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和:中国家电行业制造转型面临“双向挤压”
可以看到,近年来以家电、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制造,走到了其它行业的最前列。特别是,当前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工业4.0时代正阔步走来,新兴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拉开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序幕。拥抱工业4.0,推动中国家电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也加快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已“五分天下有其一”,工业制成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去年出口占全球比重13.8%,创近50年全球最高。同样,中国家电制造则占据全球七八成左右的市场占比。虽说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对外技术依存度却超过50%,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这个痛点,让中国智造始终难以在国际市场中一展风采。
虽说政府开始通过政策等刺激中国制造的转型,但不可否认中国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仍然步履维艰。具体来说,中国制造难以改变产业链条中低成本竞争,低权益生产,低端化生存的被动境地,而竞争力却又敌不过劳动力低廉的低端经济体。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速度又无法赶超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方面很难实现“弯道赶超”。而且恰逢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过程中的中高端制造回流。这两方面对中国制造形成“双向挤压”。
《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指出,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变强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发力的良性氛围。通过扩大经济改革的力度,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策性的降低税费,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逐利性起来;通过有效的政策分解,调动企业的斗智性与追求性起来等等。
从政策到实干,将“双向挤压”转变为“双向动力”:一方面引导低端制造企业摆脱“低成本依赖”,走出“低权益发展”,跳出“粗加工生存”,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另一方面,激发高科技企业在与跨国大企业的强强竞争中,实现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话语权,实现企业质的跨越。
家电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同样面临这种“双向挤压”。所以对家电业来说,需要的也是这种向两端发力的双线作战策略: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以高科技创新为主导进行高端制造与发达国家展开角逐;同时调整产业链开展精细化制造,守住与低端经济体竞争的阵地。
正视转型期的“双向挤压”,并积极调整产业发展,相信会大大缩短与减少中国家电制造在高低端产业竞争中所处劣势产生的“阵痛”,加快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转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