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菁
摘 要: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至今已取得一定进展,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笔者认为人民币推广面向不同区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当前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建议通过推动我对拉人民币投资,扩大人民币贷款份额,加强金融合作和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等途径,加大人民币在拉美地区的流动性,促进国际化进程的继续深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拉经贸关系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启动,发展与下一步考虑
1.1 金融危机来我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规避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风险,我国开始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从宏观层面来说可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风险,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从微观层面来说,有利于我国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时控制汇率风险,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1.2 人民币国际使用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不同国家开展货币互换、资本项目逐步开放、逐步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等五个阶段。截至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结算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截至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在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貨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3.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结各自特点形成离岸人民币中心;全球超过40个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企业可用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标志着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历史性的跨越。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正式运行,境内外金融机构可通过该系统 进行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的清算和结算。同期,我国央行在伦敦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计价国债,是其首次在境外发行本币央行票据。
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充分表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改革的认可态度,对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竞争力大有帮助。
1.3 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步考虑
至2015年,我国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约三成,已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内提高这一比重的潜力有限。因此,下一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应主要依赖于对外资本输出,而非通过贸易输出。同时,在利用资本输出加大人民币流动性的基础上,建设成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完成人民币在海外的积累沉淀和自我循环。同时,应根据我与不同地区经贸关系特点有针对性、有侧重地推广人民币“走出去”。
2 中国与拉美地区经贸合作关系发展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高度契合
2.1 中国与拉美地区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拉丁美洲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新兴市场国家最为集中的区域。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经贸合作规模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进入全方位、快速发展阶段,双方形成相互倚重和共同发展的经贸关系格局。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拉贸易额达到2365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中拉贸易的20倍。2014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流量和截至当年我在拉直接投资存量分别为105亿美元和1061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总量的8.5%和12%。
2.2 中拉经贸合作亟需升级优化
拉美地区一直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发展路径,而中国多年高速增长制造了对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需求,二者结合推动中拉贸易在本世纪内飞速增长。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对拉美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下降,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2014年以来中拉贸易额止步不前。
近两年来,双方开始探讨经贸关系的多元化发展,尝试改变过去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的经贸合作模式,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以投资为主要形态的产能合作和全产业链合作。在中拉经贸合作转型升级蓄势待发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推广若搭乘这班快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中拉经贸合作发展高度契合
结合中拉经贸发展前景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国际环境因素,笔者认为人民币在拉美地区推广的理想途径和目标为:通过对拉美资本输出转移和消化我国过剩产能,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创造和培育拉美国家对我国经济的稳定而可持续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在该地区建立以我国为产业龙头的国际分工体系,最终实现将人民币发展成为拉美地区广泛使用的国际贸易、投资、融资储备的重要交易货币,和成为该地区区域性主导货币的次级全球性货币的核心目标。
美国“马歇尔计划”和日本的“黑字还流计划”对我在拉美推广人民币使用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二战后为转移过剩产能和缓解国内经济压力、重新打开欧洲市场,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1951年向欧洲国家提供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向欧洲重建大规模输出了美元流动性。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实施了“黑字还流”计划,通过提供政府援助和商业贷款,使外汇储备、国际贸易盈余和国内私人资本重新流入发展中国家,以达到缩小国际收支顺差和促进日本对外投资等经济目标。两种计划均主要通过以本币对外投资将国内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集中输入特定区域,带动当地生产发展从而制造对本国机械设备等产品的需求,并通过出口收款回收本币。如此循环,大大加快当时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在拉美的推广可参照“马歇尔计划”和“黑字还流计划”的基本思路,打破目前人民币国际运用主要限于对国内投资和进口贸易的局面,实现人民币通过“资本输出——出口收款”这一循环,加大在人民币在中拉经贸合作中的使用份额。结合中拉经贸合作转型升级期的需求特点,建议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1)鼓励企业对拉投资,促进人民币资本输出
目前我对拉投资主要集中于能矿领域,近年来逐步向制造业、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扩展。拉美地区国家普遍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制造业水平较低,亟需引进资本和先进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经济模式轉变和加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诉求,这为我企业在拉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我应鼓励企业以收购、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在转移产能、扩大市场、抢占资源渠道等领域,对拉美进行直接投资。
目前中资企业在拉投资大多选择以美元进行,人民币输出规模非常小。为推动对外直接投资这一最重要的流动性输出手段,建议考虑通过适当贴息政策鼓励企业以人民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形成人民币资本输出,缓解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导致的升值压力。
(2)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扩大人民币融资需求
拉美国家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愿望强烈,但资金实力较弱,特别是在重大战略性项目中的资金筹措能力不足。当前美联储加息对国际投资流向产生影响,导致拉美地区资本外流,国际融资成本增加,难度更大。同时大宗商品量价齐跌的国际形势也导致以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美元流动性短缺。面临上述问题,拉美国家扩大人民币使用规模的意愿加强。
为向拉美地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重要战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我国政府设立了中拉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等总额超850亿美元的多双边融资安排。在落实上述安排的过程中,我应大力推动拉美地区项目运用人民币贷款,使其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载体。结合这一趋势,应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趋弱、汇率趋稳、人民币融资接受程度提高的有利时机,推动境外人民币融资。同时,巩固Shibor作为人民币融资利率计价基础,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提升竞争力。
拉美重大项目的开拓发展也将为对拉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拉大型机械设备产品的出口带来机遇。输入拉美地区的人民币可通过上述渠道回流,形成循环。
(3)提升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比重,降低贸易风险
贸易尤其是油气、矿产等大宗产品贸易在短期内仍是中拉经贸关系中的压仓石。我国拥有庞大的储备资产作为人民币支付能力的有效担保。凭借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力,我应努力提高中拉大宗产品贸易中人民币计价比重,在拉美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的形成,逐步夺取国际大宗产品市场的定价权,降低我进口企业的贸易成本和汇率风险。
(4)促进金融合作,帮助人民币海外沉淀和循环
目前我在阿根廷、智利等地已设有人民币清算行。下一步可考虑在拉美金融体系较完善的国家(如巴拿马、智利等)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不仅有助于人民币在海外产生自我循环和沉淀,还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摆脱对投资和贸易的依赖。在此基础上,可尝试在拉美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为提供更加丰富的离岸人民币投资工具,避免跨境人民币投机套汇和无序流动等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这一目标,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也需要放眼全球大局和针对区域的推广策略和设计。虽然在拉美地区推广人民币使用具备良好条件和广阔前景,但目前拉美地区仍是美元势力范围,无论是在贸易、投资还是金融领域,美元在拉美占据的绝对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人民币将作为一种补充资源,而非取代美元。应认清这一事实,借鉴美元和日元等货币的推广经验,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逐步扩大人民币在中拉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领域的份额。
参考文献
[1]王春满 杨梅 马宇博 辛文玉.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54-55
[2]郑之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思考[J].中国金融,2014(6):9-12
[3]刘勇.依托“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J].新金融评论.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