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墨生 等
中国书家
陈钝之书法辑评
文/梅墨生等
陈钝之
陈钝之,名锋,山东枣庄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涛先生;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师;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3 年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学艺术类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书法作品入展全国性书法展二十余次并获奖,山东省连续五次获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出版个人作品集六册,参加由中国书协提名的全国“80榜样”书法展和书艺公社网提名的八零点将录书法展等重要展览。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得草书势,流美。
伍灯法师(香港书谱社社长)有汉遗意,晋唐法门。
于剑波(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观其大作,沉着痛快,草书、小楷俱见妙笔、会心,格调不俗,实属青年书家中之难得。
盛郁龙(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
钝之道兄,聪明颖绝,又十分用功,十数年临池不倦。在中国美院毕业时已四体兼备,后又专攻草体,于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虔礼等人的法书用功最深,可谓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数年来全国大展每每都有钝之兄之大名,可谓其实证。
陈钝之 南田论画一则 33cm×18cm×2 2015年
古之成大事者必胸襟广阔。钝之兄生性豪迈,气干云霄,下笔磊落痛快,意气浩然。兄又好饮酒,真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豪迈。观其吮墨展毫,真是深得“惊蛇入草,飞鸟出林”三味。
杨亮(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曲阜师范大学讲师)
吾友陈锋,字钝之。性豁达,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醉则作草,书毕则睡,不吝笔墨。其癫狂之态非慕高士,实出本心,故友人呼为“疯子”,书家得“疯子”雅号,可谓褒奖!余与其相识已逾一纪,锋志学之年求学于泉城,痴迷入木之术,临池不辍。后南下钱塘,问道国美,磨砺四年有余,广交翰墨丹青之流。书道取法不囿于时,或古或今,见贤思齐,其艺精进,异于旧时。然才华彰显未见其钝处何在?近闻锋北上燕京,折节读书,方悟钝之所在。
陈钝之 钱泳书学 36.5cm×21.5 cm×2 2015年
锋者,利器也;钝者,藏器也。锋则进取,上下求索,取长补短;钝则不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锋敏于行,钝重于思。书之道,虽小技,拾人者易,创造则难。技止乎炫,道生于思。钝之而立之年有所悟,亦有所得。吾知锋将有所思,待其蜕变,他日钝之锋芒,必将有所斩获!
癸巳霜降泉城杨亮跋于金陵黄瓜园谢权熠(书画理论家、策展人、《艺镜》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书协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人与人之间,冥冥中是有缘分的。2002年当我负笈湖上来到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时候,钝之也从山东来到杭州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当年大家一起在西湖边学习书法,却未相识。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个“日新”小团体—联系在杭的书法朋友一起搞活动、办展览。前一次活动我参加了,他因故未来;后一次活动在济南,他正好学成回山东,他参加了,我却因故未去。如此说来,算是两次失之交臂,错过了晤面的机会。但这种未见的距离不阻碍我们的交流,反倒多出一种远观的客观来。
陈钝之 刘禹锡陋室铭 33cm×33cm 2015年
对于钝之的书法,我早有关注。不管是在中国美术学院求学期间的创作状态,还是近些年来参加一系列的比赛、展览,他的精品力作都体现出了勤奋和才情。回到山东的几年间,他不仅参加了一系列的重要活动,还好学不断,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陈锋先前南下,这次又北上,对书法热爱之深切、探求之执着,由此可窥。在这些年里,陈锋的书法一再的脱变和精进。以朋友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钝之的艺术纵然值得肯定和褒奖,但那种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才是最值得嘉许的!
很多人对钝之的形象印象深刻,完全是一派艺术家的风范。梁振忠在他的草书跋文中讲道:“陈锋者,高洁士也,发散髯美,善书,大作古厚而温润。”把他的形象和他的草书作为两个识别标志来看待。确实,他的行草就有点让人想到他的那一头美髯,飘逸洒脱。虽看着还有些乱糟糟的样子,但乱得酣畅淋漓,也挺有意思。这样具有艺术感的头发,不知道有没有生产男士护发素的厂家来找他代理广告事宜,不过如果要拍广告,关键还是要阐明这头发下的脑袋里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智慧。陈锋给自己取字钝之,这个“钝”和他的“锋”反其意用之。陈锋的“锋”,在艺术道路上,勇猛精进,满纸烟云,张扬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朝气,难免有锋芒毕显;同时,作为近几年书法界已露头角的他,用“钝之”来告诉自己,其意在自我警醒:在热闹面前保持一份冷静,这份冷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有才气的陈锋更加地用功。勤奋与天资,是成功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陈钝之 临苏东坡一夜帖 34cm×34cm 2016年
