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鉴证与财务报告质量
——兼论内控审计是否比内控审核更有效

2016-09-26 06:37钟子英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鉴证财务报告盈余

钟子英,高 丽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内控鉴证与财务报告质量
——兼论内控审计是否比内控审核更有效

钟子英1,高丽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2.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632)

利用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3年内控审计、审核报告数据,研究发现:经过内控鉴证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显著高于未经内控鉴证的公司;经过内控审计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显著高于经过内控审核的公司。这不仅证明内控鉴证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说明内控审计比内控审核更有效地提升了财务报告质量,可见,我国内控规范体系以内控审计替代内控审核是必要且有效的。

内部控制;盈余质量;财务报告质量;内部控制鉴证;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核;审计收费

一、引言

美国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全球主要的证券市场纷纷效仿美国的做法,不仅要求企业披露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而且要求披露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鉴证报告*本文定义的内控鉴证报告包括内控审计报告与内控审核研究报告。。这一要求期望通过第三方鉴证,合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成本高昂的内控鉴证能否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一直是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1]。然而囿于内控鉴证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严重的内生性,内控鉴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难以充分观测;同时,内控鉴证与其他因素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也难以分离。内控鉴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此外,在我国2010年内控规范体系中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确认将内控鉴证定位为内控审计之前,关于内控鉴证究竟应当定位于合理保证的内控审计还是有限保证的内控审核,理论界与实务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支持内控审核的一方认为:内控鉴证的程序和方法尚不成熟,只能提供有限保证,如果定位于内控审计,将不仅超越了审计师的能力,还会因审计师责任加重而增加收费,进而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成本。支持内控审计的一方则认为:预期信息使用者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内控鉴证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保证而非低水平的保证,并且我国注册会计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具备为内部控制提供高水平保证的能力,因此应当定位于合理保证,且定位于合理保证符合当前的国际惯例[2]。如果第一个观点成立的话,内控审计除了增加企业的成本之外,并不能比内控审核更有效地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更有效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那么我国内控规范体系将内控鉴证定位为合理保证的内控审计就是错误的决策。客观的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内控审计能否比内控审核更有效地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2007—2013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审核报告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发现:内控审计与审核均减少了企业有意和无意的错报,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并且前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后者。为了控制盈余质量与内控鉴证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我国自2009年、2010年分别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强制执行内控审核,2011年开始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强制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拟自然实验,构建了DID研究模型,并结合配对样本倾向得分法发现:(1)与审核-审核的样本相比,审核-审计的样本在鉴证方式从审核变更至审计后,盈余质量显著上升;(2)与未审-未审的样本相比,未审-审计的样本在执行内控审计后,盈余质量显著上升;(3)与未审-未审的样本相比,未审-审核的样本在执行内控审核后,盈余质量显著上升。强制内控鉴证制度影响企业内控鉴证方式,但不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外生事件,在此外生事件的影响下,从审核到审计、未审到审计、未审到审核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均显著上升,说明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内控鉴证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且内控审计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性大于内控审核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本文通过引入强制内控审核与审计的拟自然实验,有效地解决了内部鉴证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第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内控审计比内控审核更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内控鉴证的保证程度越高,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作用越明显,说明我国内控规范体系以内控审计替代内控审核,是必要且有效的。

二、文献回顾

(一) 内控缺陷与财务报告质量

SOX法案出台后,大量文献开始关注内控重大缺陷给财务报告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Doyle等以2002—2005年SOX302与SOX404条款实施后,至少披露了一项重大缺陷的70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这些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更差。并且,相对于SOX302条款下披露的重大缺陷,SOX404条款下披露的重大缺陷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更弱[3]。作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SOX404条款增加了内控审计这一监管要求,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评价相比设置了更严苛的标准。Chan等发现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在SOX404条款下,那些披露了重大缺陷的公司与未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相比有更严重的盈余管理[4]。作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SOX404条款下,当外部审计师发现内控缺陷时,可能督促公司去整改这些缺陷,进而提高了盈余质量。Ashbaugh-Skaife等对内控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截面与跨期分析,在截面分析中发现,报告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盈余质量更低;在跨期分析中发现,那些内控缺陷得到整改的公司,盈余质量显著上升,并且审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变化与公司盈余质量的变化是一致的[5]。Lu等以加拿大上市公司在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的缺陷为研究对象,发现缺陷披露的数量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并且外部审计师对缺陷的治理作用(以财报审计收费作为代理变量)降低了这种负向关系[6]。

