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搭建职教师资在职培训策略研究

2016-09-28 02:28林慧英
老区建设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师职教师资

林慧英 孙 平

校企联动搭建职教师资在职培训策略研究

林慧英孙平

[提要]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需要依托高校和企业两个载体。当前,依托高校建立的基地正趋于完善,但企业参与度仍然不高。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指出“校企联动”是搭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并提出相关对策。

校企联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2012年8月全国教师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明确了“以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目标。再一次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提到重要位置。其中提到依托的两个载体——高校和大中型企业是职教师资培训的关键。校企联动进行职教师资培训,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同时利用了企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培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但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任务主要仍然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级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参与较少。以江西省为例,江西省拥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0个,其中国家级培训基地2个,省级培训基地8个。其全部依托的是江西省十所高校,依托企业建立的基地目前尚未筹建。高校所建立的基地有其师资、场地、学术的优势,可以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学历、理论上的支持。但其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在于缺乏企业和行业的参与,对于教师迫切需求的实际操作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先进设备、技术人员和企业理念无法通过基地培训到位。

一、企业消极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的原因

(一)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动力不足

一方面,从整体社会大环境来看,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即使不承担培训费用也可以获得相应高技能人才,企业依赖职校的根基不稳。另一方面,企业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益,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后,企业必须牺牲部分人力、物力去配合培训教师,而这部分教师所带来的技术革新、交流学习等远不足以弥补企业期望获得的价值,部分企业更担心企业核心技术的外泄而拒绝参与合作。这些原因都使得企业在联动培训师资项目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

(二)政府以及行业支持力度不够

在德国,企业非常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并吸收教师进企业实践培训,原因在于政府政策制定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程度与企业获得政府税收减免是相关的。在中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仅仅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双方自发活动基础上,企业积极性不高且合作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中断。政府和行业在校企合作发挥的作用较小,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重视宏观、忽视微观,缺乏具体指导性,优势没有完全展开。

(三)合作层次低,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企业和学校的合作还比较初级,理论与经验的欠缺,加之相关保障制度没有建立,都制约了学校与企业发展。深层次的信息交流、共同研发、互送人才合作没有形成,合作的过程也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没有形成稳定的、持续性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没有完全消除。

二、“校企联动”是搭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一)“校企联动”是弥补单纯依托高校培训的重要渠道

相对于高校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企业可以弥补高校无法进行实践操作的不足,做到优势互补。首先,企业具有设备、技术优势,一线教师可以直接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的操作工艺和生产流程,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动态,了解技术革新信息,可以进行生产实践训练,理论结合实际,实现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其次,企业具有资源优势,企业的工程师来自于一线,他们的讲学和实操可以让教师快速掌握新知识和要领,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企业自我更新,共同进步。

(二)“校企联动”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主流趋势

德国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地区一级的职教师资培训由行业协会自行主办,这些主办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学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或企业内部的职教师资培训以及培训检查、审核、考核等事宜。一些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可以自己编撰教材,组织独立的教师培训。在德国,职教师资赴企业实习培训已经是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教师培训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职教教师享有带薪参加培训再教育的权利,企业负责承担部分或全部学费,教师也可以自费进修培训班,并从劳动局获得资助。专业理论教师通过培训可以取得更高级别教师资格。

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教师每年有两周以上时间可以带薪到企业进修,专业技能培训,澳大利亚的相关产业部门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带来的行业助推力量,除定期接受职校教师到企业培训外,还经常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举办专题学术讲座,行业也会吸收职校教师成为行业资讯委员会成员,以此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互助交流。

(三)“校企联动”是实现教师转型的强有力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 (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文件精神和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看,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同时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目前仍然有一大批职教教师,他们在学历上基本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实践经验不足,要实现对他们的“双师型”教师的转型,“校企联动”培训是关键也是强有力保障。

三、校企联动搭建职教师资在职培训策略研究

(一)完善政府和行业在“校企联动”教师培训上的引领作用

1.细化法律法规,给予政策倾斜

目前我国制定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够细化,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争议,相关法律建设和政策倾斜比较少。对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法律法规建设力度,细化法律细则,建立有利于企业积极参与合作的大环境,鼓励企业吸纳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对参与企业给予资金、政策、税收上的优惠,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给予税收上优惠和政策上的倾斜。

2.行业全程参与,助推“校企联动”

行业要尽快建立相关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发展,为职业院校教师引进、培训提供支持;其次,行业要担负起为职业行业全程制定和规划学校与企业人才互往、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职业鉴定、技能考核,监督学校与企业培训师资合作过程。再次,行业要为学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科技推广提供信息支持,帮助职校教师进企业顶岗学习,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学,并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二)规范企业参与主动性,加强自律和他律

1.转变企业观念,提高企业自律

当前,许多企业的观念还局限在发展职业教育,培训职教师资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并没有意识到参与校企合作既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企业要首先更正自身观念,主动认识到参与职教师资培训不仅是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更应该看到参与的长远利益,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只需要投入实训设施、场地、实训教师等,既可以更新企业观念,技术革新,更可以获得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长远来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手段。

2.保障企业权利,促成企业他律

政府和相关媒体要加强宣传,转变企业观念,利用媒介载体,营造校企联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吸纳资金,可采取社会融资等方式,保证校企联动培训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价体系,可以是行业、也可是集团组织,形成企业和学校参与制度化,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懈怠履行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惩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和职教师资培训。

(三)职业院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

职业学校除了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注重教师素质外,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也非常重要。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运用教师聘任、评价等杠杆和手段,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有效机制,调动和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职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2.提高办学水平,吸引企业参与

在当前职业院校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大环境下,职业院校要另辟蹊径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注重调整结构、重点建设品牌专业,形成自我特色专业和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关注企业用人需求,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使培养的学生能迅速为企业所用,吸引企业主动参与。

[1]林慧英,黄国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10).

[2]万娥.企业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4.

[3]徐绍云.超越差距——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4]武方红.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程文燕]

林慧英(1987—),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孙平(1987—),女,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江西南昌334000)

猜你喜欢
双师职教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