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忘不了的梁家河

2016-09-26 03:42:36
中华民居 2016年1期
关键词:金莲梁家河村

习主席忘不了的梁家河

坡春早半坡风,半坡柳色近清明。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群山还未显现出生命的绿色。沟沟壑壑是大地的经脉,悠久而深邃,天空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在陕北延川县群山窝窝里,遗世独立存在着一个干净整齐的小村——梁家河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挥洒过7年青春岁月的地方。2015 年 2月,习近平带“婆姨”和女儿“回乡探亲”,与梁家河村再续40年前缘。淳朴寂静的小山村被习总书记的乡愁所感动,漾出很多温暖的故事……

推开梁家河的大门,迎来的是淳厚坚实的窑洞和热情善良的乡亲。

习主席居住过的窑洞

旧居内摆设依如旧时

在旧居悬挂的习近平照片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与社员的合影

忘不了的窑洞

驱车顺着新修的柏油路进入梁家河村,可见村里各种类型的窑洞错落分布在山腰,精致的太阳能路灯竖立在道路两旁,鸡犬相闻道中,阡陌相通田间……依然淳厚坚实的窑洞,依然热情善良的乡亲。除了不断更新的生活,原乡情怀还应似旧年。

在老支书梁玉明的热情引导下,我们找到了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插队的第一个住处——村民刘金莲家。1969年1月,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就住在村民刘金莲家。

推开“咯吱”作响的木门,平整宽大的土炕上整齐地排列着高高摞成一排的被褥,炕沿边上还有一张角桌和一盏煤油灯,想来曾陪伴习近平度过那些苦读的长夜。

越过锅灶台,再往里走,摆放着知青们当年用过的木柜等生活用品。习近平就是住在这样的窑洞里,从对陕北农村一无所知的城市青年成长为地道的“田家把式”。

刘金莲家对面便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个住处——村民吕侯生的窑洞。白天,他与吕侯生一起劳动;晚上,吕侯生帮他做饭。饭后,习近平就点起煤油灯看起书来,不识字的吕侯生就陪着他在旁边“吧嗒吧嗒”地抽旱烟。

习近平的艰苦努力,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1973年,时任梁家河村的村支书梁玉明介绍习近平入党。“他读书多,有闯劲,有能力,我告诉他应该好好锻炼,以后才能走得更远。”梁玉明说。入党后,梁玉明要习近平接替自己做村支书,并召开社员大会,结果全员通过。1974年1月,习近平成为梁家河村的村支书。

习近平察看当年建设的沼气池

习近平回访在梁家河村的第一个住处刘金莲家

舍不了的乡亲

梁家河村边上6孔石窑就是当年的知青院,是1970年建起来的。知青院依旧保留着当年的建筑样貌,外窑墙上粉刷着40年前题写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

举目四望,6孔石窑窑面整体平整,拱圈浑圆。窑口上安装大门亮窗,窗棂图案简单大方,最上方还刻有镂空的五角星,院落干净整齐。当年和习近平一同入党的村民石玉新告诉我们,从左边数第三间便是习近平当年做支书时住的窑洞。他说:“习近平这次回来也看了这些窑洞,表示这里要保持原来的样子。”

习近平住过的石窑里面摆放着他当年用过的被褥、锅碗、煤油灯、马灯等,墙上还挂着他当年入党文件的影印版,以及他被推送去清华大学读书时与村民的合影。

梁玉明回忆说,当时县上给村里分配了两个上大学的名额,一个是北大,一个是清华,习近平就报名上清华,村民们也都推选他去上。习近平走的那天,社员们都自发聚在村头送他,看到乡亲们这么留恋他,习近平流着泪说:“干脆我就留下吧!”梁玉明告诉习近平,要走出去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来!就这样,梁玉明和村里的13个社员用拖拉机把习近平送到了延川县城。当晚,15个人挤在一个窑洞里聊了一晚上,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有人提议说拍一张合照,习近平说他出这个钱,但大家都不同意,就你三毛我五毛地凑了五六元的照相钱。照完相后,梁玉明坐着卡车把习近平送到了延安,习近平独自坐车回了北京。他们没想到的是,小小梁家河走出的知青最终成了国家领导人。

40多年间,习近平回了两次梁家河,兑现了他当年临走时说的“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承诺。就像他说的,“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一个住处刘金莲家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个住处吕侯生家

窑洞在变,不变的是窑洞的魂;人在变,不变的是人心中的根。梁家河村就这样以默默等待的方式承载着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乡愁。

习近平回梁家河探访旧居

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舍不了的乡情

“这排两层小楼原是习总书记给我们村捐钱盖的小学,我从小就是在这里上学的。后来改成村史馆了。”梁玉明的孙女向我们介绍说。

整个村史馆装修一新,馆里摆放着的农具,展出的旧照片,展望着新的规划图,记录着梁家河艰苦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四封习总书记的回信也显示出了他对梁家河乡亲们的记牵挂(摘录):

“得知近年来梁家河村和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水、电、路已全部到村入户,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感到非常高兴。”

“希望你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搞好开发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活更加宽裕。”

“我始终关心着大家,希望有机会回去看看。”

“让村里的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期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

“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当年同习近平一起劳动,现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说:“习近平看过村史馆后,告诉我们一定要务实工作。”

石春阳说,由于土窑洞容易风化雨蚀,山崩土陷容易坍塌。现在都兴建石窑,但以前的土窑洞我们会保护好,这毕竟是我们村最有历史的记忆,我们也想让习近平再回来时看到村子变得更好,但心底记忆的东西还在。

走出村史馆,回望夕阳中的小山村,朴实无奇,却磨炼了一个领导人的体魄和意志,赠予了他无法抹去的乡情和温厚,让他知晓民生疾苦,心怀天下。这就是家园对游子的最大馈赠,也是让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窑洞在变,不变的是窑洞的魂;人在变,不变的是人心中的根。

梁家河村,以默默等待的方式承载着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乡愁。

猜你喜欢
金莲梁家河村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北方音乐(2018年18期)2018-11-30 00:41:30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2
梁家河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1:04
亲亲的梁家河
青年歌声(2017年10期)2017-03-15 05:17:02
回家路上
幼儿100(2016年31期)2016-12-10 07:39:44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