可见,内控缺陷导致更差的盈余质量是以上文献得出的一致结论,并且以上文献均把SOX302条款与SOX404条款下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差异归因于内控鉴证对内控缺陷的治理作用。

(二) 内控鉴证与财务报告质量

与西方学者不一样,我国学者主要关注内控鉴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有学者发现在自愿执行内控鉴证阶段,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其会计盈余质量好于未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7-9]。雷英等以包含了自愿和强制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为研究对象,也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会计盈余质量要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10]。王加灿以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发现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11]。相对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实际税负更低[12]。可见,国内文献的实证检验均支持内控鉴证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这一结论。然而这些文献均没有很好地控制内生性问题,不能很好地分离出内部鉴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效应。

此外,少量直接关注内控鉴证的文献主要围绕内控鉴证是否必要展开争论,结论并不统一。Kinney等发现首次发布管理层报告与首次经过内控审计的美国小规模公司同样显著地增加了对重大缺陷的披露,这说明两者的治理作用是相同的[1]。仅需管理层报告的小公司合规成本上升10%,而要求内控审计的小公司合规成本却上升了100%,因此,对于小公司而言,管理层报告与传统的财报审计可能比内控审计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对于未纳入要求内控审计的美国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促进法的公司,纳入法案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13]。因此,内控审计还是必要的。

综上,国内国外文献均没有区分两种内控鉴证方式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差异,因此,内控规范体系以内控审计取代内控审核是否更有效,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三、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 制度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案件频发,激发了民众对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命运的担忧。美国国会于1991年颁布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善法案》,其中,第36节规定:资产总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必须评估并报告内控的有效性,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有关内控的声明进行验证。该法案的出台促使原来仅作为报表审计必要程序的内控评价演变为单独的鉴证业务即内部控制审核业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业务,AICPA发布了SSAE No.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核。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舞弊案件的爆发催生了内部控制的强制评价与信息披露,2004年12月生效的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简称SOX404)要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应当包含管理层对内控设计与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并且公司应当聘请外部审计师对该评价发表审计意见,从而实现了由审计师单独执行内控审核业务到单独执行内控审计业务的转变。

2006年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规范。2006年,两家证券交易所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公司董事会披露年度内控自我评估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审核意见。但考虑到时间仓促以及成本问题,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在2007年年报工作通知中仅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披露内控鉴证报告。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从2009年起应至少每两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控有效性出具一次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的内控审核报告。由于参照的准则名称中含“鉴证”二字,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内控审核报告标题通常为“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因此在实务或者官方发布的指引、规范中,通常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称作“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与本文所定义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含义不同,本文所定义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包括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核报告。。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中小板上市公司从2010年起应至少每两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报告。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分别从2009年、2010年起被强制要求执行内控审核与内控审计。

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出台后,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分类分批进入强制执行内控审计的阶段。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组成了我国的内控规范体系,要求纳入规范体系的公司执行内控审计,而不是内控审核。该要求2011年率先在海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中施行;2012年开始,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强制内控审计;2013年开始,对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总市值在50亿元以上,同时2009年至2011年平均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执行强制内控审计;2014年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需执行强制内控审计。2007年至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内控审计与审核的基本情况如下。

