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李光辉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抗击超低空飞行器。这些超低空飞行器通常包括突破了由中距地空导弹组成的防空系统后的那些攻击机或直升机。
便携式导弹—般由—名或几名士兵携带,广泛应用于包括点防御、面防御、线防御以及机动防御在内的防空作战,但其基本任务是进行点防御,保护小型特殊目标或重要的点状目标免受空中打击。近年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已逐渐成为恐怖分子们的新宠,并有逐渐蔓延之势。世界各国军方与政府已开始对此严重关注,以防恐怖分子用于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攻击,进而造成严重的伤亡事件。
在电影“伦敦陷落”中,出访英国的美国总统乘坐的“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遭到恐怖分子的“毒刺”式便携防空导弹攻击。虽然机上装备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和红外干扰弹,但直升机在避过几轮攻击后,最终还是被击落。通过这个情节可以想象,如果先进便携式导弹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其所造成的危害性。然而,事态发展的远比想象的快,2016年5月13日清晨4点30分左右,库尔德人游击队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卡里山区使用俄制“针-S”(萨姆-18)式便携防空导弹击落一架土耳其陆军的美制AH-1W“眼镜蛇”式武装直升机,并导致两名飞行员阵亡。
发展现状
便携式防空导弹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69年8月,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地区首次使用苏制第—代萨姆—7(“箭—2”)式便携式导弹击落了来袭的10架以军飞机中的6架,立即成为防空作战的新星。1972年前后,萨姆-7开始出现在越南战争中,在3个月的时间内击落了24架美机。其在越南战争中共击落和击伤美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205架。但是,随着空袭飞机采用红外干扰增强了自身防护,第—代便携式防空导弹逐渐失去最初的优势,并随着冷战的结束逐步退出了一线装备。但目前全球还到处充斥着萨姆-7的身影,先后装备了华约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以及埃及、阿根廷、安哥拉、阿富汗、博茨瓦那、古巴等国。
随着光电技术发展,最新式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具备射程远,精度更高的特点。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和使用较为广泛的该类型导弹主要有美国的“毒刺”、俄罗斯的“针”(SA-16/18)系列、法国的“西北风”、英国的“星光”、瑞典的RBS-70及中国的“前卫”2等型号。这些新式导弹绝大多数被归属到第二代防空导弹中,个别属于第三代产品。其中一些导弹还使用复合寻的方式,装备红外或全频谱紫外线制导以及激光制导技术。
上述导弹的一般有效作用距离均超过6000米,由于采用近炸引信,使其对飞机的毁伤效果比老型号提高很多。近炸引信可在导弹接近目标时起爆,从而提高了导弹毁伤概率。据统计,“毒刺”和萨姆系列导弹的总产量超过20万枚,至少有10个国家获得了上述导弹的特许生产技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此外,现在大约有15个国家能生产便携式防空导弹,在大约105个装备国的弹药库中,储备有约50万枚左右导弹。
“毒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之一,系统重15.7千克,导弹直径70毫米,长1.524米,既可肩扛,也可装备在车辆、直升机以及海军特种作战舰船上。其技术特点是运用了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先进被动光学导引技术,导引头采用了扫描光学系统和红外/紫外双色探测器,制导系统用红外和紫外能量比率鉴别红外干扰和各种背景源,有效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抗红外干扰能力。目前最新型的“毒刺”导弹采用焦平面阵列导引头,提高了对抗低可探测性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打击能力,并可在杂波信号环境下攻击直升机。美国曾在1986年到1988年期间,先后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900到1200枚“毒刺”导弹系统。游击队利用这些导弹击落了约250架苏军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实战中的战斗成功率超过80%,迫使苏军战机不敢在战区低空飞行。
