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絮絮叨叨,在耳边播放了好几轮循环的事,你却充耳不闻,但外人一句话,你却放到心里去了。我们不禁发问,这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就早睡早起这事,父母从小到大,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真是操碎了心啊!可是,你听他们了吗?
没有!我们照样天天不厮混到12点上不了床,看美剧,刷微信,总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早睡重要吗?
突然,某一天,一个朋友聊起他的养生经验,说他最近早睡早起,状态有了明显变化,精力充沛了,气色也好了。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让你下了决心,晚上一定要在11点前上床!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少,小到生活细节、大到择业、择偶、人生走向……家里人劝十句,抵不过外人说一句。
第一,距离美。
你会说,爸爸妈妈都是熟悉的人,不是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
是的,这是一个原因。
一个和自己不太亲近的人,他自带神秘光环,人对未知的东西本能地保持了一种敬畏之心,没有太多的成见,而父母天天和自己在一起,近距离,很清晰,打嗝放屁一样也不少,也缺少了神秘感。
《扪心问诊》里的咨询师说,我眼睛不好,很多时候,我不戴眼镜,半瞎着,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因为……每个人看起来都皮肤很好。
父母置身于显微镜下,而外人,你是脱了近视眼镜去看他。
当然,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嘴巴里说出来的分量就不同了。
其次,父母的权威感不足。
父母的话语,很多时候代表一种权威,可惜,在中国,亲子关系一向不怎么好,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本身就是个巨婴,和孩子的链接不够;同时,言传身教,自我榜样的部分做得也不足,所以权威的力量并没有建立起来。
关于教育,有种简洁的提法是,父母做好自己,孩子不用教育。
为啥?言传身教,父母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父母爱看书,爱学习,品行正直,孩子很难不受影响。而父母絮叨,希望孩子做到的,往往是自己也做不到的。
再次,絮叨是个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所以,父母只能通过絮叨的方式来影响孩子,而这,其实是个最没有影响力甚至有负面作用的沟通方式。
絮叨,本身透露出来的,就是种无力感,我想影响你,但是影响不了,我只能多说几遍。可是,多说几遍,就能让孩子收到吗?恰恰相反,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这么说,我越不这么做,明明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但,老子就是不!高!兴!
最重要的,不要强迫,只是分享。
家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都是为你好!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不相信你能做到最好,你必须听我的,才是好的。
也许你说的是有道理,但一旦带着强迫别人接受的心去说这话,带着高高在上的潜意识在说话,所以,顺利地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足为奇了!
而别人说话为啥管用呢?首先,别人说话时,一般没有太多的强迫感。
更多的是,是一种平等状态下的分享,甚至他都不在意是否影响了你。
在松弛状态下的言语,它很奇怪,就自然地绕过了人的防御系统,而进入到人的潜意识中。
所以,在咨询中,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是催眠!
催眠最有效的就是放松,可以通过隐喻、类比、讲故事、自我揭露的方式来抵达来访者的内心,转化他内心的信念。
处于平等和松弛状态下说出的分享,没有强迫你一定要接受的力量,所以也不会激起反作用力,而让这个事实真正地呈现出来。
所以,真相就是——说的内容是否被收到,不在于谁说的,也不在于说的内容,而在于说背后的心态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