首先,2007年至2009年,披露的内控鉴证报告全部为审核报告。虽然2008年颁布、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内控审计,但截至2010年,仅有7家公司执行了内控审计。随着2011年以来主板上市公司强制内控审计的推进,执行内控审核与审计的公司数量均在逐年增加。并且内控鉴证报告中,审计报告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内控审计报告仅为内控审核报告数量的1/2,截至2012年,内控审计报告的数量是内控审核报告的四倍。2013年,内控审核与审计报告的数量均大幅度增加,截至2013年,未审的公司占20%,执行内控审核的公司占23%,执行内控审计的公司约占58%。其次,虽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起应至少每两年发布一次内控审计报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执行了内控审核而非内控审计。大部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执行了内控审核。主板上市公司2011年起逐步纳入内控规范,进行内控鉴证的公司越来越多,其中执行内控审计的占绝大多数。最后,海内外上市公司在2011年纳入内控规范后,全部执行了内控审计;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12年纳入规范后,执行内控审计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绝大部分执行了内控审计,只有少数公司执行了内控审核或未进行鉴证;非国有控股大公司在2013年纳入规范后,虽然执行内控审计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但仍然有30%的公司未执行内控鉴证,且有少数公司执行了内控审核。2013年之前尚未纳入内控规范的主板公司,无论是在规范体系建立之前还是之后,自愿执行内控鉴证的比例都很小,这说明内控鉴证报告数量的大幅增加主要源于外部监管的作用。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是盈余质量,过去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主要与应计盈余质量有关[14]。低质量应计盈余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由于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存在固有的代理问题,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会计盈余偏离真实的经营情况;(2)由于缺乏充足的控制手段去发现差错或难以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估计而导致的偏差。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发现或纠正那些导致财务报告错报的差错或舞弊。有效的内控鉴证应当兼具鉴证与治理的作用。一方面,内控鉴证中注册会计师受到来自监管方的压力,由于“深口袋”和“声誉机制”约束,在实施内控鉴证过程中能够深入、客观、全面地剖析企业在内控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并在搜集了充分的审计证据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或管理层认定发表的鉴证意见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控质量;另一方面,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审计师发表的内控鉴证意见,对审计师指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整改,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从而使内控质量得到提升。有学者认为,SOX404条款下披露的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弱于SOX302条款下披露的缺陷[3]。SOX302条款下披露的内控缺陷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而SOX404条款下披露的内控缺陷却没有[15]。SOX302条款下披露的内控缺陷会导致权益资本的上升,但SOX404条款下披露的缺陷并不会[15]。以上文献将这种差异一致归因于SOX404条款增加了内控鉴证的要求,是内控鉴证对缺陷的治理作用导致了这种差异。因此可以推断:如果一家公司的内部控制经过了独立审计师的鉴证,其内控质量应该高于未经内控鉴证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也应该高于未经内控鉴证的公司。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经过内控鉴证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高于未经内控鉴证的公司,即内控鉴证对于财务报告质量有显著正面影响。

内控审核不同于内控审计,内控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本身发表意见,属于直接报告,保证程度为合理保证。而内控审核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发表审核指导意见。审核指导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出具的审核意见,属于间接报告,是对客户认定的再认定,允许提供有限保证与合理保证两种鉴证意见。内控审计与内控审核,前者是直接认定,后者是间接认定,直接认定要求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有重要账户、各类交易和列报的相关认定,都要了解和测试相关的内控,以确定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而间接认定,由于审计师的责任是核实管理层基于内控有效性的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故审计师对重要账户、各类交易和列报认定相关的内控的验证,主要是以管理层认定的范围为限的。因此,直接认定的审计范围更大,需要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且前者要求更加严格,只允许提供合理保证,其保证程度高于有限保证,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执业责任更大,需要实施的程序更多,需要收集的证据也更多。故相对于内控审核,内控审计可以更有效地治理缺陷,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然而,确定某一业务的保证程度,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考虑鉴证对象、标准、证据收集程序、可获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的相互关系[2],内部控制鉴证对象特殊,在当前鉴证的程序和方法尚不成熟、注册会计师供给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即使将内控鉴证定位于内控审计,也可能无法对内控提供比内控审核更高的保证,两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可能并无差异。因此,我们结合假设1,提出备择假设2a与假设2b。

