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9-27 07:02姜素芳
安徽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旌德县桤木坡耕地

姜素芳

(旌德县林业局,安徽 宣城 242600)

旌德县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现状与发展对策

姜素芳

(旌德县林业局,安徽 宣城 242600)

本文总结了旌德县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现状,分析了退耕还林营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山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提供参考。

旌德县;退耕还林;现状;对策

我国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旌德县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基层营林工作,对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旨在为山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提供参考[1]。

1 旌德县基本概况

旌德县地处皖南黄山东侧,国土总面积90 700.5 hm2,辖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1 284个自然村,总人口15.1万,其中农业人口12.93万。年平均气温15.5℃,平均降雨量1 300 mm,年均相对湿度77%。全县林地总面积65 181.1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1.9%,森林覆盖率64.92%,林木绿化率68.1%,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66.51万m3。境内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海拔120~1 295 m,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2]。

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2002年以来,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9 600.6 hm2,其中坡耕地造林2 866.7 hm2、荒山荒地造林2 860.0 hm2、封山育林3 200.0 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造林673.9 hm2。

2.1 坡耕地造林基本情况

全县实施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面积2 866.7 hm2,共计1 851个小班。涉及到全县全部10个乡镇,10 810个退耕户,户均退耕0.27 hm2,详见表1。

表1 分年度分林种统计表

2.2 坡耕地造林保存现状

通过加强管护和历年核查验收,并结合巩固退耕成果项目,对干旱、洪水、雪灾、征占等原因造成的造林损毁或保存率较低的小班,及时进行补植补造。全县退耕还林保存率、合格率均为100%。其中由经济林转为生态林90.1 hm2,占原有经济林面积的92.5%。

2.3 坡耕地造林国家补助资金情况

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国家补助标准:退耕地还生态林连续补助16年,退耕地还经济林连续补助10年,造林当年补助种苗费50元/667m2;还生态林前8年、还经济林前5年,每年补助现金230元/667m2(其中:粮食补助210元/667m2,管护费20元/667m2);还生态林后8年、还经济林后5年,每年补助现金125元/667m2(其中:生活费补助105元/667m2,管护费20元/667m2)。补助到期后,还生态林国家补助资金总额累计达到2 890元/667m2,还经济林国家补助资金总额累计达到1 825 元/667m2,详见表2。

根据表2测算,全县2 866.7 hm2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补助全部到期后,退耕户可享受补助12 271.5万元,户均增收1.1万元,详见表3。

表2 全部到期后单位面积国家补助资金表

表3 全部到期后补助资金汇总分析表

2.4 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建设成效

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县部分退耕户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转移到进城务工,除去国家退耕还林直接补助户均增收1.1万元及部分间伐小径材销售收入外,按照每户1人外出务工测算,每年每户家庭可增加2~5万元收入。同时,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开阔了眼界,赚到钱后纷纷回乡创办家庭林场,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巩固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特别是坡耕地造林的深入推进,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农户不断自发进行退耕造林,原有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小班之间的空隙地绝大部分已造林。目前,全县造林已由山下延伸到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实施前的54.10%上升到64.92%。老百姓高兴地说:“退耕还林后,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原来很少看见的梅花鹿、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了。

3 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存在的问题

3.1 林分密度过大,质量下降

旌德县退耕还林初植密度较高,除少数速生树种如杨树和泡桐等外,一般密度均在3 000株/hm2。部分成活率不高的小班,经连续补植,造林保存率均达95%以上。由于未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林内通风透光条件较差,退耕地林木枝下高已达树高的1/2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3。由于林分密度大,林分植株间营养、光照竞争剧烈,明显呈现高生长迅速,但胸径生长不正常,如同“晒衣杆”。

3.2 经济收益不明显,林农经营积极性不高

目前,退耕地还经济林国家补助已全部到期,农户退耕种植的主要经济林品种为梨、枣、板栗等,因经营成本、管理技术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导致发展效果不理想,绝大部分经济林已被改种用材树种,或转为生态林。目前退耕地还生态林二轮政策补助也即将到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国家免去了农业税,对种粮进行补贴,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投入逐年加大,充分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而当前木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增加了林业生产成本和林农负担,降低了退耕还林生产效益。同时,由于农村水利、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少数农户产生了后悔情绪,有了复耕念头。

