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建筑为基底 成就立体艺术空间
——台湾艺术家曾国辉的从艺之路

2016-09-26 10:13作者丨高灯立
台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轻食艺术创作立体

作者丨高灯立

以传统建筑为基底 成就立体艺术空间
——台湾艺术家曾国辉的从艺之路

作者丨高灯立

从新竹县新埔西行至竹北市后,几经田园小径弯转,最后到了麻竹园田中央,会发现一个个性及艺术兼具的建筑,这里是艺术家曾国辉追梦和聆赏黑胶唱片,以及实现艺术创作梦想之家的空间──“绿洋台”。

曾国辉是立体造形艺术家及生活家,他除了立体艺术创作外,更营造了一处温暖的艺术之家。他将此空间摆满了立体捏塑和纸雕作品,是希望将这些作品陈列展示分享给来访的客人。但如何让客人来欣赏他的作品呢?于是,他从2006年开始,动起轻食与艺术结合的理念,将“绿洋台”建构成为一处知名的轻食与艺术并陈的展演空间。

为了把梦想实现,曾国辉费尽心力,除了艺术与轻食外,他更将“绿洋台”的内涵建构成一个“家”的元素、人文素养的养成地,和工作的创意乐趣及环保创作素材DIY之所……他希望“绿洋台”是足以成为生活与工作结合的空间。

小小年纪,走上“土水”工作

能有今天“绿洋台”,还要追溯到曾国辉的童年。由于曾国辉从小受祖父曾其阁先生的汉学影响甚深,他的童年,祖父教授其书道艺术,在墨香浸染中,习得一手好字。但曾国辉自认为有负祖父的期望,只因曾国辉自小活泼好动,当是耐不住沉静,在当时,他认为书法学习是极无聊的,只好到处“趴趴走”来逃避。于是,童年的曾国辉,成天在田野间与同村庄的小朋友一起打泥巴仗、掼田土,更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几乎每天都在田野里,沾满一身泥巴才回家。

曾国辉的父亲曾焕弼看着孩子成天玩耍也不是办法,为了稳定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及稳定心性,于是在他的要求下,曾国辉小学四年级时,就去学习做“土水”(即土木工程)的工作。在父亲曾焕弼的指导下,曾国辉学到传统建筑的基本概念。但曾国辉工作不只于此,他就像一块海绵般,喜欢吸收新知识,而他的好奇心是促使其向外发展的动力。

他除了协助父亲做土水工程外,也从家乡竹北的荒村,千里迢迢远行到繁华的新竹市,批发一些糖果回到家乡卖,最后再将挣来的钱,协助父亲拿去买砖头。他说,40多年前的一块砖价钱差不多是4毛钱。自从曾国辉投入父亲的工作行列后,整个人如脱胎换骨般,他改变了好动、好玩的个性,开始对传统建筑产生了兴趣。

曾国辉说,传统建筑艺术价值极高,这可说是绘画与物理结构的综合艺术总集成。渐渐地,他开始萌生学艺术的念头。此后,他开始翻阅相关艺术书籍,直到他高中毕业后,毅然北上报考复兴商工美工科,只可惜未能如愿,此际的内心不免受挫。他父亲则安慰他说,学艺术能当饭吃吗?不如去念工科或电器科之类的专长,这起码能让生活无虞。曾国辉将父亲的话听进去了,于是他在新竹新丰乡的山崎高工电器科半工半读中,完成他最后的高职毕业学历。

求学之外,不断自我提升

在求学期间,除了协助父亲的土水工作外,曾国辉不忘情于艺术的探讨,他将传统建筑的基础,建构在他的美术习作上,于是他将传统建筑,逐渐转化为立体捏塑工作,他天马行空地在造形艺术尝试上下工夫。曾国辉认为,总是在家里闭门造车也不是办法,应该出去闯闯,于是他决定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更上层楼,他开始拜师学艺去了,但不久后服兵役的期限紧跟着到来……