假设2a:内控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正面影响大于内控审核。

假设2b:内控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正面影响与内控审核没有差异。

四、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3年沪深A股1416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以下剔除:(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65个;(2)剔除应计盈余质量数据缺失的样本2503个;(3)剔除回归所需其他数据缺失的样本1233个。最后本文得到有效样本10159个。内控鉴证报告数据与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我们通过阅读内控鉴证报告,从报告中识别审计的依据与对象,将报告分成内控审计报告与内控审核报告两大类*由于内控审核报告与内控审计报告依据的规范与审计的对象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报告范式。内控审核报告首段的措辞通常是:我们审核了后附的××公司管理层对××年12月31日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的认定。审计依据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或者参考《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内控审计报告首段的措辞通常是: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公司××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们阅读每一份报告,根据审计依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将报告分成审核与审计两大类。。

(二)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前文的假设,本文将运用以下变量衡量企业的盈余质量:(1)异常应计利润的相对值与绝对值(DACC、DACC_p、DACC_n、ABSDACC);(2)异常营运资本应计项目的绝对值(AB_WCA);(3)应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的偏差的绝对值(DDACQ)。

首先,考虑到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可能影响其会计稳健性,我们在修正的Jones模型基础上控制了企业经市场调节后的异常回报。模型(1)如下:

(1)

模型(1)中,TAi,t为营业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ΔREVi,t为t期的营业收入减t-1期的营业收入;PPEi,t为固定资产净额;Ai,t-1为t-1期的资产总额;ABNRETi,t是经市场调整后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如果ABNRETi,t小于0,则DABNRETi,t为1,否则为0。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运用截面数据,分行业分年度对模型(1)进行回归,估计出应计利润的期望值NTAi,t,这要求每个行业至少有15个观察值,且要求每个行业内ABNRETi,t小于0的观察值不少于5个;(2)用总应计利润TAi,t减去期望应计利润NTAi,t,得到操控性应计利润DACCi,t,DACCi,t的绝对值为ABSDACCi,t,DACCi,t大于零时为DACC_pi,t,DACCi,t小于零时为DACC_ni,t。

其次,本文同时使用异常营运资本应计项目(AB_WCA)衡量企业的盈余质量。变量AB_WCA为模型(2)的残差的绝对值。估计模型如下:

(2)

模型(2)中WCAi,t等于营业利润加上本期计提的折旧与摊销,再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的余额。其他变量的定义与模型(1)一致。本文对模型(2)采用截面数据分行业、分年度进行OLS回归,并要求每个行业的观察值不少于15个。AB_WCA的数值越大,应计质量越差,盈余质量越差。

最后,本文使用修正的Dechow and Dichev模型估计应计质量[17]。McNichols将Jones模型与Dechow and Dichev模型相结合,经过检验后发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减小模型度量应计质量的误差,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17-18]。修正的Dechow and Dichev模型如下:

(3)

模型(3)中,CFOi,t指公司i在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其他变量与模型(1)的定义相同,将样本公司按照行业分类,基于每个行业的样本公司数据估算模型(3),要求每个行业的样本公司数不低于15个,并将回归残差的绝对值作为本文盈余质量的第三个指标DDACQ,DDACQ代表应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偏离程度,DDACQ的数值越大,表明样本公司应计质量越差,盈余质量越低。

为了检验内控鉴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构建了检验内控鉴证与盈余质量的面板回归模型(4):

AQMi,t=β0+β1Auditi,t+β2Segmenti,t+β3Growthi,t+β4Inventoryi,t+β5Restructurei,t+β6Stdcfoi,t+β7Loss_pi,t+β8BMi,t+β9Zscorei,t+β10Big4i,t++β11Sizei,t+∑Industry+∑Year+φi,t

(4)