经过专业的训练,钝之的书法表现首先是功夫扎实。对于笔墨的控制和风格的把握十分敏感,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可以有丰富的表现。在书体上:真、草、篆、隶,乃至随手戏作的花卉小品,也别有意韵,似乎暗合古法。在个人风格的塑造上,从目前钝之的作品来看,似乎比较偏向于在行草书中融入章草的一些元素,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饱览南北之异后的一种不自觉的选择?以行书之流美加入章草之古拙,显然是一种中和之美的探求,不亚于在碑帖之间进行的调和与创造。他在描述草书创作中有过这样的独白:“创作中的丰富性是我一直思考的,这种丰富一是取决于涉猎的广泛程度,二是技法表现的丰富性和难度系数,三是人生阅历、年龄等起到的影响。”他的这种全方位的思考是必要的,作为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书家,这种认识似乎显得有些超前,却彰显出他对书法认识的深度和长远视角。他在技术上的自我要求是一个艺术家需要的基本态度,不当以为书法作为文人的寄情所在,以为随意的挥洒就可以成就一件艺术作品。前期在用笔、方法等看似技术层面的积累和拓展。高洁之士的钝之显然不单单是以才气写字。才气这个东西,年轻时候多少都有些,靠才情写字,一旦时过境迁,笔下往往就索然无味了,其实才情也是要养、要积累的。如上文所说,就是要读书、要阅世。钝之的智慧在于他懂得务实,他的好学和认真态度表现在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往往历时长久,反复推敲,要求高、眼界高的结果是他连续几个小时地书写,最后满意度只是几个局部,甚至几个笔画。这种形而下的务实努力,对于作品的丰富性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就长远的书法构建以及对于书法的把握来讲是不可或缺的经过。由此为前提,人生阅历才可以自然地融入,这个融入的本身也是需要在技术的保障下才凸显出来的。如果认为,只要上了年纪就可以有好的书法了,这岂不模糊了艺术的基本界限。
陈钝之 杜甫蕃剑一首 30cm×19cm 2015年
陈钝之 临苏轼《东武帖》 34cm×27cm 2016年
路韶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
陈钝之兄,名锋,盖求并蓄锋钝其中。钝之兄为人为艺皆如其名,其年逾而立,为人略有锋芒,以“钝之”自省则少是非,其艺已有所成,屡获大奖,声名远扬,可谓锋芒毕露,以“钝之”自勉,则能在成绩面前保持一份冷静。
前些日子,钝之兄给我看了张照片,那是他数年前在中国美术学院求学时所摄。照片上钝之兄比现在青涩,立于老城拆迁后的废墟之中,残墙断壁间,他寻了一面白粉墙,“满壁纵横千万字”,洋洋洒洒,大开大张,磊落挥毫,猛气横发,直上云霄,气壮山河。那次特殊时境下的书写,可谓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我想,这张照片最能体现钝之兄的气度—激昂豪迈,大气磊落。
钝之兄为人真诚朴实,他在班里年纪稍长我们几岁,颇有兄长风范,我们常常到他的家中,一来学他写字,他边日课边讲给我们听,我们受益,二来讨些美酒,酒后他便不吝笔墨,写给我们看,我们欣赏。熟悉他的朋友悉知他酒风实在,好喝酒,逢酒必醉,每每酒到浓时,他便铺开大纸,尽兴挥毫,笔墨淋漓酣畅,颇得“颠张醉素”的神采,观者都被他感染,此时写的也必是佳品。我们走时,他已经在书纸堆里睡了,实在纯真可爱。
对待书法,钝之兄虔诚而执着。他曾跟我讲起青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常常感念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亲朋师友,背负着众人的期待,他辗转多地求师问道,他也曾放弃稳定的工作,南下杭州求学中国美术学院。十数年来,遍游四方,遍访名师,屡获大奖,成绩斐然。书法已经成为他的信仰和他毕生的追求。
看钝之兄平时写字,我想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古,另一类是创作,他平时以隶书、草书见长,偶写花草遣兴。钝之兄重传统,他出口成章,《书谱》《书论》等经典理论甚为熟识;他学古不辍,临古之作形神皆似,他学习的路子多,诸家之妙皆为其所用。他对摩崖有自己独到的感悟,融大篆于其中,金石意蕴,高古奇谲;大草躲不过研习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等经典,除此,他又精研章草,对于西汉简牍、魏晋残纸、隋唐写经一直到沈曾植、王蘧常,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研临习,近期以章草写《心经》,饶有禅意,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将章草写进大草,使得其草书不仅草法精绝,而且风骨潇洒又不失浑朴。钝之兄对笔墨的控制能力强,所以他写些花草,信手拈来,似神来之笔,鲜活清雅,格调极高,三二笔即可满纸文人意趣,颇得陈白阳、八大遗意。我想,他画花卉如此有灵气,不仅是他笔墨功夫扎实的体现,也能说明他的艺术天赋极高,能如此,只靠用苦功可能不够,心灵手巧方能写出那股仙灵文雅的气息。
在我们同学这个圈子里,钝之兄取得的荣誉奖项是最多的,但他从不轻狂自傲,依旧平易朴实。他十分清醒,保持对书写的热情,对名利愈渐不屑,不为展览之风气束缚。无疑他是我们同窗中的榜样,并且我相信他还能在书法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
与钝之兄相识近二载,得其感染,受益匪浅,我素来敬重他的人品艺品。近日嘱我写段文字,我想在此不需班门弄斧多言书史书论了,只管从一个同窗的角度说说我对这位兄长的了解吧。
路遥知马力,我有幸能与钝之兄同窗三载,深知其后必有大成。
乙未三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新源里寓舍
约稿、责编:金前文
陈钝之 一粒数重七言联 135cm×32cm×2 2015年
陈钝之 临汉金文 180cm×60cm 2015年
陈钝之 题李修易俞椿香圃图一 则 18cm×28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