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与民族地区脱贫共兴

2016-09-28 18:03车文斌
当代县域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协作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车文斌

西部,崇山峻岭间,高原荒漠中,风沙雨雪里,民族地区的脱贫奔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均极大关注,倾注着大量心血。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历来广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小康的如期实现。

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为了每一个民族都脱贫,共享民生福祉,一场扶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

民族地区,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复杂,多为高山、丘陵、森林、荒漠等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其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导致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从而使精准扶贫困难尤多,任务尤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尤为艰巨。

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摆脱贫困,而民族贫困人口约达1000万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

攻城拔寨,攻坚克难,集中了大部分民族地区和民族人口的西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奋力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有形之手拨动西进之路

这条路并不平坦,其艰难程度远超跋涉西部的高山与峡谷。

小范围内的民族八省区,包括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205万,而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民族八省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1.4%;全国贫困发生率为7.2%,民族八省区为14.7%,民族八省区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

更大范围的“西部大开发”十二省市区,除了民族八省区之外,再加上四川、甘肃、重庆、陕西,其贫困发生率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很大一截。

西部很穷,发展拖不得,也等不起。早在16年前,中央就挥动有形之手,舞动人才和资本西进。

自2000年起,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国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以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繁荣经济、使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为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劲动力。

这是一块占全国56%的国土面积,西部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前提。

这是一块集中了全国大部分民族人口的土地,事关各民族协同奔康大局,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个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96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明确加强东西部地区互助合作,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从此,东西部协作帮扶常轨,西部在东部的帮助下,实现了较快发展。

可是,虽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倾力扶持和东部的帮扶合作,赢得了16年的发展机遇,但因底子差基础薄,西部仍然较为落后,尤其是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基数依然很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可其贫困人口,目前仍有1000余万人,约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4.2%。

可见,西部仍然需要国家,需要东部发达地区的更大扶持。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西部地区要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东部地区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下更大气力帮助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还可以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东部地区要舍得拿出真技术支持西部地区。”……总书记的话语谆谆善诱,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寄予殷切希望,既具有指导意义,又有极强的操作性,体现了对各地区、各民族迅速脱贫奔康、共享民生福祉的迫切之情。

在中央的强力推进下,东西部扶贫协作提速。

2016年8月7日至9日,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陪同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四川省凉山州考察对接扶贫协作工作。胡春华表示,广东将进一步做好对口凉山州扶贫协作工作,助推凉山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自1996年起,浙江与四川结对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截至2015年,浙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45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扶贫新村等项目1500余个,使70余万贫困农民直接受益。

扶贫,一项长期的事业

扶贫,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一场艰苦的战斗。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从亚洲到非洲,从中东到拉美,很多国家与贫穷抗争,而“中国式扶贫”模式尤让世界瞩目。其间,中国对世界扶贫业的贡献率超过70%,有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

中国扶贫开发规模广、难度大,在世界范围绝无仅有: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道路、水利、电力、住房、通信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条件明显改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国家尤其倾注了大量心血。譬如四川,世居彝、藏、羌、苗、回、蒙古、傈僳等少数民族14个,户籍人口490.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0%,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六位,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羌族聚居区。

四川省委、省政府通过集中投入、综合施策,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工程: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及巩固提升工程、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及“十项扶贫工程”、甘孜、阿坝、凉山三州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藏区扶贫攻坚项目、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县建设项目、“溜索改桥”项目、甘孜州地方病防治、浙江对口帮扶藏区、珠海对口凉山的东西协作扶贫等八大项目。此处,还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其他多个项目。

2015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51县(三州48县、北川县、峨边县、马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50元,比2010年的4124元翻了一番多。

成绩骄人,可困难仍不少,仍需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

2015年,四川省仅甘阿凉三州的农村贫困居民就有64.48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居民总数的16.96%;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四大片区”中,有1/2是民族地区,6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片区县中,民族县和享受民族县政策待遇县的48个,占4/5。

“脱贫和高标准的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强调了扶贫时间的长期性、艰难性,唯有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这场长期的战役面前,为了民族地区与全省一道同步迈进小康社会,四川正按照中央的部署,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以内生动力铸就脱贫长效机制

西部民族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先天不良,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问题突出,单靠本土财力脱贫难度较大。

本刊注意到此类问题,从凉山州“悬崖村”孩童上学难出发,客观分析东部与西部县与县之间巨大的财力差异,在今年8月,以“县域扶贫路”一文,特别提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县与县结对帮扶“携手奔小康”模式。

县与县结对,富县帮穷县,精准对接,精准帮扶。

县与县结亲,富亲帮穷亲,财力对接,人才对接。

7月20日,习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在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甚至还可以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方面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同时,还要加强考核,“用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和监督,抓紧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成效”。

可喜的是,省际结对正在深化,江苏对接陕西、广东对接四川等省际协作在进一步展开。市际协作方面,珠海对接凉山州等正在深化。更为精细化、精准化的县际结对也在酝酿当中。一场更大规模、深入到县际的扶贫战即将打响。

2020年之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已经制订,正向目标坚定迈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更需要从长计议,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方能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外在帮扶可以一时提升基建水平、生活条件,但更持久的还是技术技能、文化教育水准、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因而,切实提升民族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才是脱贫的长效之计。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是要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还包括文化发展、法制健全、生态保障以及社会的和谐有序。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彻底扭转其落后状况需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

四川极为重视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提升内生动力。2016年8月12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民族地区铁路、公路、机场和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一批“飞地”园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开发资源。

8月19日上午,四川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方案》,明确由省内经济较为发达的7个市和35个县(市、区)结对帮扶藏区彝区45个县(市、区),以期到2020年稳定实现藏区彝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

提升内生发展动力,贫困地区的基础亟待改善。2016年8月,国家交通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提出,我国将力争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中央投资约848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农村公路和县乡公路客运站。

具体来看,将支持贫困地区建设1.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和4.6万公里普通国道,实现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力争提前1年完成托底性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解决贫困地区2.45万个建制村、2.1万个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支持贫困地区约3.16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造建设;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150个县级客运站和1100个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精准对接国家扶贫项目,改善民族地区交通落后状况,让脱贫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

路向远方延伸,再高再难的山终会在脚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形式,西部民族共兴。

猜你喜欢
协作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