模型(4)中,AQMi,t为会计盈余质量,回归时分别以前文定义的ABSDACCi,t、DACC_pi,t、DACC_ni,t、DACCi,t、AB_WCAi,t、DDACQi,t代替。Auditi,t是企业是否执行内控鉴证的虚拟变量,分别以SJi,t、SHi,t与SJ_SHi,t代替,当企业收到内控审计报告时,SJi,t等于1;当企业的内部控制未经审计或审核时,SJi,t等于0;当企业收到内控审核报告时,SHi,t等于1;当企业的内部控制未经审计或审核时,SHi,t等于0;当企业收到内控审计报告时,SJ_SHi,t等于1;当企业收到内控审核报告时,SJ_SHi,t等于0。企业的内控缺陷经过内控鉴证的整改后,能够提高其内控系统防止、发现和纠正错报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减少有意和无意的错报,即同时减少正向和负向的异常应计利润,所以,我们预期以ABSDACCi,t、DACC_pi,t、AB_WCAi,t和DDACQi,t作为应变量时,β1小于0,以DACC_ni,t作为应变量时,β1大于0。如果高质量内控对有意错报和无意错报的抑制作用是相同的,那么减少的正向与负向异常应计利润应相互抵销,DACCi,t为应变量时,β1不显著异于0,如果高质量内控抑制有意错报的作用强于抑制无意错报,β1小于0,相反则β1大于0。考虑到以下企业特征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我们控制了以下影响因素和变量:(1)企业经营的复杂程度。企业经营的复杂程度越高,应计盈余估计的噪音就越大,例如在分部之间的转移定价可能导致更大的异常应计利润,为此我们以企业分部的个数Segmenti,t衡量企业经营的复杂程度;(2)企业的成长性。迅速成长的企业,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越容易发生错误并导致存货积压,成本核算越可能发生扭曲,从而使应计盈余的噪音加大,为此我们控制了过去三年的平均收入增长率Growthi,t与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Inventoryi,t;(3)如果企业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被收购企业的研发支出、商誉以及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等都可能使会计盈余产生更大的噪音,为此我们控制了企业是否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虚拟变量Restructurei,t;(4)企业经营的波动性,企业经营的波动性与企业在应计盈余估计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存在系统相关性[17],为此我们控制了企业过去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标准差Stdcfoi,t;(5)企业规模。大规模的公司有更稳定的和更容易被预期的经营情况,应计盈余的估计差错更不可能发生,差错的金额也更小[17],为此我们控制了企业的规模Sizei,t,Sizei,t为上一年年末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6)企业的财务状况。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异常应计盈余的绝对值更大[19-21],我们以财务压力指数Zscorei,t和企业过去三年报告亏损的比例Loss_pi,t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22];(7)会计稳健性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质量,我们以账面市值比BMi,t作为会计稳健性的代理变量;(8)企业的审计质量。经过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信息质量区别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23-24],为此我们增加了企业是否被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虚拟变量,如果企业被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表审计,Big4i,t=1,否则为0。本文同时在模型(4)的回归中控制了年度与行业。

盈余质量与内控鉴证之间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即盈余质量越好的公司越可能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做出鉴证,或者在两种鉴证方式中选择更严格的一种,普通的截面或面板回归难以控制这种内生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下列DID研究模型:

AQM=λ0+λ1Treati+λ2Posti+λ3Teati×Posti+Controls+ξ

(5)