“西北风”式便携式防空导弹由法国马特拉公司生产。据该公司总裁称,目前在全球有超过25个国家订购了超过16000枚“西北风”1和“西北风”2导弹。这些国家中有欧洲和亚太地区的8个,中东的4个和南美洲的 5个。导弹系统全重43.8千克,长1.8米,弹径90毫米,翼展1.90米,弹头重3千克,速度马赫数2.6。有效射程300—6000米,有效射高10—3000米。作战时系统由两人携带,其中一人携带导弹,一人携带火力单元,可以在60秒时间内完成组装和射击准备。导弹采用四元阵列被动红外寻的导引头,具有很灵敏的感应能力和抑制光诱饵信号能力,能够探测、跟踪从任何角度迎头攻击的、有红外干扰功能的直升机。导弹发射前能够锁定目标。战斗部采用以钨珠为预制破片的高能杀伤弹头,其可以提高深入目标表面的程度,具有较强的摧毁力。导弹发射后,空发射筒立即抛弃,在10秒钟内就可以更换上—个新的发射筒。在没有早期预警的情况下,导弹从点火到发射的作战时间不超过5秒,在有早期预警的情况下作战时间约为3秒,据称单发杀伤概率可达90%左右。
危险扩散
冷战结束后,随着华约集团的迅速解体,大量武器装备开始廉价进入国际军火市场,不少便携式防空导弹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仅在2002年,俄罗斯就丢失了数千枚萨姆-18等便携式防空导弹。据全球航空安全网络统计的数据显示,自1970年以来,遭到防空导弹袭击的140架飞机中有125架是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其中包括40架民航客机。据美国政府部门估计,目前全球现存有50万到75万套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不少以各种方式扩散至民间流入黑市,最终落入民间武装和恐怖组织手中。据兰德公司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一架民用客机被击落就会导致全球旅游业陷入相当的停滞状态,由此引发的损失将超过150亿美元。因此导弹恐袭已被民航组织列为最大的安全威胁。
目前扩散最为广泛的萨姆-7式导弹的操作简便易行,从携带状态到发射状态只需10多秒,对射手要求极低。普通人只需在使用前看一遍使用说明书即能掌握,非常适合游击队员和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使用。由于具备上述特点,且黑市价格低廉,萨姆-7也成为极端组织和各国反政府武装梦寐以求的装备。
911事件后,恐怖分子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袭击民航客机的事件屡屡发生。2002年11月,两名恐怖分子埋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国际机场附近,仅用不到30秒的时间就对一架正在起飞的以色列民航客机连续发射了两枚萨姆-7式导弹。幸运的是,以色列客机驾驶员经验老道,利用萨姆-7只能追尾攻击的特点,驾机紧急转向规避,从而侥幸逃过一劫。事后,有分析家认为,如果当时恐怖分子使用的是如“毒刺”之类更为先进的第二代单兵便携式导弹,那么,必将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灾难。严峻的形势迫使以色列开始在客机加装“天盾”多光谱红外对抗系统,其在便携式导弹来袭时可发射红外干扰弹诱使导弹偏离目标。
2 0 0 3年1 1月2日,美军一架CH-47型运输直升机在伊拉克费卢杰镇南郊被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发射的萨姆-7式导弹击落,造成16名美军士兵身亡,26人受伤。同年12月22日,敦豪快运公司的一架空客A-300式货运机在巴格达机场遭到一枚萨姆-14式便携防空导弹的袭击,飞机机翼中弹起火,但飞行员临危不惧,驾机进行紧急迫降,化解了一场灾难。伊拉克反美武装还在2004年1月8日使用萨姆-16导弹击中了一架美军“黑鹰”式医疗救援直升机,造成9名机组人员和乘客死亡。而车臣独立武装分子在2005年8月19日使用便携式导弹击落了一架俄军的米-26运输直升机,造成机上118人丧生。此次事件震惊世界,令各国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危害。
从各次袭击事件的总结中发现,民航机最有可能在起降阶段遭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对此,各国在机场周边进行了严密布控,为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普通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也容易成为携带式导弹的牺牲品。目前各国纷纷在直升机上加装导弹来袭预警系统,但还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监控无效
