健。”

“令兄、令弟、令子、令妹,有几位?”

“家兄、家弟、家姊、家妹,有几个人。”

“你今年多少岁?”

“贱庚十五岁。先生贵庚几岁?”

“痴长六十岁。”(《小学生》第41页)

在上面这段对话中,对话双方因各自身份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敬称或谦称,语体的特点体现得很明显,体现了言语的交际功能和特性。此外,不同的交际场合应使用的语言也都在教材的编排中展现出来,如见面寒暄、问人年龄、请客吃饭、相互邀约、托人办事等。除了敬称、谦称之外,还有婉语、套语、正式用语等。注重交际礼仪大概是唐通事汉语教学的一大特点。不过,在这本教材中,许多更复杂的交际对话似乎没有出现在课文中,如商务洽谈、求人借贷等。

“唐话五种”中的“二字话”“三字话”“四字话”以及“长短话”包含了很多商务交流的内容。那么“唐话课本五编”作为培养唐通事的教材,是否也注重商务内容和交际功能呢?“唐话课本五编”中的《长短话》都是两个人的对话,从日常见面的寒暄语谈到喝茶、喝酒、赏花等话题。当然这里面包含了涉及唐船贸易的商务内容,从中可以窥见教学的针对性。例如下面这样的对话:

“如今馆内有几个船么?”

“今年的船只有十八个船。”

“今年为什么船来得少呢?”

“只因旧年多担阁(耽搁——引注)了几个月,回唐太迟了,算帐不得明白,捱到今年方才了结,后来打点多少本钱,买东买西。如今正在那里打帐发船,只怕年里头拾(十——引注)来个船是有得到。”

“原来唐船在东洋所买的回唐货是不知什么东西呢?”

“正是这个有定规。譬如红铜包头、钢器、漆器、流金、墨、狐狸皮、锚金、薰金、羊皮、金、獐脑、瓷器、真珠不过这几件东西。”(《长短话》第31页)

这段对话不但交代了一年中进出港的船只数量以及变化的原因,而且罗列了从日本回中国的船只带回的货物种类。

还有下面的对话:

“宝舟是哪里开来?”

“晚生宁波开来。”

“老兄来过几回?”

“晚生这遭第三回。”

“唐山有什么新闻?请教请教。”

“没有什么新闻,各处都太平。”

“宝舟几月里放洋?”

“晚生三月初一放洋,一到初七,看到五岛山,初九日进港。”

“尊姓呢?”

“岂敢。姓陈,就是耳东陈。”

“大号呢?”

“岂敢。贱号永昌。”

“贵府是哪里?”

“岂敢。晚生在苏州。”

“贵庚几岁?”

“岂敢。贱庚三十一岁。”

“有几位令郎?”

“岂敢。有两个小儿。”

“今年唐山年成怎么样?好不好?”

“好阿,今年算得丰年。米价也比往年贱些。”

“一担米多少价钱?”

“每担米不过九钱银子光景。”(《长短话》第35页)

由于唐通事还担负着收集情报的职责,因此上面这一长段情景对话,不仅有寒暄,还顺便询问了中国发生的新闻和物价情况。

六、结语

奥村佳代子认为,“本资料所收的唐话课本5种,是在唐话最初级课本《二字话》《三字话》等结束之后的阶段使用的,通过唐话可以说反映了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唐通事的想法和生活。”⑦“不是作为起步的唐话教科书……不是初级水平,我认为是针对一名成为唐通事之前仍有学习必要的年轻人。”⑧这些推论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并且我们可以进一步断定,“唐话课本五编”应该是唐通事的家学课本,课本编写以口语、实用为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而且将商业伦理教育融入其中;但唐通事的汉语教育并不是家庭性质的教育⑨,而带有学校教育的性质。作为唐通事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对汉语教育有更多的自觉意识和深入研究,像冈岛冠山那样的汉语教育大家在唐通事中是很少见的。

注释:

①据《长崎志》(正编):“长庆九年(1604),叫冯六之唐人习记日本词,故始委任唐通事职,其后增叫马田昌人者,成为二人。林长右卫门继承冯六的家业。”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王顺洪译),第126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②据《唐话纂要》“序”:“然弗补通事之职,而游乎江湖者,无乃憎嫌此职之不贵耶?”那么冈岛冠山不曾做过唐通事。鲁宝元、吴丽君编《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第194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③鲁宝元、吴丽君编:《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第50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④转引自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所藏、奥村佳代子编著:《唐话课本五编》“前言”第6页,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年。

⑤转引自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所藏、奥村佳代子编著:《唐话课本五编》“前言”第7页,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年。

⑥“唐话课本五编”正文内容均出自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所藏、奥村佳代子编著:《唐话课本五编》(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年),以下引用均只在文后标注篇目和页码,不再一一注出。

⑦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所藏、奥村佳代子编著:《唐话课本五编》“解题”第18页,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年。

⑧关西大学图书馆长泽文库所藏、奥村佳代子编著《唐话课本五编》“前言”第7页,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年。

⑨朱勇《唐通事与汉语言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认为唐通事教育“带有一种家庭教育的性质”,鲁宝元、吴丽君编:《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第50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蒋春红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