借鉴Lin等人的方法[25],为了考察某一家公司内控鉴证的变化对盈余质量带来的影响,我们把某公司内控鉴证方式发生变更的前后一年作为事件窗口*为了结果稳健性,我们构建了以变更前后两年、三年为事件窗口的实验样本与控制样本,发现回归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假设某公司于年度t开始纳入内控规范体系,且从t-1年至t年,该公司的内控鉴证方式由审核变更为审计,则该公司t-1年与t年的两个公司-年样本均被定义为“审核-审计”的实验样本,Treat1=1,t年Post1=1,t-1年Post1=0*具体而言,如果公司i属于海内外上市公司,其2010年的内控鉴证方式为审核,2011年为审计,则该公司2010年、2011年的样本均被定义为Treat1=1,且2011年Post1=1,2010年Post1=0;而如果公司i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1年的内控鉴证方式为审核,2012年为审计,则该公司2011年、2012年的样本也被定义为Treat1=1,且2012年Post1=1,2011年Post1=0;如果公司i为一定规模以上的民营上市公司,2012年的内控鉴证方式为审核,2013年为审计,则该公司2012年、2013年的样本同样被定义为Treat1=1,且2013年,Post1=1,2012年Post1=0。Treat2与Post2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定义。基于本文的假设,不同的内控鉴证方式对内控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而对盈余质量的治理作用也是不同的,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要求Treat1=1的样本在t-1年(含t-1年)之前从未进行过内控审计,要求Treat2=1的样本在t-1年(含t-1年)之前从未进行过内控审核或审计。同样,我们也要求Treat1=0的样本在t年(含t年)之前从未进行过内控审计,Treat2=0的样本在t年(含t年)之前从未进行过内控审核或审计。;如果从t-1年至t年,该公司的内控控制由未审变更为审计,则该公司t-1年与t年的两个公司-年样本被定义为“未审-审计”的实验样本,Treat2=1,t年Post2=1,t-1年Post2=0;如果从t-1年至t年,该公司内部控制由未审变更为审核,则该公司t-1年与t年的两个公司-年样本被定义为“未审-审核”的实验样本,Treat3=1,t年Post3=1,t-1年Post3=0*根据深交所2010年发布并执行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被要求从2010年起至少每两年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实际上大多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发布的是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同样2009年执行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也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起至少每两年应发布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因此,我们把2009年、2010年分别作为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被要求内控审核的第一年。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09年(2010年)之后首次进行内控审核当年为年度t,与t-1年的公司-年样本一起被定义为Treat3=1,t年Post3=1,t-1年Post3=0,截至t年,从未进行过内控审计或审核的公司被定义为控制样本,同期的两个公司-年样本为Treat3=0,且t年Post3=1,t-1年Post3=0。。同时,我们把与“审核-审计”实验样本同期从审核到审核的两个公司-年样本定义为控制样本,Treat1=0,且t年Post1=1,t-1年Post1=0;把与“未审-审计”实验样本同期从未审到未审的两个公司-年样本定义为控制样本,Treat2=0,t年Post2=1,t-1年Post2=0;把与“未审-审核”实验样本同期从未审到未审的两个公司-年样本定义为控制样本,Treat3=0,t年Post3=1,t-1年Post3=0。Controls为与模型(4)相同的控制变量,我们同时还控制了年度与行业。并且在模型(5)的回归中,为了增强实验样本与控制样本之间的可比性,我们运用了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从规模(Size)、行业、成长性(Growth)、经营波动性(Stdcfo)、财务状况(Zscore)、会计稳健性(BM)六个维度对样本进行评分后,按1∶1的比例在控制样本中为实验样本寻找配对样本。本文重点关注交乘项的系数,如果假设1与假设2a成立,则λ3显著小于0。

五、研究结果

表1 描述性统计

(一) 描述性统计

表1为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异常应计利润DACC的均值为-0.0041,中位数为-0.0053,最小值为-0.2831,最大值为0.3034,其中:大于0的样本4749个,平均值为0.0670;小于0的样本54102个,平均值为-0.0665。异常营运资本应计项目AB_WCA的均值为0.0675,最小值为0.0008,最大值为0.3448。应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的偏离度DDACQ的均值为0.0467,最小值为0.0005,最大值为0.2870。共有3739家企业收到了内控鉴证报告,其中57.10%为内控审计报告;平均分部个数为9.0846个,最少的分部个数为2个,最多的分部个数25个;过去三年的销售增长率平均为34.73%,增长速度最低的为-38.43%,增长速度最高的为956%;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为18.15%,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5.58%。经历了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占比为8.02%。经营活动现金流标准差的平均值为0.0624。过去三年报告亏损的比例平均为10.91%,最大值为66.67%,最小值为0。账面市值比的平均值为0.0425,最小值为-0.0096,最大值为0.1450。Zscore的平均值为1.1234;5.81%的公司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资产总计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21.8670。

表2 标准内控审计、审核意见样本与未审样本之间的均值差异检验

注:括号中的值分别为均值T检验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2为经过内控审计、审核的样本与未审样本之间的均值T检验结果。从表2可以发现:经过内控审计与审核的公司,异常应计盈余的绝对值ABSDACC、异常营运应计项目的绝对值AB_WCA、应计盈余与现金流的偏离度DDACQ、正的异常应计盈余DACC_p均显著小于未审公司,负的异常应计盈余DACC_n均显著大于未审公司;经过内控审计的公司,ABSDACC、AB_WCA、DACC_p显著小于经过内控审核的公司,DACC_n显著大于经过内控审核的公司;正负异常应计盈余相抵后的DACC三种样本之间均没有显著的差异。以上检验结果表明,经过内控审计或审核的公司,内部控制更有效,能够比未审的公司更有效地抑制有意和无意的错报,财务报告质量更高;经过内控审计的公司与经过内控审核的公司相比,内部控制更有效,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有意和无意的错报,财务报告质量更高。该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与假设2a。

