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学习,永远在线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学习,是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唯一不会间断的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从哇哇学语开始,慢慢地通过学习了解这个世界,掌握生存技能,具有了鲜明的人格和个性,以及,能够读懂这本杂志。
不言而喻,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互联网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时代,学习(自主的或被动的)已是人们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充实原有知识结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法宝。
经典定义的“学习”,是指人们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从这一定义可见,阅读和听讲,是学习过程中排在最前面的程序。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在讲阅读的重要;而“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则是透彻地指出了听讲的重要。这两者,是后面思考、研究、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岁月转换、斗转星移。人们学习的方式,已从始于儒家孔丘的开坛讲座弟子三千,演变为课堂教学十年寒窗,再而变为了课堂+电脑+移动终端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与多样化。
今天大家所提到的网络教育(或称在线教育)的“革命”,是由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发起的,他创办的“可汗学院”开设了3500多门课,向全世界免费提供高品质教育。之后,仿照“可汗学院”的模式,两个斯坦福大学教授也成立了一个名叫Coursera的教育机构,并联合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霍普金斯大学等12所大学开始大规模的新型网络教育试验。再之后,由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师资、场地、学习方式等的解放和扩展性,在线教育很快便席卷全球,成为了教育领域方兴未艾的模式。
到了2015年,中国人每天用于连接互联网的时间已经达到了平均3.8小时,这其中,除了工作、社交、游戏、购物之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学习——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人类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途径。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时间利用,更成为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时至今日,在线教育已然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产业方向,然而,随着各类教育机构、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如何打造完善的生态圈,并进而探讨其发展规律、行业规范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这一领域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以上背景,本期《跨界论坛》将从“概念和现状”、“产业升级方式、“教育方式”、“发展趋势”、“新型模式”等维度入手,力求全方位剖析和解读在线教育这一新型教育产业的变革,并以期为在线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