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心魄的红尘物语
——读长篇小说《红土红尘》

2016-09-29 02:55◎井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红土红尘

◎井 岗

撼人心魄的红尘物语

——读长篇小说《红土红尘》

◎井 岗

又一部长篇小说《红土红尘》问世。这部描写红土高原的小说,无论在思想容量和审美内涵方面,还是在历史开掘和意义建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小说以深邃的社会背景、厚实的思想内涵、跌宕的故事情节、错综的人物谱系、丰赡的细节描写、激烈的矛盾冲突催逼着我一睹为快。

深邃的社会背景

长篇小说《红土红尘》以全景镜头来摄取红土高原的历史生活图景,引领读者回归到那段久远的时光,经历曾经的世事风云,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

清朝末年,十八岁的高臣宗,面对父亲赶马途中的意外离世,面对家庭的绝境,毅然决然拿起父亲的马鞭,走上危机四伏的赶马之路,走上了自强不息、追求不止、命运多舛的人生之路。小说以高臣宗一家人的命运发展为主线,历经红土高原的时代变迁、世事更替,展现了跌宕起伏、令人唏嘘的人生命运。高臣宗与张小菊、者青竹、赵琳等演绎了惊世骇俗又凄美、浪漫、豪壮的爱情故事;与同仁和子女,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谱写了一曲曲人生、人世、人性的壮歌。小说展示红土高原特色,再现沧桑世事,探寻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揭示人性的复杂与本真,人物鲜活,故事动人,各种人物的命运引人深思,先辈开拓奋斗的精神使人鼓舞。

从时间跨度上讲,小说展示了从清末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是一个社会急剧动荡的的年代,其深邃的社会背景,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言说空间。然而也加重了写作的难度。百年风云巨变,不是凭想象就能唾手可得,而是要占有丰富的史料,梳理尘封的往事,让历史事实得以真实呈现。这必得要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器物用具、典章制度、礼仪风俗、文化生活、思想风貌等各个方面作深入的考究,方能写得合情合理、不离仪轨。要完成如此宏大叙事,必然要求作家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显然,赵鸿翔先生做足了功课,他让书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事件的磨砺,经历清朝灭亡、护国、民国、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以及后来的大跃进、“文革”等,置入一个真实的时代大背景中,小说也就成了还原历史生活的一种容器。几年前写作第一部小说时他就作了时段界定:《红土红尘》由清朝末年写至上世纪60年代,《红土红土》由上世纪70年代写至21世纪初。这是他创作红土高原系列长篇小说向前延展的部分。

厚实的思想内涵

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这是一个土生土长于红土高原的人,献给生养自己的红土地和先辈的一份心意,可能不够精致完美,却一定是至真至诚。”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待先祖,必将在思想开掘中得到新的收获。《红土红尘》在精神向度上明朗积极,给人力量,具有生命不息、奋争不止的精神气质。