(二) 回归结果

1.普通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

表3为内控审计与会计盈余质量的普通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表3中可以发现,SJ的系数在第(1)列、第(2)列、第(5)列、第(6)列上均显著为负,第(3)列上显著为正,在第(4)列上不显著,说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会计盈余质量的因素之后,内控审计有效地抑制了有意和无意的错报,并提升了会计盈余的质量。从影响会计盈余质量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企业分部的数量(Segment)对会计盈余质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企业的成长性(Growth)越高、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Inventory)越大、经历了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Restructure)、经营波动越大(Stdcfo)、过去三年亏损比例越大的公司(Loss_p),会计盈余质量越低。其中,过去三年报告亏损比例(Loss_p)越高,负向异常应计利润(DACC_n)的幅度越大,异常应计利润(DACC)越小,这与我国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连续三年亏损将被迫退市的政策相关,企业为了避免被ST或退市,在当年扭亏无望的情况下,为了次年扭亏为盈,有动机在当年一次亏个够。账面市值比(BM)越大的公司,有越小幅度的DACC_p与DACC_n,应计盈余越可靠,盈余质量越高;Z值越大、财务压力越小的公司,ABSDACC与AB_WCA均越小,并且,有越大幅度的DACC_p和越小幅度的DACC_n,这是因为Zscore值越小的公司,过去三年报告亏损比例越大*根据pearson检验结果,Zscore值与Loss_p显著负相关(系数为-0.5)。,而根据前文的分析,过去三年报告亏损比例越大的公司,有越小幅度的DACC_p和越大幅度的DACC_n;是否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虚拟变量Big4与ABSDACC、DACC_p、DACC_n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但不显著,与DACC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会计盈余更加保守。

表3 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质量的面板回归结果

注:除第(4)列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方法外,其余列均采用了xttobit回归方法。以上回归在公司层面进行Cluster与Robust处理后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下同。

表4 内控审核与财务报告质量的面板回归结果

表4为内控审核与会计盈余质量的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表4中可以发现,SH的系数在第(1)列、第(2)列、第(5)列、第(6)列上均显著为负,第(3)列上显著为正,在第(4)列上不显著,说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会计盈余质量的因素之后,内控审核可以有效地抑制有意和无意的错报,提升会计盈余的质量。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表3一致。

表5 内控审计与审核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对比分析

表5对比了内控审计与内控审核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从表5可以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会计盈余的因素之后,经过内控审计的公司异常应计盈余的绝对值(ABSDACC)、异常营运应计项目的绝对值(AB_WCA)、应计盈余与现金流的偏差(DDACQ)与正的异常应计盈余(DACC_p)均显著小于经过内控审核的公司,负的异常应计盈余(DACC_n)则显著大于经过内控审核的公司。这说明内控审计通过抑制有意和无意错报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大于内控审核。

注:括号中的值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以上回归在公司层面进行Cluster与Robust处理后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2.DID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表6可以发现:Treat1的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在变更鉴证方式之前,审核-审计的样本与审核-审核的样本相比,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差异;而Treat1与Post1的交乘项系数除在以DDACQ为应变量时不显著为负之外,其余均显著为负,说明在变更鉴证方式后审核-审计样本的盈余质量显著高于审核-审核的样本。这说明在控制了内控鉴证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假设2a依然得到支持。

从表7可以发现:Treat2的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在变更鉴证方式之前,未审-审计的样本与未审-未审的样本相比,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差异;而Treat2与Post2的交乘项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在变更鉴证方式后,未审-审计样本的盈余质量显著高于未审-未审的样本。Treat3的系数也均不显著,说明在变更鉴证方式之前,未审-审核的样本与未审-未审的样本相比,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差异;Treat3与Post3的交乘项系数除在以DDACQ为应变量时不显著为负之外,其余均显著为负,说明在变更鉴证方式后,未审-审核样本的盈余质量显著高于未审-未审的样本。说明在控制了内控鉴证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假设1依然得到了支持。限于篇幅,表4—表7仅列示关键变量的回归结果。