绿洋台建筑

柴窑设计

当曾国辉服完兵役返乡后,为了艺术创作,他延续求师学艺的学习精神,但学费来源成了一笔负担。这时曾国辉心里想着,都已经当兵回来了,总不能再靠家里资助了。他决定,经济上先自己独立。于是他找到一处和艺术相关的“东方艺术陶瓷公司”工作,此工作,成了曾国辉的艺术才华展现之地。曾国辉说,刚进公司时,一步一脚印,从最基础的助理工作人员做起,加上他向台湾艺专老师谢舜天学习陶艺,正好与工作结合,让他得以在陶瓷公司做最好的专业表现。

工作顺意的时候,愈感受到“学后而知不足”。曾国辉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去学画,只要是对“美”的学习他都喜欢,素描、西画及水墨画他都学。曾国辉表示,从这些历程中一路走来,他自认为自己自学得到的知识比读书(学院所学)的还多。他认为,读书只重理论独缺实务是不能成就的,而实务比理论还重要。他说,社会历练确实可以让一个人成长,人生的体验犹如“社会大学”,这是书本里学不到的。

深厚的工作历练及不断向专业老师学习,这让曾国辉在专业上更上层楼。他认为,立体创作只是在实体塑造,却未能从塑造到翻模完成,这不算是全然属于自己的作品,应该是学遍所有翻模技术才对,于是他又深入接触玻璃纤维、脱蜡铸造等学问。而这一切的历练结论,后来曾国辉在登元陶瓷厂都得到了印证。

复合媒材作品

回归家乡,打造轻食空间

或许,艺术之路未能让曾国辉全部发挥,但从他的生活上,却得到全面性的体会,如居住空间的设计,除了来自早期的传统建筑磨练养成外,他更结合了平面绘画与工作实务。这让他在空间设计上,有着不错的成果,他不想一辈子在工厂上班,因此他决定做真正的自己,便在自己家乡成立工作室。

由于,工作室需要空间,于是他在自己的祖先土地上,设计兴建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曾国辉透过自己所学的艺术创作,从无到有,将他近30年社会所学、老师指导的成果,完美地呈现在自家建筑上。一座符合自地、自建、自己设计的作品,屹立在了竹北市麻竹园的田中央,而这田中央的特色建筑,成为他的理想与工作的筑梦之地。

为了让工作室收支尽快平衡,曾国辉决定先安定经济再思考未来,他开始做立体原型设计,这是为了因应一些贸易商的外销订单。曾国辉深感庆幸地说,当年做原型设计及生产线制作,正好是景气的高峰期。43岁的他,生意正如日中天之际,工作室成为原型设计成品的主要供应商,这期间也让他净赚不少财富,那段时间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但好景不常,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很多加工制造商多到大陆发展,致使他的营收一落千丈。

曾国辉历经此困境,却打击不了他向上的意志力。并且,在敬勤乐业过程中,他累积了一些财富,这也让他开始逐渐走入纯艺术创作之路。由于童年做过苦工,他在生活态度上力行简约,这使他更有着庄稼汉般的淳厚朴实气息,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多透过环保收集素材,创作主题以生活周遭事物及童年往事为主,故他的创作题材几乎垂手可得,如他用废纸自制成酱,再制成生活装置艺术品,或取用废料塑形……透过曾国辉的作品,不乏看出他童年的影子,农村生活题材更显现在其作品中,因此从作品中,仿佛道尽其心路历程的酸甜苦辣。也是因为曾国辉的勤苦耐劳,才能享有今天专业艺术家的荣衔。

曾国辉不以此为满足,他认为,艺术在生活中并行,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他的创作王国是自己亲力亲为打造而成,而用的材料多为人家丢弃的废材,经过他的修整,成为可用之材。为了打造自己的艺术空间,每一个空间包括设计、铁工、水泥工、木工、陶艺等,他都用心雕琢,花了8年时光才打造完成,成就了今天知名的“绿洋台”轻食空间,此空间是曾国辉巧妙地运用他的艺术作品,在不着痕迹中成功地铺排出兼具轻食与艺术创作,以及住家空间的人文建筑。

灯具设计

猜你喜欢
轻食艺术创作立体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轻食,想说爱你不容易
“轻食”——时尚也健康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夏季时蔬的轻食主义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平面和立体等