作品张扬一种英雄主义情结。这在主人公高臣宗等人物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赶马起家的高臣宗富有冲闯精神和创新意识,他带动一个家族从赶马赚回第一桶金,进而滚雪珠一样积累财富。他经过探访和用心琢磨,决定以高氏马帮为核心,又加进一种松散拼对组合的新方式,以自家的马和“马脚子”为主,再吸纳“搭帮”者参加。这大大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家共同献计出力,维护团体利益,降低生意风险。面对财富,他不是用来挥霍消遣,而是扩大事业。他首先在自家作坊里办起了制革坊、织染坊、服装坊、鞋履坊、擀毡坊、金属加工坊、金银坊、酿酒坊、烟坊等等,大力发展资本实业经济,繁荣市场交易,可谓胆识过人,思维超前。进而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经营规模,转眼间使红土营发展成了四方马帮的集散地,成了远近闻名的手工业和商品贸易中心。被广大民众推举为红土营镇长后,他财大气粗,真正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早年当马锅头时,贩卖鸦片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后来他深切体悟到鸦片对人们精神的侵毒害后,主动发起禁烟戒赌运动。这是一种民族担当精神和勇毅果断的大丈夫气概。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他不忘民族大义,毅然从军投身护国运动,鼎力支持修机场打日寇。他利用废弃闲置的马棚兴办军人俱乐部,运来香滨与女人,既为美国兵提供了娱乐场所支持了抗战,又赚到了不菲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在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优秀基因,既有商人的精明,又有政治家的远见。国共相争,人心所向皆然,他看透国民党政府腐败嘴脸,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决心和共产党并肩战斗到底!在解放战争中,他全力支持共产党实施新政,充分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迅速扩充部队,由红原县解放游击大队,扩编为游击团。后担任县解放委员会主任,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高臣宗作为对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的民主人士,当选为省议员,被正式调到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工作。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中,他率先示范,决定将整个高家大院、全部作坊、所有田地、余存马匹、以及高家的其他所有财产,一律归公。在政治倾向上,他是一名有鲜明立场的爱国民主人士。解放后,面对浮夸风,他深入实际体察社情民意,敢于据实仗义直言,为民请命。在“文革”批斗中,高臣宗得到了一顶很沉很重的帽子“红原县的反动军阀、反动官僚、最大的地主、最大的资本家、最大的右派分子、最大的蒋匪特务”。这正好从反面标明他一生做出的卓越贡献。每一次重大社会运动,都有他沉实的身影出现,并能力挽狂澜,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经历复杂、经验丰富的时代英雄。

义侠万山红是隐匿深山的民间英雄。阴差阳错当了山大王的张小菊,被黑道尊称万山红。她立下规矩,只劫富济贫不侵扰百姓。红黑两面的披风一上肩,英姿飒爽的侠女风范活现眼前。她来去自如,一次次红狐现身,伸张正义,剪除罂粟苗、乔装入城查嫖打赌、打劫杨家马帮不义之财、追捕日本在逃特务等等,被坊间传为美谈。她敢作敢当,每次行侠仗义,都会留下杜鹃花瓣红狐标志。她以“红”的名誉安排人不断送钱送物,犒劳机场驻军,支持抗日。她是一位有正义感有血性的义侠。

在战争描写中,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追求民族独立而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其中高笃仁血战禹王山、高笃智远征无人区,写得极为悲壮。另外,朱永康、陈刚、孙梨生、杨慧光等地下党以教书和行医为掩护开展的系列革命活动及游行示威、武装斗争等充满力量。

在众多人物身上,具有红土高原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有红土高原的种种局限和影响。

错综的人物谱系

《红土红尘》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了红土高原的生活史,塑造了一个个骨血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高臣宗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他有父母妻儿,也有冤家仇敌。在这个大家庭中,家庭成员极为复杂,有教师、医生、商人、军人,有共产党员,也有土匪、叛徒等。他继承了祖业,是个封建商人,生意场上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好利之徒,甚至跟外国商号做过鸦片生意。赶马途中,他跟“望河马店”女老板、沧水寨主者头人、红顶官人周千总、盗贼常老板、山大王谷鬼蛮、辛马镇辛八爷等黑道朋友有交集。还结识了魔头老大杜威、疤武奎等绿林好汉。从军后,跟上司团长有过节,差点死在山贼刀下。面对仇家设下的重重陷阱,屡屡化险为夷,逃过暗算,这也是一种智慧。在红土营这片土地上,他德高望隆,是乡绅中的开明进步人士,带头建学校,办工厂,发展地方经济。他让孩子们求学、当兵,甚至暗中支持他们的革命活动。他一生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

