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标准
1标准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服装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合理测量服装的各个测量点,制作出符合消费者体型的服装,能够大大提升服装舒适性。国内尚未有如此详细的服装测量方法标准。为此,根据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服装测量类标准,制定出适合我国的服装测量标准,以此来更好的规范市场,使服装生产商的制作工艺更为规范,使消费者的服用舒适度更加提高。
2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服装主要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服装主要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特殊款式服装按其产品标准规定。
3标准重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服装主要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服装主要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特殊款式服装按其产品标准规定。
本标准仅提供最通用、最普遍的测量方法,供各类产品标准引用,特殊款式的服装不在本标准中一一罗列。
(2)测量工具
明确规定了测量工具为卷尺或直尺及其分度值。
(3)测量程序
详细规定了测量程序,统一测量方法,包括照明、测量时的服装状态、精确值、相关的人体测量部位和方法等要求。
(4)尺寸测量方法
将我国已有产品标准中涉及的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尺寸进行归类研究,并整合不同种类服装(如上衣、裤、裙等)和不同款式服装(如西服、大衣、羽绒服等)所需测量的尺寸,提取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尺寸,并对其测量方法进行归纳。
由于我国各种款式的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尺寸及其图示不同,因此对本标准中相关英语术语及图示进行统一制定。主要尺寸有衣长、胸围、腰围、总肩宽、领大和袖长。
1标准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国内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服装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核心和判定依据主要是服装质量。服装质量的评定技术逐渐成为服装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统一的服装评定技术规范,对于服装性能的测试和数据的获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中穿着试验方法作为服装评定技术之一,有必要制定其方法标准,为服装质量的评定提供技术规范,为整体提高服装行业技术水平和质量评定标准提供标准化基础。
2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服装穿着性能的试验及评价方法,以期望的服装性能为基础,评估服装的实用性能,也为在最终穿着条件下提供数据方面的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数量项目内,服装穿着的性能(如起球或磨损)试验。
3标准重点
(1)标准名
将原标准计划名《服装磨损试验及评价方法》建议改为《服装穿着试验及评价方法》,是由于本标准整个试验过程都与穿着有关,有不同的穿着人群和不同的穿着方法,而服装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穿着,加了“穿着”两字与实际相适应;去掉“磨损”是因为本标准的内容不局限于磨损试验,磨损仅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装穿着性能测试的实施,以期望的服装预估为基础,评估服装的实用性能,也为在最终穿着条件下提供数据方面的指导。本标准的穿着试验为服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整体性能或有规定数量项目的测试,例如起球或磨损。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穿着试验、试穿者、试验组织者、助理、观察员、人群的定义。
(4)穿着试验设计
对穿着试验的目的、严格控制试穿者的小规模指定项目的试验和部分控制或不控制试穿者的大规模试验进行了设计。
(5)试穿者小组的选择
对于任何在正规基础上开展穿着试验的组织机构,都应建立固定的试穿者小组。本标准规定了试穿小组选择的基本内容。
(6)分析
本标准规定了特定期限的耐穿性能分析、织物破坏分析、以发展试验方法为目的穿着试验、为制定产品说明书进行的穿着试验和为总性能采用普通和多功能穿着试验。
(7)报告
本标准规定了报告应包括的信息。
(8)附录
附录A与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附录A提供了穿着试验问卷和试穿者记录示例,附录B提供了人体体质指数(BMI)。
(9)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本标准是否可行,起草小组进行了穿着试验法试验,进行了如下试验过程。为了制定产品说明书、了解服装的耐穿性能、破坏性能,分别为8种服装开展了穿着试验。
确定试验组织者、助理、观察员,召集会议明确分工情况。
