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刘明
摘 要:“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独具风格的民歌形式,自09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花儿的传承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一小《绽放的花儿》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对花儿的校园传承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花儿;校园传承;现状及对策;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1 “花儿”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通过地方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弥补国家课程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学生教育的弊端。“花儿”作为宁夏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对“花儿”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既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有能够将“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的传承和创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将“花儿”这一西北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发挥了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而且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主要分为一下几点:
1.有利于“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对“花儿”的内容、题材、风格进行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这一民歌形式的理解和热爱,发挥学校作为有组织、有计划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中坚力量的重要作用。
2.有利于弘扬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观念。在花儿校园传承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更增强学校对对传承“花儿”音乐文化的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学校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真正发挥作用。
3.弥补和丰富国家课程的内容。“花儿”作为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将“花儿”作为音乐课程的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对构建本地区多元文化的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在确保国家音乐教育整体的基本前提下,开发具有西北特色的音乐课程,发挥地方特色,促进教学相长。
5.丰富“花儿”艺术的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对花儿校本教材的研究与编写,实现了“花儿”艺术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让花儿不仅能够成为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还能为中小学生演唱。
2 “花儿”的传承现状和方式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广泛传唱的民歌形式,在千百年的流傳中,其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口头传承。即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方式,是千百年来传承过程中最普遍的形式,它既是西北地区各族人民多元文化的代表,也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的方式。
2.文本传承。“花儿文本是花儿口传的载体,是维护花儿口头传承所隐含的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花儿文化的特有身份和维护文化主权的基本物证。”文本记录的方式对花儿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还需要更多的重视。
3.民俗传承。花儿会是各地方的人民每年定期的民俗活动。在这些花儿的聚集地,不仅促进了花儿艺术的传播,激发了歌手花儿音乐的创作,而且培养了花儿的传承人。
4当代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如,花儿的演唱比赛活动,这种方式虽然带有商业目的,但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花儿的影响力。
3 传承中的缺失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承方式也逐渐丰富,但校园传承的方式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传承作用的途径,不仅能够从学校方面提高教师的文化观念,而且能够在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达到“花儿”传承和保护的目的。所以如果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影响力,对“花儿”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无疑是一种缺失。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推广,在“花儿”广泛流传的宁夏地区,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对“花儿”的校园传承的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怎样开发和运用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使“花儿”在校园中得到传承,逐渐成为音乐教育者开始关注的问题。兴庆区回民一小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学校,学生大部分为回族。为保护并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推动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学校提出了校园“花儿”传承的工作做法和设想,并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下面就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1.教材内容。校本教材的编写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以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目标,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教材。内容上以“花儿”歌曲为主,包括可爱的家乡、花儿漫上来、回族儿童心中的歌、生活多美好、黄河流水到家乡、勤劳的穆斯林、四季花、在祖国的怀抱里八个单元。“在歌曲的选编上,将花儿曲调中高亢悠长、音级跳动大、音域宽的部分,在保留其“花儿”风味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力争让这些民歌符合儿童特点,反应他们的校园生活。”
2.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音乐素养等实际情况,分不同年级指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校本课程《绽放的花儿》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环境,实现了学校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促能、以艺怡情的艺术教育目标,凸显了学校“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人才”的原则。
3.校园活动。以“花儿”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花儿”歌曲表演或比赛活动的形式,或将“花儿”音乐作为校园广播等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学生对“花儿”的认识和理解。
4.演唱、创作教学活动。近年来,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在“花儿”的演唱和创作的教学上进行探索,邀请“花儿传承人”参与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演员或艺术社团的展示中,更加深刻和直观的接触到“花儿”艺术。
4 对“花儿”校园传承的反思
回民一小“花儿”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和内容,为“花儿”校园传承的构想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作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基地”,并被宁夏文化厅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点”的回民一小,通过“花儿”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在“花儿”的传承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丰富了教师的文化教学观念。
虽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宁夏的学校音乐教育在“花儿”传承方面也已逐渐丰富。“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1994年编写了一套包括宁夏民歌、器乐、舞蹈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乡土教材》。2007年开始在海原、西吉、盐池等地校园率先使用《简编花儿教程》试行教唱“花儿”,并开办校园“花儿”培训班。银川回中不仅开设了“花儿”欣赏课,还设置了“花儿”教室和研究室,等等”这些都显示了“花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逐渐被重视和实践,并在“花儿”的传承保护工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校园传承是“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方式,它的实施和发展还需要国家、学校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实践,使这种形式得到不断的完善。
注释
[1]薛正昌:《宁夏花儿析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2]金学林,孙伟主编:《绽放的花儿》,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出版,前言。
[3]金学林,孙伟主编:《绽放的花儿》,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出版,前言。
[4]刘明,王娇然,韩旭.宁夏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刘明,刘同生.中国花儿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明,王娇然,韩旭.宁夏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民间艺术,
[4].范明明,小学音乐小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以银川市兴庆区为例[D],2014.
[5].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
作者简介
周欣(1992-),女,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科教学。
刘明,教授,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