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礼++宋崇升
抑郁症需要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物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夫,能不能不吃药,先进行一下心理疏导?”陪诊的母亲以近乎乞求的口吻怯生生地问道。她的孩子现上大二,早在高中就已经患抑郁症,多次就诊,大夫均建议药物治疗,但她一直没有给孩子用药。最近孩子病情加重,反复出现自杀行为,母亲非常焦急,带着孩子来到北京就诊。
我问这位母亲为什么拒绝药物治疗,她想都没想,一口气问了几个问题:“吃药会不会把人吃傻?”“药物是否有依赖性,会不会成瘾?”“只进行心理治疗行不行?”“这种病能去根吗?”
这位母亲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她的疑虑是很多患者和家属迫切想要了解的。
不能只靠心理治疗
许多抑郁症患者或家属对药物心存疑惑。他们认为,抑郁症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完全是“心病”,不是身体的毛病,只要开导开导,把憋在心里的委屈说出来,病就好了。在他们看来,心理治疗才是第一位的治疗手段。
其实不然。抑郁症需要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物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表现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虽然不像内外科疾病那样,出现身体某一器官结构功能的明显变化,但在微观上,即在分子水平上,也存在生物学改变的证据。现代研究已经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脑内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变化有关。如果这些化学物质在脑内某些部位的浓度降低了,人就会表现出抑郁的症状。药物治疗就是基于这一机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患者和家属认为抑郁症只需要心理治疗而非药物治疗,原因是将抑郁症给简单化了,将其等同于和他人发生冲突而生闷气、受委屈这样的一般情绪问题了。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和一般心理问题相比,就像感冒之于肺炎,虽然两者都可能会有咳嗽、发热等症状,但完全是两个不同重量级的现象。所以,不能用对付感冒的方法来治疗肺炎,也不能用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思路来处置抑郁症问题。
当然,重视药物治疗,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心理治疗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可以修正患者的不良认知模式、完善患者的人格结构,不但能够提高疗效,对于维持疗效、防止复发也具有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有效,对于重度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不主张单独使用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效果:在抑郁症的急性期和巩固期,使用更多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而在维持期和缓解期,认知行为治疗、认知矫正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则可排上用场;抑郁的发病如果存在诱因,那么在药物治疗基本控制症状后,采用完形、催眠等心理治疗手段,对诱发抑郁的心理创伤进行处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物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较成熟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排除禁忌症后,给患者脑部通以短暂的安全的电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而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特别适合于有自杀观念或行为、拒食、木僵等表现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不足之处就是患者可能会有短暂的轻微的记忆损害。不过,这种损害通常在停止治疗几周后逐渐恢复。
重复经颅磁刺激则是在头部放置一个线圈,通电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无衰减地透过颅骨,在局部大脑皮质及部分白质产生诱发电流,刺激皮质神经元和皮质联络细胞,改变皮质电活动进而影响精神活动。这是一种无侵入性、安全、直接影响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该疗法较安全、温和,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
合理用药减少副作用
药物治疗虽然是抑郁症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但一些患者和家属还是会心存顾虑,不愿轻易接受,他们常见的担忧有:药物会不会伤脑子?会不会把人给吃傻了?会不会成瘾?
患者和家属产生这种顾虑并不奇怪。在上个世纪,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品种还不多,很多传统的药物虽然有效,但其过度镇静的副作用突出,患者在服药后面部表情不灵活,显得呆呆傻傻、行动机械,就像电影《追捕》中的横路敬二。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也由此背上了恶名。
新型抗抑郁药物在作用受体的选择性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因此,在保持疗效的同时,副作用大大减低,大多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疗效好的优点。当然,抗抑郁药毕竟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在用药早期或多或少地出现镇静、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这些反应一般比较轻,是一种适应性反应,随着用药的继续,反应会减轻或消失。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特点选用药物,根据患者的耐受性确定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选择有效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可以避免或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当药物副反应不可避免时,要充分权衡利弊,一般情况下,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带来的危害,要比由于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大。
至于成瘾问题,是一种误读。成瘾是精神活性物质,也就是俗称的毒品滥用的后果。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虽然有“精神”二字,但不是精神活性物质,自然就没有成瘾性,当然也就不会成瘾。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一停药就出现病情的波动,可能的原因是治疗维持时间不充分,或极少数患者需要终生用药,即便如此,和药物依赖也不是一回事。
规范治疗减少复发
抑郁症具有易复发、慢性化的特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约2/3~3/4的抑郁症抗抑郁治疗是有效的,其中近一半患者可达临床治愈(症状缓解)。 减少复发、波动的最有效措施是规范化治疗,即在急性控制症状后,需要巩固治疗和足够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抑郁症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即使症状完全消除,患者感觉自己完好如初,依然不可随意停药。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一个合适的剂量继续治疗。如果出现了药物副反应,则应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将治疗效益最大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既然抑郁症复发性较高,就需要长期关注。有研究表明,90%的患者在抑郁首次发作以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复发,约75%~85%的患者五年内会复发,病情波动往往发生在停药后的半年时间,许多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期,会明显感觉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有改善,但这不代表抑郁症已经治愈,因此患者切不可自行判断停药。
除了药物、心理及物理治疗,有些措施对于缓解抑郁、维持疗效、预防复发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运动。对于维持期和缓解期的患者来说,坚持运动不仅可以巩固疗效,还有预防复发的作用。坚持运动后,人体内会产生令人愉悦的内源性“快乐素”——β-内啡肽。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对抗抑郁的作用,另外,运动还有其他很多改善情绪的机制会起作用。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家属的理解、陪伴与支持十分重要。当患者需要支持的时候,家属在跟前;当患者需要表达的时候,家属在倾听;当患者不想说也不想听的时候,家属陪伴左右就足够,能做的就是理解、支持。
下列做法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学习了解一点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抑郁症的特点、抗抑郁治疗症状改善规律及不良反应、抑郁症复发及预防复发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包括良好的睡眠卫生、减少咖啡,远离烟酒和其他不良嗜好;调整态度,改变认识,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合理设定目标,减少压力。
精准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目前,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治疗抑郁症已经成为共识,根据病情,将药物、心理、物理以及运动等疗法进行有机结合,以获得最大的治疗收益是治疗目标。随着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概念受到关注,最能体现精准医学思路的便是个体化治疗原则,强调因病施治、因人而异,没有不好的药物,只有用不好的药物。比如在适当时机用药,针对症状选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识别清楚症状,恰当用药,发挥药物最大效应,减少、避免副作用;药物治疗时充分考虑患者症状特点,注意药物特点和副作用,同时考虑药物使用的方便性和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还有一些方法尚处在研究探索阶段,比如“深部经颅磁刺激”。与传统经颅磁刺激比较,深部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于能进行深部立体精确定位于病灶,提高疗效。“氯胺酮”用于抑郁症治疗等已显露出了一线曙光。研究显示,这些药物、疗法经过改良之后,往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小的副作用,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将会给未来抑郁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编辑 王俊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