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鑫 宋斌 邵绪威
摘 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通过对航空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细化的教改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实施的配套方案等方面论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细化思路。
关键词:高职;飞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细化
1 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航空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并明确建设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台海局势依然紧张,军工系统担负着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责任。航空装备的技术升级,对飞机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飞机制造专业能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航空产业全球化发展,为飞机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国际化要求。随着中国航空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航空产品实现了从引进向输出的转变,航空产业全球化的趋势,为飞机制造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细化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存在就是要解决国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足量的基层人才支持。 “分方向”培养思路的是要解决专业和行业、企业的对接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行业针对性以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真正实现飞机制造技术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
由于飞机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宽泛且课程设置难以实现模块化,因此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相对来讲存在很大的难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无异于本科培养方式,这样就使得飞机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大、课程数量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专业属性以外,还有就是在培养方式上没有突破传统,仍然采取无行业差异性的培养方式,缺少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的细分。
3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细化思路
3.1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细分建议
根据飞机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分析情况,飞机制造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建议细化为:钣铆装配(飞机铆装钳工;起落架、附件装配;结合测量工;飞机电缆工;飞机盘箱装配试验工)、钣金成形(冷作工;飞机钣金工;飞机蒙皮落压钣金工;飞机钣金工下料工;飞机发动机钣金工;化工检修铆工)、飞机结构件加工(零件常规加工;零件的数控铣加工与机床操作)。
3.2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构建“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专业基础平台教学面向岗位群,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用技术和技能。专业方向面向从业岗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专业基础平台相对稳定,确保专业建设的相对稳定。
3.3 专业细化工作实施的配套改革
3.3.1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条件。由于“分方向、”人才培养方式直接针对行业、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因此要求专业教师熟悉相应行业、企业的具体工作。根据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改善现有师资:一是飞机制造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下企业锻炼的机会,直接进入相关行业企业实习;二是新引进师资应该具备相关行业、企业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三是从合作企业中选择相应师资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
3.3.2完善实践条件。
实践条件是实现“分方向”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基础性条件。在明确行业、企业背景后,由于要直接针对岗位实施人才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需要针对性地建立实践条件。在校内实践条件的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训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由于有了明确的行业、企业定位,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3.3.3重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规划好课程体系,其次是处理好课程内容。“分方向”人才培养方式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需要及时跟踪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实施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有可能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也有可能仅仅是局部课程的调整。课程体系要体现行业、企业的需求特点,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
3.3.4改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
由于实施了“分方向”的人才培养,改“大锅”培养为“小灶”培養,原有的教学组织体系势必需要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班级建制的相对完整性,专业培养方向课程采取选修式的教学组织。此外,有必要按照设定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绩效。
4 结论
对于高职飞机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细化改革方案,在工作实施方面论述了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条件、重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配套措施。
作者简介
周金鑫(1987-),男,汉,辽宁省营口市,助教,工学学士,研究方向:飞机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