自2003年起,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开始着手应对这一威胁,美国一方面加强对“毒刺”导弹的出口控制,同时研究为民航机加装反导系统的预案。美国还拨款对一些曾装备过大量便携式防空导弹,且对军事装备管理不严,或可能向游击队及恐怖组织扩散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国家施压,通过资助其销毁此类武器,以及加强对现有装备的管理和储存,实现防扩散的战略目的。美国情报部门为此还推行了现金回购的办法。例如对伊拉克战争后下落不明的数百枚萨姆-7式导弹采取悬赏的方式公开回收。上交一枚导弹即可领取500美元奖金。卡扎菲政府瓦解后,大约有2万枚苏制萨姆7式便携防空导弹流失。为防止这些导弹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美国紧急拨款4000万美元,启动了收购这些导弹的应急项目。之后通过派驻利比亚的情报机构利用现金回收这些导弹,前后收购了约5000枚导弹。在美国电影“危机13小时”中,就出现了美国特工利用现金收购便携式导弹的镜头。但根据联合国专家小组发布的报告称,利比亚流失的便携防空导弹已经遍布中南非洲地区,包括乍得和马里及索马里等国。2014年1月25日,极端组织便利用从利比亚获得的便携式导弹在埃及西奈半岛击落埃军的一架米-17式直升机。
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在2003年至2013年间,一共在非洲、中美洲、东欧和东南亚的27个国家回收并销毁了24403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超过一半由苏联生产,包括2007年在乌克兰销毁的1012枚萨姆系列便携式导弹等。虽然各国正不遗余力地防止便携式导弹的扩散,但随着更多导弹生产国的出现,这项任务开始越来越艰巨。
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美国对“毒刺”导弹的出口控制得非常严格,但美国却没有关于“毒刺”导弹交付给国外用户的具体数量的精确记录,甚至有多少个国家购买过“毒刺”系统都无据可查,美国国防部甚至不能对出口的每一套“毒刺”系统做出详细说明。
事实上,美国国防部是有一套手段管控肩扛导弹的。美国从1982年开始向盟国和友好国家出口“毒刺”导弹系统。购买毒刺导弹的国家必须接受美国国防部对其进行的年度例行清查,确保其按照规定要求使用和保存。装备国必须配合美国的例行清查,否则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将导致未来双方军售与军事合作受限。
在导弹交付海外用户前,美国陆军负责对导弹进行保管并记录外销各国的“毒刺”导弹的生产序列号备查。当导弹交付后,这些记录均会传送给美国安全援助组织(SAO 美国防部设在国外执行安全援助任务的机构)用于监控在海外的“毒刺”导弹的使用情况和数量,并直到导弹耗尽或彻底报废销毁。一般情况下,对导弹的总量清查由该组织负责,但有时也会由美国使馆武官代查。
但是,美国国防部没有制定实施“毒刺”导弹清查的程序,安全援助组织对“毒刺”总量进行清查时也没有一个通用的惯例,很多人员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清查。为防止导弹扩散与流失,从2003年6月开始,美国防部要求该组织对所有销往海外的“毒刺”导弹系统进行年度总量清查。
而美国政府问责局认为,国防部的监控记录并不可靠,美国防部历年来对负责监控的“毒刺”导弹方面基本没有完整和精确的记录,安全援助组织在清查时就没有可靠的信息与导弹总量进行比较。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大部分的出口导弹记录都采用电脑磁盘的形式保存,天长日久后导致遗失或存档失误。其次,很多早期的“毒刺”导弹出口记录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驻外大使馆或机构开展的减少文书工作的运动中被销毁。国防部至今没有一个办公室保存有所有出口毒刺导弹的记录。同时,政府问责局还发现,国防部对“毒刺”出口的数量统计不尽相同。在对某国的一次清查中发现,导弹的拥有量比美国记录在册销售给该国的数量多30%左右,而在对另一个国家的清查中却发现,该国装备“毒刺”导弹的数量比记录在册的少了156枚。
据统计,从1982年正式出口“毒刺”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内,美陆军与美国防安全合作局的统计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前者记录出口导弹总数为7551枚,而后者的记录则为8331枚。例如,前者记录对台湾出口的数量为2295枚,而后者的记录则为2352枚。其次是沙特,美陆军记录为出口601枚,但后者的记录却为596枚。美国陆军记录出口日本的毒刺为871枚,而安全局的记录却达1025枚之多。此类乌龙数据数不胜数,作为北约重要盟国的意大利在美陆军账面上显示为进口611枚,而且安全局的记录却为885枚,更为诡异的是埃及和瑞士,美国陆军的账面显示两国均未进口过毒刺导弹,但实际前者进口89枚,后者则为10枚。