选择要试穿的样品和数量,其中女款5种,男款3种,并确定每种样品待检查的参数,所选服装及待检查的参数见表1。
表1 所选服装及待检项目
组建试穿者小组,其中男试穿者15名,体型170/ 92A;女试穿者20名,体型160/84A(注:选择稳定型的试穿者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试穿试验的成功与失败,要想建立固定的试穿者小组,需要通过几次选择和淘汰之后才能完善。)。
开展穿着试验并确定试穿条件,本次穿着试验分别按20位试穿者穿着五种不同测试服装的12个复制品试验方案(见表2前5项)和15位试穿者穿着三种不同测试服装的10个复制品试验方案(见表2后3项)进行,并按穿着天数开展试验,确定洗涤和干燥方式,穿后的服装由试验人员统一收回并按规定进行洗涤和干燥,洗后再由试验人员送发给试穿者重新试穿,在此期间要对试穿者做好问卷调查和观察员记录登记,具体试穿情况见表2。
试验完成后,收集所有服装并按耐穿性能、织物破坏性和制定产品说明书进行分析。
①按耐穿性能分析
男牛仔裤裤子规定试穿3天后洗涤一次,穿到出现磨损破坏停止试穿,考核它的耐穿性。穿着后由试验组织者统一收回进行洗涤,按GB/T 8629—2001标准5A程序进行洗涤。洗涤剂采用奥妙蓝净全效洗涤衣粉,洗后悬挂晾干。每次穿着观察员都进行观察,做好整个试穿过程记录登记,并且做好对试穿者问卷调查。经过两个月穿着之后的磨损情况统计整理后的结论:期望此款牛仔裤的试穿期限为90日,牛仔裤不会出现破损,但从试穿情况来分析,平均穿着时间只有44日就出现破损,达不到理想值。破损位置集中于后裤袋边上,特别是后裤袋车线边上不平位置。由于该位置在牛仔裤水洗时程度较重,且该位置也是人坐时与椅子接触最频繁的位置,因而造成该位置磨损最厉害。为了能延长该款牛仔裤的穿着寿命,建议牛仔裤进行水洗时,裤后袋部位程度要降低。
短袖丝绸服装期望此款丝绸服装的穿着寿命天数累计能有20日,但从试穿情况来分析,平均穿着天数有21日才出现破损现象,超出理想值。而且丝被钩出部位基本都在右侧,这与大部分女性爱背包有关,如果没有背包可能此服装穿着寿命会更长。
②按织物破坏性分析
女长袖衬衫经过30日穿着之后的纰裂情况统计整理后得出,此款女长袖衬衫袖窿部位纰裂明显大于侧缝部位纰裂,由于袖窿部位手臂运动弧度较大所以容易出现纰裂。由实验室测得袖窿部位的纰裂数据5.0 cm,虽然按GB/T 2660—2008《衬衫》标准指标是符合的,但是试穿后出现平均有0.61 cm的纰裂程度,实际上已影响外观穿着,会使顾客产生不满意。建议在生产加工时要改进工艺。
③按制定产品说明书分析
女短袖针织T恤衫经过16日穿着之后的缩水情况统计分析后得出,此女短袖针织T恤衫穿着后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经向缩小,纬向明示增大。通过问卷调查,在实际穿着过程中也存在这种情况,第12号试穿者在试穿过程中服装意外被刮破,出现很大破洞,停止试穿不参加考核。按实验室检测得的数据为:经向-1.0%,纬向+1.2%,比实际穿着后要好,标准GB/T 22849—2009中尺寸变化率指标为:一等品经向-5.0%~+3.0%,纬向-5.0%~+2.0%;合格品经向-6.0%~+3.0%,纬向-6.0%~+3.0%。虽然此款服装尺寸变化率符合标准GB/T 22849—2009指标,但在穿着后的尺寸变化情况比实验室数据明显要差,所以在制定产品质量等级时,建议定合格品为宜,并且在说明书上应告知顾客穿后要采用手洗方式,以免缩水情况变差。
表2 试穿情况
女长袖针织T恤衫经过30日穿着之后的起球情况统计整理后得出,此款服装在试穿过程中,起球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右侧身、袖口和腋下三个部位,这三个部位由于平时摩擦频率比较大,所以容易出现起球,右侧身起球主要是由背包摩擦引起。按实验室测得的数据各部位都是符合GB/T 22849—2009标准要求的,因此在制定说明书时要提醒消费者,穿着时需注意摩擦问题。
女牛仔裤经过16日穿着之后的变色情况统计整理后得出,此牛仔裤在穿着过程中会出现褪色和变色现象,大腿和臀部出现变色情况比其它部位严重,而实际穿着后变色会比实验室测得的数据更严重,但变色指标还是符合FZ/T 81006—2006《牛仔裤》标准要求,建议在制定说明书时提醒消费者会发生褪色和变色现象。
男长袖针织T恤衫经过30日穿着之后的起球情况统计整理后得出,此款衣服在试穿后,起球现象比较理想,头几次观察看起毛起球变化不明显。随着试穿次数不断地增加,到第五次和第六次以后开始出现起球现象,腋下部位较明显。服装试穿从第十天到第十五天,各个部位出现的起球都比较稳定,没有再加重的现象,结果为3~4级。此服装由实验室测得的数据也为3~4级,说明此款服装的织物耐起球性能较好,符合标准GB/T 22849—2009指标的优等品要求。
男短袖衬衫经过12日穿着之后的起皱情况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款短袖衬衫起皱情况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摆缝和门襟处褶皱,从观察情况了解此款衬衫随着穿着和水洗次数增加,褶皱也越来越厉害。另外,这10件短袖衬衫中,还有三件缩水较严重,同时这三件也是褶皱最厉害的。按标准GB/T 2660—2008进行实验室检测时,摆缝褶皱为3.0级,领子褶皱为3.5级。从整个试验过程看,此织物设计成衬衫会出现不合格。
1标准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装的时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灯芯绒服装不少,有的企业还制定了灯芯绒服装企标。灯芯绒服装丰富了服装市场,但由于其面料是割绒产品,以现有的技术和生产条件,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目前有的企业为了逃避质量责任,将企标中的质量指标定位很低,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因此应尽快制定灯芯绒服装国标或行标,规范灯芯绒服装市场。