3.3 部分树种选择不当,林分抗灾能力不强

全县在实施退耕还林时,考虑到山傍田下部积水会影响退耕树木生长,因此在造林作业设计时,安排旱地和山傍易旱田栽植枫香,杉木等,山傍田下半部安排栽植江南桤木、水杉等树种。江南桤木生长迅速,林分迅速郁闭,生态效益明显。但近年来,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明显增多,江南桤木等退耕树木出现断梢、拦腰折断和翻蔸现象,损失严重。根据历年退耕还林受灾摸底调查,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累计受灾面积达1 500 hm2,其中江南桤木受损最为严重。例如,2009年白地镇高甲村胡家组在遭受雪灾后,退耕还林受损树木达95%,退耕还林地内一片狼籍,受损极为严重。

4 退耕还林发展对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开展森林抚育

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林业科技推广等项目,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退耕农户进行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积极鼓励退耕户加大林分抚育力度,调控林分密度,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和林地卫生状况,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对枫香、江南桤木、南酸枣等阔叶树,及时开展修枝,确保树体通直、圆满,积极培育阔叶树种大径材[3-4]。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退耕还林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抚育成本,提高退耕户营林积极性,增加林分经济效益。

4.2 逐步更换抗灾能力差的树种

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要及时清理退耕林地中历年来的风折木、雪压木,更换一些抗灾能力差的树种,如江南桤木等。因地制宜地套种毛竹等再生能力强的树种,鼓励引导农户在林中空地补植华东楠、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珍贵乡土树种,增加退耕还林树种丰富度。同时,加大清沟沥水工作,对淤塞的中沟和里沟要及时进行清理加深,在一些出水地块可以种植水杉等耐水湿的树种。

4.3 鼓励退耕户对退耕地内树木进行合理采挖

当前,随着各类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城乡绿化创建,市场对退耕地内的枫香、香樟、杜英等绿化苗需求量增大。为促进退耕户增收,应鼓励农户根据相关技术规程,在严格控制林分合理密度的前提下,对退耕地内的树木进行采挖,提高退耕户收入。为避免破坏林地,林业部门应督促退耕户要对施工后的采挖穴,进行土地平整。

4.4 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林下经济

近年来,全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要鼓励退耕农户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积极扩大在坡耕地林分下种植黄精、白及、重楼等名贵中草药,培植灵芝、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同时,可以推广发展林下养殖土鸡、土鸭等林禽模式[5]。采取引进、扶持、培植等方式壮大林产品企业,以安徽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安徽旌德博仕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为龙头,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农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做大做强林农复合经济,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4.5 发展农家乐和森林旅游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退耕还林工程的树木均已成林,成为生态优美的风景林。随着京福高铁的开通,打通了旌德交通闭塞的瓶颈,应立足旌德县优越的自然环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现全域旅游、打造国际慢城”要求,大力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并整合全县森林旅游资源,深挖退耕还林旅游观光商机。

总之,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证退耕还林巨大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加强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的后续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充分挖掘退耕还林工程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农复合经济、森林旅游,使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真正成为一项生态工程、德政工程、富民工程。

[1]李清平.退耕还林政策在黔中地区适应性发展[J].中国林业,2016,(1):46-47.

[2]旌德县林业局.旌德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汇编[R]. 2013.

[3]周根土.安徽主要用材树种造林与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陈喜友.檫木不同混交方式生长情况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5,41(4):9-11.

[5]张学军,李林生,汪长根.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3):50-52.

(责任编辑:杨婷婷)

Afforestation Actualities of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De-farming Hillside Land in Jingde County

JIANG Sufang
(Forestry Bureau of Jingde County,Xuancheng 242600,Anhui,China)

In this paper a summary was made on the de-farming hillside land afforestation actualit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Jingde County.Some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roun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in mountainous areas.

Jingde County;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Actualities;Strategies

F326.2

A

2095-0152(2016)03-0045-03

2016-04-06

2016-05-10

姜素芳(1973-),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生产和林业科技推广工作。E-mail:jdjsf@163.com

猜你喜欢
旌德县桤木坡耕地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9年生纸浆材桤木与台湾桤木的纤维形态差异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旌德县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有机肥生产补偿机制探讨
旌德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与实践
5种桤木属植物苗期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河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桤木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