当然,双方统记相同的数据也存在,例如丹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数据就一致,前者为1140枚,中者为318枚,后者为120枚。但大多数的数据都不尽相同,例如美陆军记录巴林为69枚,而安全局为139枚。北约其他国家中,美国陆军记录法国进口82枚,安全合作局则为81枚,德国前者记录9枚,后者记录为19枚,葡萄牙前者记录33枚,后者为45枚,希腊的数据则偏差较大,前者为408枚,后者记录为500枚。荷兰前者记录为637枚,后者记录为646枚,英国方面的前者记录为140枚,而后者记录为150枚。以全球而言,目前尚有一批流散在外的“毒刺”导弹的下落不明,虽然其失踪时间较长,从理论上而言可能已经失效或报废。
从上述情况就可以发现,就算是美国,其早期对单兵便携式导弹的关注度也不高。仅将肩扛导弹作为一种常规武器看待,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因此,导弹很容易导致扩散与流失。
任重道远
专家们最担心的是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因为这类导弹的性能更为先进,可以采用全向攻击,且不易被干扰,堪称民航机与直升机杀手。针对这些情况,世界上最大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出口国—俄美两国签署了《关于加强控制便携式防空武器系统合作协议》,双方都对这类导弹的销售活动进行规范,两国均保证今后将减少便携防空导弹的出口量,改以车载式及固定式导弹发射装置的模式进行销售。
从目前各国装备与使用情况分析,“西北风”和“星光”、RBS-70等型号的便携式导弹在一般情况下不易扩散和流失,但也不排除极端情况下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流散到一些非法组织与武装手中。目前要预防扩散的主要是毒刺与苏俄制的萨姆系列单兵便携式导弹,特别是俄制的萨姆-18。它继承了苏式武器的一贯特点,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显示了极强的可靠性,其具备在极度恶劣温度条件和高湿度条件下使用的特点,即使浸入水中和在12000米高空的非承压机舱中存放也不会出现故障。使用也不受雨水、灰尘和砂砾影响,甚至从2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也能照常使用。
美国此前翻新了一批库存的“毒刺”导弹,每枚仅耗资约5500美元就使这些导弹延长10年的使用寿命。这种翻新实际相当简单,只是将一些可能损坏的电子元件和电量耗尽的电池加以更换,而这些所谓的军用元件可以轻易的在民用市场上获得。而苏制萨姆-7导弹的电子化程度不高,如果平日存放在仓库内妥善保管,其受损程度并不高,在翻新时更为简便易行,只需要更换一些易损电子元件和电池后,即可焕然一新。
此外,现在还有一些新兴武器生产国也正在积极开发和研制单兵便携式导弹,因此,国际社会正在大力进行监管,以免造成扩散。
有的组织对便携式导弹的扩散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便携式导弹均有保存寿命,因此,扩散出去的导弹可能已不堪使用。诚然,便携式防空导弹确实存在保存寿命,但是,只要稍加维护,这些貌似报废的针与刺就可以重新激活而放射出死亡之光。
附录:出现在叙利亚的朝鲜版“针”与伊朗版“毒刺”
朝鲜之前曾大量对外出口自制的萨姆-16式单兵便携式导弹,其在朝鲜被称为“火绳铳”式导弹,目前在朝军中运用广泛,可以采用单兵携带或车载,曾在1994年击落越过三八线的美陆军OH-58C式侦察直升机。该导弹全重10.8千克,长1.574米,最大射程4.5千米,最大射高3.5千米,最大速度马赫数2.3。它是在萨姆-7的基础上重新改进的一型导弹,针对萨姆-7他对弹体进行了优化并改善气动性,针对现代战机较为坚固的特点,战斗部装药量比萨姆—7增加一倍(1.2千克)左右。目前极其可能出口到了越南和叙利亚等国。
伊朗研制的“米萨夫-1”(MIsag h—1)便携式防空导弹由位于德黑兰的SHAHID SHAH ABADY工业联合体研制。属于第二代导弹,导弹弹头重1.42千克,内含高爆杀伤破片,引信为撞击型。重量仅有7.26千克,导弹的作战高度到4000米,射程为5000米。改进型的米萨夫-2导弹的外观与“毒刺”导弹类似,导弹直径71毫米,长1.477米,发射重量10.86千克,系统总重16.9千克,射高30-4000米,射程500-5000米,装有重1.42千克的杀伤战斗部,采用灵敏度极高的近炸引信。其使用了紫外线双模式被动导引头,进而提高了命中率。
随着叙利亚战局的变幻,据称有一批朝鲜和伊朗生产的便携式导弹已经落入了反政府武装之手并在该地区扩散,这无疑又为日益恶化的局面再次添加了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