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三地门乡原乡工艺 展现生命力量

2016-09-27 00:53
台声 2016年1期
关键词:屏东吊桥琉璃

屏东三地门乡原乡工艺 展现生命力量

“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

“三地门”,台湾少数民族排湾族群古语发音为“地磨儿”,清朝时期汉人北移开垦时称之为“山猪毛”,日据时期称为山地门,光复后才改称山地乡,1992年8月更名为三地门乡。是闻名遐迩最富人文内涵的旅游景点,雾台、玛家、三地门共同的门户,也是排湾族群部落最多的地方。

地磨儿传统生活工艺园区

在三地门乡,排湾式建筑石墙、石屋、立柱到处林立,宛如置身千年排湾部落,随处都是艺术家经典杰作,壁画、陶壶、铜雕、百合花、鹿、山猪及排湾族群传说故事象征权威的山猪獠牙头目冠、菱格纹以卵石、铸铜、浮雕等方式错落各角落。青铜刀、陶艺、服饰等排湾族群的传统器物,在工艺匠师们的巧手下风华再现,家屋前的vuvu(部落阿妈)都是排湾贯穿时空说今道古的故事达人。

这里水碧山清、景色宜人,汇聚了3个排湾族群村落,是台湾少数民族16个族群中以雕刻、烧陶、染织工艺著称的排湾及鲁凯族群的艺术大师聚落地。以传统工艺著称,深具排湾风格的石器雕刻、木雕在工艺大道上一览无遗;到琉璃珠、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林立的艺术工作室走访探索,处处惊喜,时刻都有寻宝般的乐趣。

“会说故事的巷道”

三地门乡是距离平地最近的少数民族乡,每逢假日,上山踏青、走访少数民族文化的游客特别多,沿台24线还有可眺望屏东平原的土鸡城、风味餐厅,转进三地村的棋盘巷弄里,有不同特色的少数民族工艺店,包括沙滔、峨格、蜻蜓雅筑等知名工作室,这一带几乎是游客最爱的“寻宝地”。

这几年上山道两旁已砌成一道“说故事”墙,展现当地的琉璃文化特色。三地村有13邻,各邻几乎自成一条巷道,棋盘式的规划,方便游客走访。是由当地村民自力造街,村民自己动手画上自己村落的传说与图腾,从而打造了一条会说故事的巷道,让游客走进小区就深刻感受地方人文风采。

如当地排湾人流传的“水鹿取火”的神话,说远古时代排湾人遭逢大水,高山上没有火种,于是,连续派了乌鸦、山羌下山取火,但都失败;于是,山羌把头上的大角借给体型较大的水鹿,结果水鹿完成了任务。

排湾族群传说故事象征权威的山猪獠牙头目冠

全台最长卧床式吊桥

2015年12月26日,位于屏东的“山川琉璃吊桥”正式开放供游人参观。该桥长262米,横跨三地门乡与玛家乡之间,因原屏东三地门吊桥在2014 年8月的台风袭击中被毁损而修建。

“山川琉璃吊桥”展现当地排湾族群的文化与历史,尤其是琉璃珠的意象装置设计。主要由在地艺术大师撒古流·巴瓦瓦隆设计,他在遍访耆老、勤作田调之下,重新赋予琉璃珠更深层且细腻的文化诠释,将之镶嵌于桥两侧的琉璃装置艺术,令人惊艳不已。24面故事牌诉说着部落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加上琉璃意象及光雕艺术,将给您开启深度的部落人文之旅。

在吊桥两端也有不同的入口意象,三地门端由地磨儿小学学生以马赛克艺术作品装置锚碇座墻面及挡土墙墙面。玛家端由北叶小学学生,提供锚碇座墻面图案创作。两端另设置一座巨石装置艺术,玛家端是“蕃薯”的意象,三地门端是“芋仔”的意象,以“芋仔蕃薯”,象征族群融合,寓意深远。这也是吊桥最大特色。

猜你喜欢
屏东吊桥琉璃
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南天、南地、南人、南物
卖水果
积石吊桥
这座吊桥真胆小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
碎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