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娣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53-02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名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基础不同,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难度很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班主任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
许多后进生的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矛盾:他们有自尊心,但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好胜,但往往不能取胜;他们也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多年来,在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凭着一股热情,不断摸索与尝试,发现只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目光,后进生一样能够绽放美丽。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如果把老师比作一位琴师,那么一个班级就是一篇乐章,学生就是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琴师对于乐章上的每一个音符必须一视同仁,不因高音而偏爱也不因低音而嫌弃,教师也应如琴师,爱护每名学生。
我班有名学生叫黎家隆(化名),他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他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课上捣乱、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考试不及格。一至五年级时,还没有哪位老师能驾驭这匹“马”,就这么放松了对他的教育,任其自然。六年级时,他成为了我的学生,刚开学前两三周我也没花太多的精力去教育他,但不久我就发现,后进生虽不多,能量却不小,对班风、学风甚至校风建设都具有较大的“破坏性”。黎家隆便是如此,于是,我决定去“挑战”他。
首先,给予春风、春雨般真诚的爱,唤醒其内心,培养师生感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真诚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取得他的信任,让他明白老师心中有他。在路上,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在课堂上,我向他投去许多鼓励、信任的目光;在纪律和作业要求上,我把标尺放低,多给他关怀与体谅。我寻找一切契机,去获取他的信任。在一次升旗仪式上,他在国旗刚升一半时,就把红领巾解下来放进口袋里,或许是想以此显示自己不怕老师。我走近他,他伸手掏出红领巾(当时,他多少有点敬畏我了)。我用有点低但很严厉的语调问他:“为什么把红领巾摘下来?”而他却如此回答:“我刚要把红领巾戴上去。”“我刚看见你摘下来了。”“我刚要戴上去。”我有点气急败坏,而他也使出了一贯的伎俩——利用歪理来维护自己的自尊。说着说着,他竟然一边大喊一边“委屈”地流下了泪,班里气氛明显紧张,大家都看着我。我压住心头火,平静地说:“好了,这也许是误会,等会你到办公室里,我们再好好聊一下,好吗?”他似乎感到很意外。
回到办公室,我思前想后,决定在这件事上宽容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谅解也是教育。”于是,我从他的角度与他谈,从他的“歪理”去理解他,还真诚地向他道歉。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再次向他道歉,并说:“我刚才误会黎家隆了。因为他在摘下红领巾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想马上改正错误戴回红领巾。在此我向他道歉。”说着,我还深深地向他鞠躬。当时,许多同学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而黎家隆却是又羞愧又喜悦又感动的样子。我看着他,心想:这就是一个孩子,不管他多顽皮,把甘露浇到他的心里,春风化雨润进他的心田,以情动情,以诚相待,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就会消失。从此以后,黎家隆对我尊重多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这对我后来对他的其他转化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人说宽容是充满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寂寞冬夜里飘然降来的春风。而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的宽容是春风、春雨般的爱。
其次,给予阳光般温暖的爱,促使其发芽成长,激发其上进斗志。在获得黎家隆的信任后,我又紧锣密鼓地树立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上进斗志。有人说自信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黎家隆在考试时许多题不会写,但作文字数写得都不少(虽然字迹潦草),于是我放大其闪光点,多次在班里表扬他:“有写作天赋,作文都能写了,其他比作文少字的题目也一定难不倒你。只要你肯尝试。”于是他的作文越写越长,我又适时指导他做读书笔记,教会他在写作文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他参加了听写,我又常常表扬他的进步。他为了听写得多点,早读竟认真读书了。在其他方面,我对他采取了“优先指导”的策略,如课堂优先提问,利用早餐后的时间优先个别辅导,利用其他课间时间优先批改作业,当面批改评讲,让他多听、多练,等等。在做这些的同时,我充分创设条件,及时肯定和赏识他,让其享受成功的愉悦。我所做的一切让他感受到了融融的师爱,他变得越来越好学,越来越讨人喜欢。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教师转化后进生的绿色通道,当教师把阳光般的爱注入学生心田时,学生便把心中的感激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
再次,给予肥沃土壤般博大的爱,加快其成长。良好的班风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班风好,正气上升,邪气下降。后进生没有了“市场”,前面有优秀生引路,后面有班干部督促,想不变好都不行。我平时鼓励其他学生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我向全班提出:“不放弃任何一位同学,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特意安排每两名班干部负责督促、帮助一名后进生,此外,经常在班里同学面前表扬后进生的闪光点及其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孩子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最后,给予浇水、施肥、除虫般源源不断的爱,耐心等待“花开”。俗话说:“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雕尚且需要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后进生的转化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平时,为了防止后进生出现反复,教师还得帮助其找差距、再进步。如果说前边的工作是将后进生扶上了马,那么教师还得再送他一程;如果说前边的工作是将后进生唤醒、发芽,那么教师还得不断地给他浇水、施肥,耐心地等待花儿的开放,最后他们将成为参天栋梁。
前苏联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和热以及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把自己宽容的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