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娜 韩笑天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大会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受到国内外媒体热议。此主题的提出意味着网络继大陆、海洋作为人类生存空间、文明进化空间后,成为第三个已经和即将给人类生存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带来巨大变化的空间。而网络空间最大的活动即为信息交流,让其他群体关注我想让他们知道的信息,“网络水军”便应运而生。
“网络水军”的前世今生
“网络水军”萌芽于2005年,直到2010年《南方周末》一篇“卧底水军日记”的报道浮出水面,“网络水军”一词才正式出现。“网络水军”有些是被网络公司或者企业雇佣,例如:活跃在论坛、贴吧等互联网的发帖员;有些则是基于亲人好友的情感汇聚而成,例如:自发组织的为参选“我最喜爱老师”的班主任拉票的网络小团体;有些则是出于心中的正义,例如:在“表哥”杨达才“落马”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网民群体。由此可见,“网络水军”不是一个坏身份的定位,仅是一种行为的体现。
如何看待“网络水军”
既然“网络水军”不是一个坏身份,那么我们就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它。我们说网络空间不是一个新的空间,只是现实空间在虚拟平台上的再延伸,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在网络空间都适用。那么当“网络水军”没有触犯法律的规则,我们应该宽容其行为,不要对网络拉票、注水好评等行为过于愤怒,应加强教育引导,使其符合社会道德要求。但是当“网络水军”触犯到法律的红线时,我们就要依法打击。就像蒙牛集团高管通过雇佣“网络水军”损害伊利集团的商业信誉,面对这样的违法行为,我们要抵制更要严打露头便打,还网络一个干净的空间。
大学生是“网络水军”的中流砥柱
想成为“网络水军”的一员很简单,只要有充裕的时间,熟悉各大论坛、博客的使用,对微薄的收入也感兴趣等,恰恰大学生是以上特点的综合体,使其成为了“网络水军”的中流砥柱。“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只要会上网就能日入百元”——在一些高校的校园内和兼职网站上,出现了许多类似招聘网络水军的启事。一位大学生坦言,加入水军后,每个月能挣个千把块钱。“我们这种人,就算没事也成天泡在网上发帖灌水,何不就此赚点钱呢?更何况,有目的、有组织地去参与某些话题或事件的炒作,很刺激,很有成就感。”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作用不可低估
通过“网络水军”可以发现,网络信息是真假难辨的,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传播的真假性也很难分辨,而在虚拟空间中,则只是放大了这个特性。所以,早在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就提出了意见领袖这个概念,他将人际关系中能影响他人做出选择的人定义为意见领袖。其实意见领袖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他们往往是人们生活中的熟人,可能是亲友,可能是同事,也有可能是邻居,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与大众传媒相比往往更具说服力,才会使得其观点以及行为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人群的选择。
大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但应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大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大学生意见领袖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变成消极力量,可以是激励人向上的正能量,也可以是干扰思想发展的反面力量。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意见领袖,才能正确教育引导学生网络水军。否则,宣传阵地如若叫网络水军占领,不但不能让同学们获取全面的信息,还会损害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某高校论坛为例,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期间,论坛的“世博议事堂”版块中每天都有上百篇发帖,围绕世博开展系列问题的讨论。影响力较大的帖子一般浏览量平均几千人次,甚至上万人次,平均每帖有30篇以上回复。此版块的版主是网络中威信很高的一名大学生,在世博期间,她及时回复帖子,正确引导其他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意见领袖。该版块中讨论“志愿者费用”问题的帖子引起了相当多学生的关注,部分对费用不满的同学组织网友发帖形成水军,浏览量2万多人次,回复有1500多篇,而这位意见领袖及时回答学生的相关问题,避免了学生的误会,正面引导了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培养得力的“网络意见领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网络中比较愿意互动的学生,并逐步培养他们的网络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帮助他们提高对网络传播重要性和安全性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虽然网络上发表的意见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它们产生的社会效果却不一样。前者的时效性很强,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很快,如果发表意见带有煽动性,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年轻人的身心健康与校园的和谐稳定。同时,也要给予大学生意见领袖参与学校建设、校园发展等活动的机会,使其掌握正确全面的信息,不被流言误导,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作者系湖南大学辅导员,本文获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麓山会讲讲师团”支持)
责编:英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