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

2016-09-26 12:28
兵器 2016年9期
关键词:榴弹防弹衣维和部队

袁风+郭瀚鹏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0日,在南苏丹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维和部队遭遇严重袭击。一辆我国维和部队的92式轮式步兵战车(以下简称92轮)被炮弹命中。事件共造成中国维和部队的两名战士不幸牺牲、两名战士重伤、三名战士轻伤。

就在全国人民纷纷对维和勇士的牺牲致以沉痛哀悼期间,个别境外媒体竟借机发表了攻击中国维和部队所使用装备的不公正评论。他们通过臆想出来的袭击过程,武断地认为包括92轮在内的中国维和部队装备防护性能不好。对于这种显然带有“抹黑”性质的报道,笔者实感不能接受,特撰写此文,谈谈对这起事件的看法。

打穿92轮的究竟是什么弹?

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到袭击,这是维和部队必然要面对的威胁,但像此次战车被直接命中的情况还是罕见的。击中92轮的究竟是何种弹药?这是分析判断92轮防护性能的重要依据。

截止至发稿时为止,笔者有如下几条信息可以被用于判断这枚弹药的种类。首先是在事件发生后不久现场人员表述。据现场人员声称,击中我军92轮的“炮弹”在爆炸以后,尾翼部分的残骸依然保留在车顶。而后网络渠道更流传了一张据称是这段尾翼残骸的照片。与此同时,7月18日前后的一系列后续电视报道,进一步披露了被击中92轮的内外画面,特别是被击穿的顶甲孔洞与车内烧蚀以及破片飞散的痕迹。结合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救治伤员的相关画面,我们可以总结得到以下关于这枚弹药种类的信息。

结合遇袭92轮车身的照片。笔者认为,关于这发弹药可能是125毫米坦克榴弹的判断应是不正确的。所以网络传播的那张“显然为一枚苏制3VOF36坦克榴弹尾翼”的照片应并不真实。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是:若为弹重达20千克以上的125毫米榴弹命中92轮且确实引爆,其对车体及车身内部的毁伤,应当远超现在画面中的情况。

进一步结合伤员受伤的情况与弹着位置的痕迹画面,笔者认为,这枚弹药应当发生了爆炸,但触发爆炸的位置可能并不完全处在车身装甲盒以内,但还是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破片。也就是说它应不是安装破甲战斗部的空心装药火箭弹,即不是读者所熟知的“40火”。根据92轮车内空间大小分析,能够造成此类杀伤效果的弹药,最有可能是一枚中小口径榴弹。

综合战场形势,笔者认为60毫米或以上口径的迫击炮弹,以及75毫米级别无后坐力炮弹最为可能是该事件的“祸首”。

通过事件中负伤步兵班长姚道祥在采访中的介绍,事发时那辆政府军的坦克正在我军92轮附近交战。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战斗中的另一方使用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朝此方向射击是完全可能的。

虽然60毫米迫击炮弹的弹重普遍在1千克左右,但当这发炮弹以高弹道落下时,因弹道高点处所储备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落弹速度可能比较大,形成了对92轮顶甲的击穿。同理,战斗部装药小于1千克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弹,也可以击穿92轮的顶甲。

轮式步兵战车的顶甲能不能防榴弹?

由于结构和平衡上的考虑,无论车辆还是战舰,水平甲板都不可能太厚。否则就会导致顶甲在装甲结构中比例太大,头重脚轻。即使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它的顶部装甲也只有几十毫米厚,同样难以抵挡大口径榴弹的直接命中。

当然,在某些场景下,有些装备也可以把顶部防护做得非常好,那就是永备工事。永备工事因为不能移动,会被敌人的大口径榴弹炮反复瞄准攻击,所以顶部防护才是重点。有些重要工事的顶部甚至有三米以上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再铺上厚达数米的泥土来吸收冲击波。这样的设计原理当然不可能用在坦克装甲车辆上,更不可能用在轮式步兵战车上。《兵器》杂志采访组近年在国际军展上采访和实地观摩西方发达国家的轻型步兵战车时,都可见其顶部装甲厚度也非常有限,甚至还不如92轮。无论是60毫米迫击炮弹,还是无后坐力炮弹,当他们直接击中诸如92轮这类轮式步兵战车的装甲盒时,都可以做到穿透。所以对92轮防护性能低下的批评,显然是不公正的。

92轮的表现如何?

