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视角下对美联社“血泪海鲜”报道的研究

2016-09-29 12:13
科技视界 2016年20期
关键词:血泪奴役美联社

王杨晶

【摘 要】通过对“血泪海鲜”系列报道的深刻研究,揭示奴役劳工现象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本文采用诺曼·费尔克劳德的三维分析法对此相关7篇报道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文本分析主要从词的名词化和信源进行分析;话语实践从组织过程和话语过程两方面阐释;社会实践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结果表明,新闻报道不仅是向大众传播海鲜市场存在奴役劳工这一信息,更是在向大众传播信息背后整个跨国海鲜市场的产业链,以及背后复杂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三维分析法;美联社;“血泪海鲜”的系列报道

0 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DA)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梵迪克认为CDA研究的动力来源于社会问题,因此话语反映社会并改造社会。他不主张采用大规模语料库分析,应关注具体的语言特征。诺曼·费尔克劳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关注语言所生成的社会背景及背后的意识形态。在他看来,批评的任务在于探索话语与社会实践中其他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泰国渔业公司在缅甸、柬埔寨等贫困邻国招工的做法已经持续多年,直到2016年“血泪海鲜”报道获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引起全球的注意。奴役劳工现象背后不仅仅是一条跨国产业链,还有无数个隐匿的政治和权势群体,基于此目的,主要提出两个研究问题:(1)分析“血泪海鲜”报道主要可以从哪几个步骤入手?(2)“血泪海鲜”报道是否有不同的倾向,原因是什么?

1 理论框架

诺曼·费尔克劳在社会话语理论基础上提出CDA的三个步骤:描写,阐释和解释。描写关注的是文本的表面特征,如词汇、语法、以及句子层面上的衔接。阐释部分包括制度性过程和话语过程。制度性过程在传播学中类似于“把关人”。新闻选择过程中把关人并不只有一个:记者决定着哪些素材应该写成新闻稿;编辑决定着哪些新闻稿应该刊播;编审和总编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等(郭庆光1999:162)。话语过程指文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其他话语的吸收和借鉴(刘铮2012)。解释部分从社会语境角度(经济、政治、文化)分析该文本产生的过程。

2 结果与讨论

2.1 描写阶段

此部分主要是对语言层面的分析,如对语篇中描述词的名词化和信源。

2.1.1 词的名词化

本来可以用动词描述的过程却用名词表达,一方面表示事物的特征或属性,一方面是为了模糊行动的施事者。

例一:A year-long investigation led the AP to the island village of Benjina,part of Indonesias Maluku chain about 400 miles north of Australia.

美联社对于印尼本吉纳岛的追踪调查本可以用“investigate”动词来描述,却选用名词,强调了美联社记者追踪调查过程的艰难性和持续性。

例二:As the appetite for cheap fish world wide grows,so does the demand for men who are paid little or nothing to catch it.

“demand”突出正因为鱼廉价需要的人多,因此也无人去关注这鱼是谁抓的,才导致了非法奴役劳工现象的猖獗。

2.1.2 信源

例三:Our hearts go out to these men,and we wish them well on their journeys home,”said Wal-Mart spokes woman Marilee McInnis

例四:“In the United States we actually have a law that it is illegal to import any product that is made with forced labor or slave labor,and that includes fish,”she said.

这七篇报道使用大量的直接引用,在描述采访对象时,也明晰的指出对方的职位和姓名,因此在信源方面十分具有可信性。

在文本分析层面,报道表现出两点:(1)非法买卖的劳工在劳动过程中遭遇十分惨痛,施事者就是与他们有直接关系的船长或监工。(2)在对待泰国和印尼官方的回应,美联社记者表现出强烈的谴责,而对美国的回应,态度稍微有些缓和。

2.2 阐释阶段

本部分讨论新闻在社会环境背景下如何生产传播新闻报道。参与此报道的共有四名记者。玛吉·梅森是“血泪海鲜”系列报道项目的发起人,于1997年加入美联社,曾处在报道非典、H5N1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第一线。玛莎·门多萨主要负责美国国内的调查。她在2000年就因报道美国士兵在朝鲜战争初期对韩国平民的屠杀获得过普利策调查报道奖。来自缅甸的记者(艾斯特·图山)第一个赢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的记者。罗宾·麦克道威尔表示美联社调查小组希望此报道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这次报道大部分是驻外记者,难免会包含许多评论内容,但在整个过程中,编辑的作用不容忽视。

美联社是一家合作式企业,意味着其新闻机构成员如果发现本地或国家的重要新闻,会将信息向美联社提交。编辑再决定是否将这些新闻编发。典型的例子是威尔伯·施拉姆引用卡特里普的研究发现,1953年某五天期限中,约10万到12.5万字的新闻稿流入美联社,美联社编辑选择并签发了283条,约5.7万字。到最后流入读者视野的消息可能只读9条。

尽管很难获知“血泪海鲜”报道的具体筛选信息及最后报道信息的过程,但此新闻是2000多名奴役劳工获救以后才正式发表的,这说明美联社在进行一个长期调查性报道时,无论记者还是编辑或签发人等都做了严格详细的把关。

2.3 解释阶段

2.3.1 经济属性

美联社经营上自负盈亏,它已成为一种为商品经济发展服务的企业型信息媒介,拥有全球超过1700家报纸及5000家广播。2009年初改革后,除了提供传统信息费用,报纸还可根据自需选定娱乐、商业不同方面的报道另外付费。美国大量电台从通讯社、报纸电视台等大型新闻机构购买新闻,美联社就是其中之一。博客、网络游戏等新兴业务的出现也给美联社带入一笔不菲的收入。

2.3.2 政治立场

曾有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对美联社100多名记者进行电话窃听。2013年,《华盛顿邮报》前主编伦纳德·唐尼发表报告称,奥巴马在执政期间,对向媒体提供情况的所谓泄密者实施打击并控制,而且是“从尼克松政府以来最严厉的”。说明美联社在做新闻报道时是有一定政治倾向的。7篇报道中提到多个对象,主要是泰印美方。美联社一直遵循的客观原则也的确在报道中得到了体现,但任何一个媒体如果不和官方立场一致,那就无法顺利到达读者视野。报道中发现,泰印方的被采访者的回应理由简短,甚至出现“拒绝采访”的字眼。然而对于美方的被采访者回应都十分官方,要么是美方正在为阻止奴役劳工现象作出努力,要么就是侧面谴责泰方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媒体要生存发展,就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美联社除了报纸广播等传统经济来源外,在线视频,博客,网络游戏等新兴业务的创新技术也是一种盈利产品,既满足了自身需要之又迎合了大众喜好;另外,一直标榜客观原则的美联社,依然处以统治阶级的阴影之下,并代表美国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3 结论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步骤对“血泪海鲜”新闻报道进行解读分别是描写,阐释和解释三个阶段,结论表明,“血泪海鲜”新闻报道是有倾向的,而且在政治环境这个大背景下主要倾向于美国统治阶级。批评话语分析是解读新闻的一个典型工具,不仅可以了解语言特征,还可以更深刻的挖掘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取向,使读者能正确的了解消费媒体。

【参考文献】

[1]辛斌,高小丽.批评话语分析:目标,方法与动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11-16.

[2]刘铮.新闻语篇CDA研究方法初探——纽约时报拉登之死案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血泪奴役美联社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诊疗方案
读杜工部集
AI如何为媒体赋能——美联社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索带来的启示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一十九) 西进运动(五):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技术重构传播——以美联社为例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神秀之作血泪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