2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灯芯绒服装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全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以机织灯芯绒为主要面料生产的服装,平绒面料服装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
3标准重点
(1)范围
确定以机织灯芯绒为主要面料生产的服装,平绒面料生产的服装可参照执行。考虑到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的特殊群体以及其相关服装另有标准规定,故明确婴幼儿服装不适用本标准。
(2)使用说明
成品使用说明按GB 5296.4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为了更好的对标准理解,增加了条花、刷毛档和压皱印的解释。
(4)原材料
在原材料里对面料、里料以及辅料里的衬布、垫肩、缝线以及钮扣、拉链和其他附件都作了相关标准符合性的规定。
(5)外观质量
主要针对对条对格、拼接、色差、缝制、规格允许偏差以及疵点等作了相关的描述和规定,在色差规定中主要针对灯芯绒服装的倒毛引起的视觉上的色差,特别规定了各部位面料的色差以及套装中上装与裤(裙)子的色差不低于4级,而外观疵点中增加了灯芯绒特有的疵点,如经向疵点、纬向疵点、散布性疵点、破损性疵点、条花、刷毛档和压皱印等疵点允许程度。
(6)理化性能
安全性能:所采用的灯芯绒面料均要符合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水洗和干洗尺寸变化率:除了起草单位质检报告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报告系统中查找的数据外,起草小组对20只不同面密度和条纹数的灯芯绒面料进行了验证测试,其中水洗尺寸变化率达到合格品要求的为75.0%,干洗尺寸变化率达到合格品要求的为100.0%。
色牢度:色牢度主要考核了耐干洗、耐皂洗、拼接互染、耐摩擦、耐光、耐汗渍以及耐水色牢度,起草单位质检报告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报告系统查找数据合格率为89.3%,起草小组同时对20只不同面密度和条纹数的灯芯绒面料的色牢度进行了验证测试,其合格率均在85%以上;而对于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由于灯芯绒面料为绒面织物,按照GB/T 3920—2008的要求,应使用方形摩擦头进行测试,起草小组同时也用圆形摩擦头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另外按照GB/ T 14311—2008要求也进行22.5°方向测试,选用38块不同颜色的灯芯绒面料用圆形摩擦头、方形摩擦头、圆形摩擦头(经向22.5°)和方形摩擦头(经向22.5°)的方法分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方形摩擦头的测试数据较圆形摩擦头普遍高半级,但是当色牢度低于2~3级后,两种摩擦头的测试数据基本一致。而22.5°方向的摩擦色牢度较差,故不考虑采用22.5°方向进行测试。38只测试样中,耐湿摩擦牢度≥2~3级只有73.7%。综合考虑以上试验结果,故最终确定湿摩擦牢度合格品≥2~3级,按GB/T 3920规定测试,采用长方形摩擦头。
撕破强力:灯芯绒面料主要是通过割绒或刷绒等加工处理后,织物表面呈现形似灯芯状明显隆起的绒条,但在实际应用中,沿条绒方向的撕裂强力较低,因此起草小组将撕破强力列入了灯芯绒服装标准的考核范围。通过对38只不同面密度和条纹数的灯芯绒面料利用测试方法GB/T 3917.2—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8只测试样中,撕破强力≥10 N的有35只,占比达92.1%,但是临近10 N的数据较多,综合考虑试验误差等因素,确定撕破强力为8 N,其中6只在撕破的过程中发生了转移情况,对发生转移的6只样品利用GB/T 3917.3—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进行测试,结果同样发生撕裂转移。因此,综合以上测试方法和试验结果,撕破强力最终要求≥8 N,采用裤型撕破法。
绒毛保持性:灯芯绒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其绒毛部分与外界接触,尤其是服装的肘部、领口、袖口和膝部等部位长期受到外界的摩擦,绒毛容易脱落。因此起草小组通过讨论,将灯芯绒面料绒毛保持性列入考核,最初讨论通过按GB/T 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方法对灯芯绒面料的绒毛保持性进行测试,同样对38只面料进行测试,测试终止条件为测试样绒毛被磨损至露底或有绒簇脱落时的摩擦转数。结果表明,利用马丁代尔耐磨测试方法测试绒毛保持性,44.7%的样品在经过大于10 000转的测试后,未出现绒毛露底或者绒簇脱落的情况,且出现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因而认为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方法不适用绒毛保持性的测试。起草小组通过讨论,参照ASTM D 4685—07进行测试,该测试方法主要利用Taber耐磨试验机对灯芯绒面料进行摩擦,然后通过垂直透射光照射测试样按照附录A进行评级。起草小组对该测试方法经过讨论,并利用14块不同灯芯绒面料对该测试方法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14只样品中≥3~4级的样品数为13个,合格率为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