赶马途中,路遥险多。于是作者为他安排了一帮得力助手。包拯办案有展昭、公孙策伺候左右,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护卫安全。狄仁杰出行有李无芳、齐虎、潘越相伴。商道上的高臣宗,得到杨金贵大管家的全力配合。杨金贵出身商人世家,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十分的自信和百般的精明。面对人和事,脸上的肌肉时常会出现颤动,传递着内心的精明算计。另外还配备了两名得力干将王全、杨福追随左右。王全生于贫寒农家,有些梁山好汉燕青的特征。自幼喜欢耍枪弄棒,善擒拿格斗,能飞檐走壁,是武林高手。艺高胆大,敢作敢为。杨福憨厚朴实,祖辈从医。他是人畜两掺的医生。他们最先是高家的随从和家丁,干练忠诚,后来凭借身上的功夫和拿手本领一个当了警察一个成为乡村医生,各得其所。行商途中,几位红土营的能人立下了汗马功劳。高臣宗为人正直善良,待他们如亲兄弟。

在数十个人物的塑造方面,作家不是贴标签式地简单化处理。而是让人物性格在情节推进与矛盾冲突中变得复杂和丰满起来,形成了每个人物独特的命运轨迹。

跌宕的故事情节

一部成功的小说,莫不是人物的命运决定其情节的走向。而情节的发展,又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活、突出。长篇小说《红土红尘》,以高臣宗及家人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延伸出了众多人物和故事情节。【他继承马帮经商祖业,当上马锅头,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他回乡建作坊,办学校,发展地方经济,继而走上抗日、反蒋亲共的革命道路。】

杨金贵与之争权夺利斗智斗勇是一条复线。从第二卷开始,运用对比手法花大量笔墨写杨金贵另起炉灶,跑马帮、建高楼、争官,与高分庭抗衡。

还有万山红的侠义行动时隐时现,穿插其间。从退婚起,张小菊这条线索就若隐若现地延伸到结尾一卷,直到被当众枪毙在丈夫和儿子的眼前。这对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可或缺。杜鹃花瓣红狐标志一出现,必有一出好戏。

在党的历史上,地下党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举行武装起义,包括后来的大跃进、“文革”等特定历史阶段的故事,多见于教科书的粗线条描述。《红土红尘》让读者紧随故事推进,有了血肉丰满的感受。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随着小说的情节发展而逐步变化。

解放后,孙梨生和杨慧光,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县人民政府县长,是红原县的党政一把手,领导红原县人民完成了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随后,率领公社和大队干部,布置生产,落实任务,在不知不觉中趟进了生产“大跃进”的漩涡,继之而来的是不可遏制的浮夸风,令人不可思议。胡搞蛮干,吹瞎牛,说假话。连续旱灾减产,大食堂、大炼钢铁、放卫星等严重过度消耗集体和农户的生活生产基础,老百姓缺粮浮肿,吃草根树皮老鼠肉,甚至吃观音土。在经历了饿死人事件之后,孙梨生和杨慧光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果断开仓放粮,却被停职检查,送红光农场劳动改造。杨慧光饥饿难耐,因偷吃生洋芋而被抓住批斗。在坝塘决堤洪水成灾时,孙梨生冒着生命危险救下高臣宗,才最终揭开身世谜底。真是“这人世间,说大,大得无边无际。说小,小得时时刻刻都脱不开血缘和情结这个圈子。”

一切记忆和想象,几乎都是通过叙事来完成的。五卷本的《红土红尘》叙事节奏舒缓有度,情节迭宕起伏。早早埋下伏笔,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譬如红狐精灵的出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进而发展成一种精神象征,最后酿成红狐事件,谜底一一揭开。小说写作是一场艰苦的精神跋涉,它的难度是跟写作相伴始终的,它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更是一种精神的塑造。叙事是在复述生活,也在创造生活的可能性。而诠释历史精神最好的方式,仍然是以人写事。作家对生活选择了一种有难度的写作。按照预定目标努力耕耘,不简单重复别人和自己。《红土红尘》改变了他写作《红土红土》单线展开的架构,而是用复线穿插演进。《红土红尘》以较多的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增强了画面感和直观性,据此可以比较直接地翻拍成悬念跌起的影视连续剧。

