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王玉洁
为创业失败者画像
编译 / 王玉洁
理解创业失败的类型,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避免失败。
大量有关企业失败的研究关注的都是失败的原因及后果,很少系统性地思考创业失败的基本类别。尽管创业失败的原因千差万别,但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类别。法国康城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纳比尔·柯利勒(Nabil Khelil)在传统创业理论关注外部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了差距理论,为研究企业失败问题提供了补充性的视角。他发现,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创业者满意度可能是影响成败更加重要的因素,对创业预期进行有效管理可能是创业者更加重要的功课。
研究创业失败有三种主流的分析框架:环境决定论、唯意志论和情感论。分别从外部环境、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创业失败问题进行分析(表 1)。
表1 创业失败的基本研究理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企业失败与否,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为创业者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条件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外部环境不佳的时期(区域)创业,企业注定会失败。
然而,环境决定论难以解释那些业绩持续表现不佳,且资源破坏大于资源创造的企业。因为根据该理论,这类企业应该退出市场,但现实中却有大量该类企业仍然在持续经营。
唯意志论者则认为,企业层面的因素比外部环境更能决定创业成败。因为相同环境和相同行业下,一些企业成功,而另一些企业会失败。该理论认为,初创企业失败是因为创业者的决策失误或能力不足,因而导致企业资源匮乏。
情感论则关注创业者个人的特性,如积极性、责任感和抱负等,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创业者有可用资源但选择放弃,而另一些创业者会继续维持表现不佳的企业。情感论建立在差距理论基础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成绩差距理论”,初始目标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决定着创业者的满意度。由于创业者目标不同,他们可能会对特定经济绩效做出不同反应。当公司绩效较低时,受经济驱动的创业者满意度会降低,更有可能退出市场。相反,如果驱动创业者的目标主要是非经济目标,绩效较差时,他们更有可能感到满足并坚持下去。
二是“预期-现实差距理论”,即当前情况与创业者预期间的感知差距,决定着创业者的满意度。当绩效一定时,预期较高的创业者“预期-现实差距”较大,满意度更低,退出市场的意愿也更强烈。
图1 创业失败的类型学框架
综合上述三个经典的企业失败理论,柯利勒基于创业失败的三个关键维度(非自愿退出、创业者失望和企业效益差),将创业失败划分为8个类型(图 1)。范围从“彻底失败”{Ee,d}到“未失败”{Ø}。在这两个极端中间将“失败但仍然坚持”分为3个类型:“经济效益下滑但仍然维持”{Pe}、“创业者失望但仍然维持”{Pd},以及“经济和心理失败但仍然维持”{Pe,d}。对“失败退出”的3个类型进行了区分:“因初创企业经济效益差而退出”{Ee}、“因创业者失望而退出”{Ed},以及“为避免(个人和企业)彻底失败而退出”{E0}。
彻底失败 指的是资源破坏和创业者失望导致的退出,描述了所有不同程度的失败:创业者既没有充足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决心确保新创企业的持续运营。该类型与资不抵债导致破产的失败概念相关。
经济效益下滑但仍然维持 尽管初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创业者也会因为维持运营,以便实现最初的愿望而感到满意。很多创业者受到非经济目标的驱动,如权力、地位或社会认可,以及为更高的生活质量而改变生活方式。如果企业资源足以允许其实现非经济预期,创业者就会维持经济效益下滑的企业,利用企业资源(包括通过家人朋友、补贴或银行借贷筹资)实现个人目标,而不是确保企业的成功。
创业者失望但仍然维持 尽管创业者会维持效益不错的幸存企业,但仍然会因为未达到最初的预期而感到失望,这主要与以下非经济动机相关:(1)取得成就;(2)实现工作生活平衡;(3)期望独立。该类型存在以下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抱负或过度乐观的创业者,始终对现有成就感到不满。尽管存在感知预期-现实差距,创业者仍然会选择维持运营。第二种情况是通过缩减个人生活开支而确保新创企业成功。这类企业的成功,以家庭生活为代价给创业者带来无形的压力、工作时间超长以及较多的工作生活冲突等。第三种情况是创业者因为并购或将股权出售给合作伙伴,失去自主权而感到失望。
经济和心理失败但仍然维持 鉴于其在资金、精力、时间和情感上的投入,这些创业者可能会对新创企业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尽力维持表现不佳的企业。他们认为,退出的决定可能被视为不可思议,而坚持下来被视为是一种责任义务。该类型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为了延迟退出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持续投入个人资金资源的创业者。