92轮是一种我国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研制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定型的轻型装甲车。92式步兵战车的主要研制目的,是取代军用卡车,提供有一定防护的步兵运输能力。它的主要使用场景,是低烈度军事冲突或者战场二线。在服役的20多年中,随着中国兵器工业总体水平的提高,92轮底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角色,包括指挥车、突击炮、自行迫榴炮等等,深受部队欢迎,而且它还多次参加了国庆阅兵。

由于任务定位的关系,92轮的战斗全重设定为13.3吨,因此装甲防护能力非常有限。它的装甲主要用来抵挡步枪和轻机枪的子弹,或者中小口径炮弹的破片。而它的顶部装甲,主要是用来抵挡空爆榴弹的破片或者从侧面高地上射来的步枪、机枪弹药,也就是说,它在设计之初就不是用来抵挡大口径榴弹直接命中的。这和家用轿车不能当做拖拉机用是一个道理。由于结构相对单薄,92轮在改为100毫米突击炮的时候,还对车体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加强,才能承载高膛压火炮。

在评判装甲车的防护能力时,一定要牢固树立起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装甲输送车并不是刀枪不入的”。在战场上,任何型号的装甲车辆都会有一定的损失率。按照设计指标,92轮这种轻型的6×6轮式步兵战车如果被大口径炮弹击中,必然是完全损坏,乘员伤亡惨重。因此,轻型轮式车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机动灵活来躲避火力打击的。在维和部队为了保护难民而不得不站定固守的场景下,92轮无法机动,生存能力肯定大大降低。但是这次92轮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在车内起火的情况下,车内的多数乘员存活了下来,这一方面也是因为92轮的内部人员乘坐空间经过了较为妥当的人机环设计,乘员有足够空间以最直接的动作下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车内的灭火抑爆装置及时起了作用,为乘员的撤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单兵防护装备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7月20日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位伤员受伤的位置主要集中于四肢(尤其是下肢),而身体的躯干部分则没有受伤。其中先期抵京接受紧急手术治疗的两位重伤员虽然出现了四肢的血管伤,但他们的面部与头部都没有受到严重外伤。可见我军维和部队装备的防弹衣与头盔都起到了相当卓著的防御效果,避免了人员因头部及主要脏器受损而造成的伤亡。面对近距离的榴弹爆炸,防弹衣与头盔经受住了考验,有效的挡住了破片。

中国维和部队所装备的防弹衣是国产先进产品,属于软式防弹衣。软式防弹衣穿戴灵活性强于硬式防弹衣,主要通过防弹纤维的破裂来消耗来袭枪弹与破片的动能,从而使来袭弹药减速、同时减小弹药嵌入穿戴者身体轮廓的深度。大多数的防弹衣与防弹头盔均在防“弹”的同时,具备防破片的功能。

搜索以往的新闻报道,我军维和部队尤其是维和步兵警戒部队的“重装防弹衣”常常登上新闻的头条。关于我军单兵防护装备的性能,究竟有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经常引起军迷的讨论。由于缺乏事发现场的详细测量数据,本文并不能分析出这次事件中我军防弹装备所达到的具体防护等级。但相信此次不幸事件过后,我军指战员与广大读者会对我国的防弹衣及头盔技术水平更放心了。

更多的思考

诚然,如果维和部队装备吨位更大的装甲车辆,设立更大的隔离区,可能伤亡会更小。例如装备正在大量生产和列装的新型8×8轮式步兵战车。这种战车的发动机功率更大、底盘承载能力更强,各个方向上的装甲防护都更好一些。另外所谓的“反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系统(简称C-RAM),可用雷达和计算机系统指挥小口径速射炮或导弹作为硬杀伤手段,自动拦截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这类系统对于临时营地抵御零星炮击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中国兵器工业部门已经研制出了此类产品,并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如果本次维和部队装备了国产C-RAM,或许可以进一步避免伤亡。

不过装备这些武器,将不可避免的与联合国赋予维和部队的权限范围、交战规则发生一些冲突。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新课题。如何在装备和战术上采取有效措施,既有效执行维和任务、又避免自身和无辜民众伤亡,还需要解放军和国防工业部门共同付出更大的努力。

维和部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武装力量,它虽然有鲜明的中立性,但要维护和平就会有牺牲,至今已有13名中国维和军人在维和行动中英勇牺牲。此次中国维和部队为保护难民的英勇坚守,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决心。这不但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赞扬,更践行了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的使命。

让我们共同向他们致敬!

猜你喜欢
榴弹防弹衣维和部队
米尔科姆公司向南非国防军提供Y4型6发榴弹发射器
中国LG6型40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
美国将于2015年底完成40mm智能榴弹的研制
印新防弹衣,1秒钟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