丰赡的细节描写

《红土红尘》在人性的开掘与历史的深度阐释上作了细腻描摹,让细节得于表现,思想得于彰显。小说要写得像科学一样精密,高度与现实生活严丝合缝,甚至可以被真实地还原出来,这需要小说家在细节描写上有出色的才能。这部长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不仅强化了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而且也使人物因细节而感人。

如梨花雪的描写。高臣宗从花轿中劫走别人的新娘张小菊,来到一片梨园里,雪白的梨花似雪花绽放,“春风阵阵摇花枝,花瓣片片舞风中,如同蓝天撒雪花,好似白云落地上,花香四溢,芬芳迷人。”身着红衣嫁妆的新娘,置身梨园,心绪难平。一红一白,色彩鲜明,格外耀眼。在一棵老梨树繁茂粗壮的三杈枝桠的窝棚里,两颗火热的心燃烧在一起:“他的整个身心,忽地变成了一树树洁白的梨花,如同漫天轰轰烈烈的梨花雪,在风中呼呼作响,下得暴烈狂放,下得汪洋恣肆,下得山摇地动,下得江河凝固……她的整个身心,仿佛化作了一片片洁白的花瓣,在风中飘飞荡漾,仿佛漫天飘飘洒洒的梨花雪,下得酣畅淋漓,下得肆无忌惮,下得惊心动魄,下得飘飘若仙……”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汩汩落下,有汪洋恣肆之势。场面震撼人心,蓝天白云下,红土地上,雪白的梨花丛中,老梨树三杈枝桠的草棚里,一个别样的洞房,一对特殊的新人,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大典!之后,这片梨树园,成了他们一生的梦中精神家园。并在后文里多次出现。

再看一次捕猎的情景,让主人孙梨花惊悸不已,终身难忘。“她发现安放的铁夹夹住了一个红色猎物,近前一看,怪事,铁夹上只是一堆皮毛,一副完整的皮毛,一只红色狐狸的皮毛。仔细查看,是红色狐狸的一只前脚被夹住了,于是,它便把被夹住的这只脚咬断,留在铁夹上的脚爪还留有明显的啃咬痕迹。也许狐狸逃命心切,也许疼痛已经导致麻木,只是把筋骨咬断却没有把皮子咬断,便奋力挣扎逃跑。但是,由于逃跑的方向角度不对,这一用力,硬是把自身皮毛整个活脱脱地从身上撕下来,堆在地上。张小菊心头十分震撼。那就是说,逃跑了的狐狸是一只剥了皮的狐狸!天哪,这狐狸,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求生意志和力量!孙梨花寻着血迹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狐狸窝。刨开一看,惊骇不已!只见三只狐狸崽,正含着着全身退了皮的母亲的乳头,专注地吸吮着乳汁。光身的狐狸母亲已经死去,身体尚有余温。如此场景,令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孙梨花默默地看着,直到小狐狸再也吸不出乳汁,母亲的身体渐渐凉了,才无所适从惶恐不安地胡乱寻找。”动物尚有为子献身的义举,更何况有情有义的人类更是要义无反顾地呵护自己的孩子。这为后来孙梨花以匪首万山红的名义,带着秘密死在儿子孙梨生的面前作了注脚。

还有对人与战争的的描写。“他探出头来,立即感到血色的阳光如芒刺扎眼,慌忙闭下眼睛。他试着眨了眨眼睛,再慢慢睁开。太阳已经西偏,血红的夕阳斜射着尸横遍野的血色阵地。他眨眨眼,再四处观察,天是血红的,云彩是血红的,地是血红的,草是血红的,树叶也是血红的,一切都是血红的。”这是远征军战士高笃智从死尸堆里苏醒过来的生死体验如梦如幻,触目惊心!与主力部队失散后,“他穿行在这森林里,恍恍惚惚间,自己是走在一个无人能够企及的境地,飘飘如仙,冥冥似蛇,狡诈如狼,威风为虎,上天像鸟,爬树是猴,自在如同蚂蚁,行走仿佛幽灵……”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恐惧。最后,高笃智凭借训练有素的野外生存技能终于走出原始森林,返回昆明。这是另一个视角的远征军故事。