因初创企业经济效益差退出 尽管初创企业经济效益时好时坏,这些创业者也会因为实际情况达到了其最初预期而感到满意,这与获得个人财富的外部目标相关。该类型的创业者利用企业资源(包括通过家人朋友、补贴、银行借贷等方式筹资)满足个人需求而非确保新创企业存活。
因创业者失望退出 该类型的初创企业,有能力创造足够的资源确保其在所有者的控制下持续运营。但创业者会因现实情况未达到其最初预期而感到失望,进而选择放弃效益较好的企业。企业失败不仅与资不抵债被迫退出相关,还与实际情况未达到创业者预期而终止业务相关。该类型的企业,还包括以非经济目标为主的创业者。他们会因为失去自主权,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或是新机遇开拓失败而放弃这类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为避免彻底失败而退出 创业者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可能会制定退出策略,并转向他认为更会令其满意的创业活动中。企业退出可能是优于破产清算的替代方案。这类退出可以称为“逃避损失”,当初创企业开始出现损失,而创业者无法扭转乾坤,在遭受进一步经济损失之前,被迫将新创企业卖掉或清算。除了降低资金成本,创业者还可以通过避免使负面情绪影响企业损失而合理采用“避免失败策略”。在决定退出前,一些创业者会制造资金恢复的迹象,并利用感情资源,以更具吸引力的行为吸引随后的再投资。
未失败 创业者可以使企业实现较大的发展。企业创造的经济收益不仅足以确保其持续发展,还可以满足创业者预期。
每种不同的创业失败,都与不同的创业者失败者关联。由此将失败的创业者划分为5个类型:(A)“困惑”,(B)“受身边人支持”,(C)“自大”,(D)“失望”和(E)“苦撑”。每个类型的失败原因都可以从环境决定论、唯意志论和情感论中找到解释的依据。
创业者尽管感到失望,仍然会确保企业持续运营。而在少数状况下则是“心理失败”,退出与业务失败无关,而是因为现实状况让他们感到失望。
根据资源基础观,新创企业无法创造足够的资源用于维持其运营成本,困惑的创业者会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而感到失望。多数情况下,若没有外部支持,他们不得不放弃企业的经营。在少数情况下,“困惑”的创业者会努力延迟破产,以期获得外部支持。
感到“困惑”的创业者多为年轻人,大学接受的教育与其所涉行业不相关。他们没有创业经验,也无源自社交关系的支持。这类创业者,更好的建议是不要急于创业,或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根据资源基础观,这类创业者维持着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企业,投入的资源远大于其创造的资源。然而,受身边人支持的创业者会因获得社会认同而对自己的创业行为感到满意。因此,仍会坚持维持经济效益下滑的企业。新创企业的存活依赖于包括源自外部支持。
受身边人支持的创业者多为年轻创业者,可以在人际关系网络中凸显自己,进而使其获得重要的资源。这类创业者需要转变创业的动机,不应将个人的满足置于企业的经营之上,创业者应将获得的外部支持首先用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通过创业达到个人目的。
“自大”的创业者与“未失败”类型相关。尽管他们正维持着濒临破产的公司,但他们通常会表示自己取得了成功,并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好,对此也感到非常满意。“自大”的创业者通常认为创业受环境的限制较小,并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自大”的创业者积极的一面是他们往往会夸大评估自己的社交资本,这样有可能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运用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生存机会。另一方面,研究发现“自大”的创业者会表现出务实的一面,即如果有人愿意高价收购他们的企业,“自大”的创业者大多表示愿意出售,这为他们退出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选择。
差距理论对失望的创业者做出了如下不同的解释:多数状况下,该类企业是“痛苦的成功”,创业者尽管感到失望,仍然会确保企业持续运营。但若没有心理上的支持,他们会选择放弃。而在少数状况下则是“心理失败”,退出与业务失败无关,而是因为现实状况让他们感到失望。
“失望”的创业者认为,他们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投入了足够的资金资源,而失衡的意愿会超越其可支配的资源。为弥补这种差距,他们通常会选择采取规模投资策略,依托关系网寻求资源。他们的期望水平不断升高,最终导致预期与实际成果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不断加剧的差距成为了他们持续失望的根源。
“失望”的创业者受创业成功的目标所驱动,他们的工作能力往往是所有类型的创业者中最强的。对他们而言,应适当降低大获成功的预期,不去追求短期内爆发式的发展,或者将精力用于思考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将日常运营适当地委托他人完成。
资源基础理论观点和差距理论认为,“苦撑”的创业者是失败的。对这类创业者的建议是,更广泛地考察经营项目,如果将资金投放在其他的领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应该放弃维持效益不佳的企业。同样,他们可以参考“自大”的创业者的思路,如果能够将企业以合适的价格出售,选择这种退出方式,也可以为下一次创业积蓄资金和人脉资源。
※※※※※
对于创业者而言,对创业成效预期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与传统理论不同,该研究认为企业退出市场,并不总是因为创业失败,退出市场也可以是一种避免企业彻底失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