表7 DID模型的回归结果

六、研究结论

SOX法案实施之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均把内部控制鉴证作为法定要求,就是期望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从过程上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普通面板回归以及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DID模型回归后,稳健地证明了内控审计与内控审核均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内控审计对盈余质量的推动作用比内控审核更显著。这不仅证明了内控鉴证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性,而且说明内控审计比内控审核更有效地提升了财务报告质量,我国2010年建立的内控规范体系以内控审计取代内控审核是必要且有效的。

本文的研究结论从财务报告质量的视角证明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且以经验证据说明了是否执行内控鉴证以及不同保证程度的鉴证在鉴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而区分财务信息质量方面的指标意义和积极作用。

[1]Kinney J R,William R,Shepardson M L.Do control effectiveness disclosures require SOX 404 (b) internal control audit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small US public compan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2):413-448.

[2]刘明辉.内部控制鉴证:争论与选择[J].会计研究,2010(9):43-50.

[3]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4]Chan K C,Farrell B,Lee 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008,27(2):161-179.

[5]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Accounting Review,2008,83 (1):217-250.

[6]Lu H,Richardson G,Salterio S.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accrual quality:evidence from a unique canadian regulatory setting[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2):675-707.

[7]张军,王军只.内部控制审核与操纵性应计项——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2):92- 96.

[8]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83-90.

[9]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96.

[10]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75-81,96.

[11]王加灿.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与年报及时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58-68.

[12]李万福,陈晖丽.内部控制与公司实际税负[J].金融研究,2012(9):195-206.

[13]Altamuro J,Beatty A.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58-74.

[14]Dechow P,Schrand C.Earnings Quality[M].Charlottesville,VA: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FA Institute,2004.

[15]Beneish M,Billings M,Hodder D L.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665-703.

[16]Ogneva M,Raghunandan K.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6):1255-1297.

[17]Dechow P,Dichev I.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35-59.

[18]Mcnichols M F.Discussion of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Accounting Review,2002,77(1):61-69.

[19]Dechow P,Sloan R,Sweeney A.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70(4):193-225.

[20]DeAngelo H,DeAngelo L,Skinner D.Accounting choice in troubled compan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17(3):193-225.

[21]Kothari S P,Leone A,Wasley C.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3):163-197.

[22]Altman E.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1):589-609.

[23]Becker C,DeFond M,Jiambalvo J,et al.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15(1):1-24.

[24]Francis J,Maydew E,Sparks C.The role of big 6 auditors in the credible reporting of accrual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1999,18(3):17-34.

[25]Lin Chen,Wei L.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firms’ voluntary disclosure behavevior: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R].Working Paper,2014.

[责任编辑:刘茜]

Internal Control Attestation and Qua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Internal Control Audit More Effective Than Internal Control Review?

ZHONG Ziying1, GAO Li2

(1.School of Account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Guangzhou 510006,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s more effectively than internal review on improving financial report quality.We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nal control audit/review report and accrual quality based on panel model and DI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model and we find:1) the companies that have receives an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 or internal control review report have higher accrual quality than the companies that haven’t received any internal attestation report;2) the companies that have received an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 have higher accrual quality than the companies that have received an internal control review report.This research results prove that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s more effectively than internal control review and external oversight around internal control is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earnings management;qua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nternal control attestation;internal control audit;internal control review;audit fees

2015-11-0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389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GWTP-BS-2015-06)

钟子英(1978—),女,江西赣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博士,从事内部控制、公司金融、财务会计研究;高丽(1979—),女,湖南石门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行为财务与资产定价研究。

F239.45

A

1004-4833(2016)05-0038-12

猜你喜欢
鉴证财务报告盈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平台
ARGUS-100 艺术品鉴证数字图像比对系统
审计与鉴证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框架构建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