激烈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必定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上精心构思,以推进情节的发展,使高潮叠起,异彩纷呈。

小说开篇就让高臣宗置于矛盾冲突中,一方面父亲临终遗嘱要求他不管怎样都不能去赶马,另一方面退婚逼债让他走投无路,一咬牙,他毅然拿起父亲的马鞭,历经种种磨难,让马帮生意越做越红火。解放前夕,高臣宗暗地里为促进解放做了很多事,但在公众视线中却有难言之苦。他的身份认同感让他纠结不已。骨子里,他是亲共的,但他又是国民党的镇长县副议长,加之地主资本家的身份又让他处境为难。满腹心事,搅得他寝食不安。

在婚姻观念上,母亲高王氏与高臣宗严重不一致。杨金贵与高臣宗之间是两个能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还有国共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贫苦人民与贪官污吏之间的斗争、土匪与之政府之间的斗争等等,都构成一对对矛盾冲突,一波高过一波,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环环紧扣。尤其是战争引起的家国恨民族仇令人刻骨铭心。多重矛盾叠加在一起,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

竹露清响之三 满江红

瑰丽的地域风情

一个成熟的作家,必定会高度重视自己的出生地和精神原产地,坚守自己熟悉的土地,并为之精耕细作。显然,从《红土红土》到《红土红尘》,作家都把红土高原作为自己写作的精神根据地。

作品有浓烈的地域叙事特色,着意强化红土高原的绚丽风情。这在第一卷赶马途中的经历最为典型,从盘水哨、沧水寨到大风关,每到一地,都隐藏着凶险,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高臣宗马帮历尽艰难险阻,闯过十余关,最后才逐渐成熟,真正竖起马帮大旗。浓墨重彩呈现了云南粗犷雄奇的高原风貌、瞬息多变的高原气候特征、五彩斑斓的地域植被景观、凶恶毒辣的边地飞禽走兽、野性古朴的土著原始生活,以及生活在深山老林间杀人越货的山猫野贼。异彩纷呈的边地物象和多民族杂居的人文底色,无疑会给读者带来视听上的丰盈享受。

在环境描写方面,高度渲染红土地的地域特色,让整部作品笼罩在暖色调的滚滚红尘中。 “爨文化”也是作品强化的一个地域性标志。小说多次借高村碧老先生之口阐述“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爨氏来源”、“爨体书法”、“爨戏”的精髓要义。这个“爨”字,笔划繁多,字形复杂,共三十划,一般不易记住。经老先生一点拨,“分解为: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也就是说,自从人们能掌控火,运用火以后,就进入了一个兴旺的进步时期。那热烈彤红的火,把它的主宰者,烧得兴旺繁荣。那热烈彤红的火,是红土高原一切成就的基础,是照耀红土高原发展进步的火炬。”这就好懂多了。他写来送给高臣宗的格言“独步南境,卓尔不群”节选于爨碑,是爨氏先祖追求的高妙境界,也是高臣宗努力奋斗的方向。高村碧连同他宣扬的爨文化成了一个鲜明的地域符号。

(作者系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曲靖市作协理事)

责任编辑:程 健

猜你喜欢
红土红尘
宁静花开红尘间
七夕
朽木颂
风和老麻豆(外一首)
湛江红土诗社举办成立三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咏杏花
我为红土宾川唱支歌
红土诗刊创刊号首发式暨座谈会在湛举行
许一世情缘,醉一场红尘
十万红尘,独撷一盏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